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外國人爲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左一為德國楊,左二為成都春秋葉問詠春拳館館長 鍾良全

說老外之前,先說一下我們中國的王哥。

王哥來自北京,今年39歲,在成都安家立業。

如果不說年齡,你會以為他還不到29歲。

王哥熱愛武術,尤其鍾愛詠春拳。在成都,他跟隨鍾師傅學習詠春已經有8年之久。上次看到小尼那篇對鍾師傅的專訪後,王哥特地專程來到小尼公司,要給小尼澄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都不能稱為高手。”

——每週練功四個小時,堅持了八年多,還經常有資深師傅親手指點糾正,如果這都不算高手,那讓我們這些沒學過詠春的人怎麼想。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右一為來自北京,定居成都的王哥

王哥對此做了嚴肅解釋,只見他瞪大雙眼,認真莊重:“對你們,我們可以算是高手,但對於專業的搏擊運動員來說,我們頂多算是剛剛入門,因為我們沒有花費足夠多的時間來訓練。”

他還特別強調:“習武是一個漫長又辛苦的過程。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百日空。這個你知道吧。

這讓我想起武俠小說裡常見的描述,武林高手每天的必備課都是練功幾個時辰,從不間斷。而所謂的練功,也都是反覆練習一些看似很簡單的動作,整個過程枯燥乏味,一般人是堅持不下去的。而王哥,和他現在的師兄弟們,就已經堅持了八年多!

還有一些外國友人,為了習練這些簡單重複的動作,也不惜從異常繁忙的工作節奏中擠出時間,每週堅持習練。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德國楊專程從德國來成都,找鍾良全師傅學詠春拳

李焱睿,西非國家貝寧人,在美國西雅圖長大,已拿到金融專業雙碩士,現在西南交大攻讀金融專業博士,他來中國的所有費用都是自己解決。平時除了上課,他還在成都兩家培訓機構兼職做外教工作,時間日程排得超級滿。

就是在這樣的快節奏中,他每週還擠出時間,堅持跟隨鍾師傅習練詠春拳。

目前他也已經學習詠春長達一年多。

李焱睿告訴小尼,他從小就喜歡看李小龍的電影,喜歡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功夫。有一次,他在西雅圖看見一箇中國和尚在練功,興奮之餘,便纏住這位和尚不斷模仿、討教。這位和尚見他喜歡中國武術,也就給他教了一些簡單的動作。從此,李焱睿就對中國武術徹底著迷。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左一為小尼,左二為國際友人李焱睿

前些年,受《葉問》系列電影和《一代宗師》的影響,他對詠春拳開始情有獨鍾。來西南交大留學後,他便在成都尋找可以學詠春的地方。輾轉了兩家拳館後,他來到春秋葉問詠春國術館,遇到了鍾良全師傅。

找對了感覺,一學便是一年多。

相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成都的工作生活節奏能慢一些,但一聽到李焱睿在這裡的時間安排,小尼無比驚訝。

繁忙的學習工作之餘,本該放鬆休息的時候,他卻來到成都春秋葉問詠春國術館,來到鍾良全師傅跟前,討教詠春拳。

其對中國功夫,對詠春拳的痴迷程度可想而知。

通過一年多的反覆練習,他對中國文化,對詠春拳有了自己的理解。

李焱睿告訴小尼,詠春拳不只是一項簡單的可以用來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也不只是可以簡單地用來防身的武術,它的背後有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習練詠春拳,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一方面也在圓自己少年時的中國功夫夢。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李焱睿向小尼講述他對中國功夫、對詠春拳的學習感受

同樣對詠春拳痴迷的還有兩位德國朋友。

德國楊,中國朋友都這麼叫他。他對中國武術非常痴迷,多年前專程來中國尋師,走訪多家後,他認準了鍾師傅。現在他自己在德國已經開了六家詠春拳館,每年還會專程來到成都一次,專程請教鍾師傅,每次都會習練一個多月。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德國楊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中國傳統功夫在國際上的真正魅力

一汽大眾總裁PETE,痴迷中國功夫,請教過多位中國師傅,最後在鍾師傅這裡,彷彿才找到了自己冥冥中想要的對詠春拳的理解和感覺,一學便堅持了下來。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一汽大眾總裁PETE向鍾良全師傅學習詠春拳

什麼叫真正的熱愛?那就是始於興趣,源於初心。

真正的興趣,是將無數的困難轉化成不斷向前的動力,享受每一次揮拳收拳的枯燥繁瑣,也許這才是興趣的精神內核。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外國友人對中國功夫的痴迷都體現在每一次的堅持訓練上

一旦能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就已經是高手。

所以,王哥就別謙虛了。

你就是高手。

我們的國際友人也是。

這些外國人為了學習詠春拳,夠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