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图、文|山野

仅以此篇献给胡乐国先生,河南南阳盆景同仁感谢您的指导和教诲!2014年7月13日,南阳盆景文化村迎来尊贵的客人------胡乐国大师。在胡大宇会长陪同下,胡乐国老师参观了村内各个盆景园,并对南阳盆景以及南阳盆景村的发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指导!感激!感谢!整理几张照片怀念胡乐国老师,您的音容犹在!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赤松,高120厘米)

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

当我们走进浙江江心屿的温州盆景园,很快就会被那些造型各异、构图清新秀美、景观动静相宜的盆景吸引而赞叹不已。特别是那些“高干垂枝式”松树盆景,小中见大,将松树的挺拔、雄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高干垂枝式”松树造型就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的强项,因其极富诗情画意,颇受海内外盆景界人士喜爱。胡乐国,1934年出生于温州。1957年高中毕业后,他进校办农场当过农民,在工厂做过工人,也在学校担任过代课教师。1959年,他经人推荐进入温州市园林管理处做临时工,写写美术字,刻刻蜡板,再去妙果寺花圃帮忙种种花草。而正是这份种花养草的工作,让他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从此,年轻的胡乐国便安心在此工作。他拜盆景技师项雁书先生为师,学习制作盆景。其时的温州盆景,受苏派、扬派、通派的影响,千篇一律,仅仅通过制作时技术的认真精巧来表现和判断作品的优劣。规则式盆景作品,既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也毫无诗情画意,更谈不上意境。

“项老师也觉得老的制作方法不对,要求我们创新。”胡乐国继承了恩师勇于创新的思想。他开始自学植物、土壤、园林等学科知识,利用单位派他对外采购花木的机会,前往上海、苏州、广州等地,拜访殷子敏、周瘦鹃、朱子安、孔泰初、陆学明等盆景界前辈宗师,并游历名山大川,饱览自然美景。通过学习和游历,胡乐国逐渐懂得盆景艺术源于自然。但如何才能高于自然?他认为要做到“活学活用”,“活”字是关键,如不能活,只能被认为是匠人们的随意造作。因此他大胆地依据自然界的原生树姿,破规则式为自然式,如早期作品黑松《横空出世》,为盆景创新闯出一条新路。在蟠扎造型技艺方面,他借鉴上海的做法,改棕丝为金属丝,使枝干自然舒展。

1965年项雁书先生过世后,胡乐国接手主持妙果寺盆景园,并开始大胆地按照新方法改造老作品。即使是在盆景被指责为“封资修黑货”、“玩物丧志”的时期,胡乐国仍然心无旁骛地创作盆景作品,沉醉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检阅成果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979年9月11日至10月24日,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园主办了首次全国性的“盆景艺术展览”。展览上,胡乐国的作品一经展出,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饱经风霜》(圆柏)、《生死恋》(翠柏)两件作品还被邮电部选作特种邮票图案出版。即便是31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由盆景艺术展览办公室选编的《盆景艺术展览》一书时,仍然惊叹于胡乐国当时的作品《有志不在年高》(五针松)、《恬静》(罗汉松)、《高瞻》(罗汉松)、《妙趣》(黑松)等,自然清新,雄秀兼备,在众多的盆景作品中可谓灼灼其华,颇具新意。

谈及“盆景艺术展览”,胡乐国激动万分:“这个展览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全国盆景界的情况,认识了自己的水平,也明确了今后学习的对象和目标。”

盆景艺术展览闭幕后,胡乐国即从北京返回温州,研究如何能像展览上的一些优秀作品一样,既能保持当地的传统艺术风格,又能有所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完善,胡乐国成功创作出《向天涯》《临风图》《铁骨凌云》《烂柯山中》《涛声依旧》《信天游》等一大批为盆景界所熟知的优秀高干合栽式五针松盆景作品。与此同时,他也逐步完善其他类型盆景的制作技艺与艺术风格。如柏树盆景,他开始采用舍利干、神枝等技法来加强作品主干的扭筋转骨与古拙苍劲,并与树冠的枝繁叶茂相结合来表现森森古柏气象;杂木盆景造型则崇尚温州传统技法和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相结合,使枝条伸展更符合杂木的基本树相和枝条的个性特征。胡乐国相继创作出了《孤高风烈》(圆柏)、《天地正气》(圆柏)、《狂风动地》(圆柏)、《少年壮志》(真柏)、《独好穷僻》(瓜子黄杨)、《清趣》(黄杨)、《秋容初醉》(槭树)、《朝霞》(茶梅)、《张灯结彩》(石榴)等作品。这些盆景作品先后在历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中国花卉博览会盆景展,以及1986年意大利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花卉博览会上荣获9枚金奖。

1979年至1994年,胡乐国创作的盆景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清新秀美,景观动静相宜,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书卷气,对当代浙江盆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他的带领下,温州盆景获得了全国盆景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同,形成了“浙江盆景以杭州、温州为中心”的格局。温州盆景进入了全国强者的行列。

1994年,胡乐国从他所参与创办的温州盆景园退休。退休后,他在楼顶开辟了一个120平方米的盆景园地,继续潜心于盆景艺术,力求有更新的突破与发展。

通过对大量古籍和古画的研究,胡乐国发现相对于现代人的松树盆景作品,古代的松树盆景作品更带有一定的原生态的自然美和更浓的文人味与书卷气。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他认为是由于我们今天的盆景作品因受长期的创作活动影响而自身逐渐形成一些模式或规则,再加上近些年来外来的一些模式和规则的影响,使盆景创作跟原先提倡的“宛自天开”的造型原理有所偏离。胡乐国认为古代的盆景还是值得我们现代盆景人来学习的。他从古画中总结出了“高干垂枝”这一松树盆景造型。

在该理论基础上,十余年来,胡乐国创作出了大量高干垂枝式松树盆景作品,如《昂首天外》(五针松)、《山居图》(五针松)、《踏歌行》(黄山松)、《空谷潜龙》(黄山松)等,极富诗情画意。

“高干垂枝式”的概念一经胡乐国倡导,立刻得到了海内外盆景界人士的追捧。许多人认为,相对于日本松树盆景的矮壮型风格,“高干垂枝”的飘逸潇洒、大开大合是最中国化的,它植根于中国文化,极具中华民族特色,最能体现中国松树盆景的风格特点。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在人才培养上,他也不遗余力。至今为国内盆景界培养出刘荣森、金育林、任晓明、陈新申、王海平等50多位优秀专业人才。可以说,他见证和推动了当代中国盆景事业的发展。

鉴于胡乐国对中国盆景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家建设部城建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他“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住建部城建司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又联合授予他“盆景艺术终身成就奖”。

“盆景是我退休后的一种生活寄托,也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胡乐国表示,对于盆景艺术,他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谨以此文悼念尊敬的胡乐国老师

认识胡乐国老师是从认识他的作品开始的。

八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浙江日报上刊登的几幅盆景照片,其中就有胡老师的五针松作品“迎客”。后来,又从邮电部发行的首套盆景邮票中见到胡老师的圆柏作品“饱经风霜”和翠柏作品“生死恋”,其清新儒雅、秀美飘逸的造型让我惊为天作,于是铭记于心,时常温习,至今记忆犹新。他早年的这些作品,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依然灼灼其华,作品蕴含清新隽永的书卷气息,令人常看常新。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一览众山小》(五针松,高92cm)

首次见到胡老师是在1986年,他是来湖州挑选浙江省参加意大利第五届国际园艺花卉博览会盆景作品的,经他的精挑细选,我的一件珍珠黄杨盆景也在5件入选作品之列,对于当时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鼓励。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凌寒翠不夺 还喧绿更浓》(黑松)

后来,由于专职于盆景工作的原因,和胡老师的接触便渐渐的多了起来,每有盆景活动,都会请他来指导。胡老师和蔼可亲、乐于施教,只要有什么问题请教,他都会悉心指导,看到你的进步,他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你充满信心和希望。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不了情》(黄山松)

胡乐国老师一生致力于盆景工作,作品等身,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传统盆景理论要义为基础,并结合时代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因此,他创作的盆景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清新脱俗,形象雄秀兼备,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书卷气,对当代中国盆景的发展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是当代浙江盆景风格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一岁一枯荣》(桧柏,附石式,高40厘米)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幽谷潜龙》(黄山松)

他早期的作品严谨、稳健、端庄而不失奇逸之气。他的代表作品“向天涯”双杆合栽,主次分明,作品布势奇巧,左边以极低位出枝,层层向上,疏密有致,枝势舒展,线条节奏明快流畅,右面树干不着一枝,仅至梢部分枝结顶。双干之间以树枝穿插衔接,使得双干浑然天成。作者抓住了松树的本质之美,让作品表现出清刚凌云之风范和高旷浩渺之气象。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 《向天涯》(五针松)

胡乐国老师退休以后仍坚持对盆景的研究和创作,他在自家楼顶阳台养护创作盆景,渐至数百盆,耄耋之年仍勤耕不辍,追求更加自由洒脱的表现手法,他从传统绘画中揣摩松树的创作方法,结合当代松树盆景的表现,倡导并总结松树盆景的高干垂枝法,使得松树盆景更具民族性和表现力。

黄山松作品“踏歌行”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临空倚斜的双干布势,苍古曲折的树干,经心随性的下垂枝,写意写心而冥契自然的形式构建,让古意清韵扑面而来,令人如嗅瀚墨之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作品《踏歌行》(黄山松)

胡乐国老师曾经说过:“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制作盆景。”这话里面,既有感慨,也有自豪。他曾经梦想当一名歌唱家,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音乐代课老师,也在《上海广播歌选》上发表过音乐作品,可惜时光际遇,令他的这个梦想没能实现。我也曾经在盆景活动中,偶尔听到过他优美、高亢的男高音歌唱。

195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与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漫漫长路,他始终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他的努力使他成绩斐然,收获了诸多奖项和殊荣,也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4年,他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2001年,国家建设部城建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他“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住建部城建司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又联合授予他“盆景艺术终身成就奖”。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他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连续几任的副会长。他理应感到自豪,盆景成就了他的梦想,展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盆景界也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有他,中国盆景更加璀璨夺目。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老师不但勤于盆景创作,还将实践理论汇集成多部专著,施教与晚辈后学,热心于盆景人才的培养。他一直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盆景的教学示范活动,即使有生之年,也总能在盆景活动中看到他的身影,因此桃李满天下,他被尊称为“盆景界的不老之松”!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在我的盆景人生中,胡乐国老师无疑是我尊敬的师长。他早期的著作《五针松盆景制作与欣赏》,是我年轻时的常读之物,他的言教,经常在我耳畔响起,他的作品,一直影响我的成长。今年春节,我又收到胡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徐昊新年好!你的松树造型搞得很好,我很高兴!”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2018年8月11日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胡乐国老师迎着朝阳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朝夕相伴的盆景。愿胡乐国老师一路走好!但愿天堂也有盆景相伴!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举头仰望,天空中多了一颗闪耀的星星。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全体成员向胡乐国大师的离去表示深切的悼念!您的远去,是中国乃至世界盆景艺术事业的巨大损失。大师虽去,精神永存。我们盆景后辈们会踏着您的脚步,继续着您为之奉献一生的盆景艺术事业!

精彩回放:

胡乐国大师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