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左一为德国杨,左二为成都春秋叶问詠春拳馆馆长 钟良全

说老外之前,先说一下我们中国的王哥。

王哥来自北京,今年39岁,在成都安家立业。

如果不说年龄,你会以为他还不到29岁。

王哥热爱武术,尤其钟爱詠春拳。在成都,他跟随钟师傅学习詠春已经有8年之久。上次看到小尼那篇对钟师傅的专访后,王哥特地专程来到小尼公司,要给小尼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都不能称为高手。”

——每周练功四个小时,坚持了八年多,还经常有资深师傅亲手指点纠正,如果这都不算高手,那让我们这些没学过詠春的人怎么想。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右一为来自北京,定居成都的王哥

王哥对此做了严肃解释,只见他瞪大双眼,认真庄重:“对你们,我们可以算是高手,但对于专业的搏击运动员来说,我们顶多算是刚刚入门,因为我们没有花费足够多的时间来训练。”

他还特别强调:“习武是一个漫长又辛苦的过程。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这个你知道吧。

这让我想起武侠小说里常见的描述,武林高手每天的必备课都是练功几个时辰,从不间断。而所谓的练功,也都是反复练习一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整个过程枯燥乏味,一般人是坚持不下去的。而王哥,和他现在的师兄弟们,就已经坚持了八年多!

还有一些外国友人,为了习练这些简单重复的动作,也不惜从异常繁忙的工作节奏中挤出时间,每周坚持习练。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德国杨专程从德国来成都,找钟良全师傅学詠春拳

李焱睿,西非国家贝宁人,在美国西雅图长大,已拿到金融专业双硕士,现在西南交大攻读金融专业博士,他来中国的所有费用都是自己解决。平时除了上课,他还在成都两家培训机构兼职做外教工作,时间日程排得超级满。

就是在这样的快节奏中,他每周还挤出时间,坚持跟随钟师傅习练詠春拳。

目前他也已经学习咏春长达一年多。

李焱睿告诉小尼,他从小就喜欢看李小龙的电影,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功夫。有一次,他在西雅图看见一个中国和尚在练功,兴奋之余,便缠住这位和尚不断模仿、讨教。这位和尚见他喜欢中国武术,也就给他教了一些简单的动作。从此,李焱睿就对中国武术彻底着迷。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左一为小尼,左二为国际友人李焱睿

前些年,受《叶问》系列电影和《一代宗师》的影响,他对詠春拳开始情有独钟。来西南交大留学后,他便在成都寻找可以学詠春的地方。辗转了两家拳馆后,他来到春秋叶问詠春国术馆,遇到了钟良全师傅。

找对了感觉,一学便是一年多。

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都的工作生活节奏能慢一些,但一听到李焱睿在这里的时间安排,小尼无比惊讶。

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本该放松休息的时候,他却来到成都春秋叶问詠春国术馆,来到钟良全师傅跟前,讨教詠春拳。

其对中国功夫,对詠春拳的痴迷程度可想而知。

通过一年多的反复练习,他对中国文化,对詠春拳有了自己的理解。

李焱睿告诉小尼,詠春拳不只是一项简单的可以用来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也不只是可以简单地用来防身的武术,它的背后有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习练詠春拳,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一方面也在圆自己少年时的中国功夫梦。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李焱睿向小尼讲述他对中国功夫、对詠春拳的学习感受

同样对詠春拳痴迷的还有两位德国朋友。

德国杨,中国朋友都这么叫他。他对中国武术非常痴迷,多年前专程来中国寻师,走访多家后,他认准了钟师傅。现在他自己在德国已经开了六家詠春拳馆,每年还会专程来到成都一次,专程请教钟师傅,每次都会习练一个多月。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德国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功夫在国际上的真正魅力

一汽大众总裁PETE,痴迷中国功夫,请教过多位中国师傅,最后在钟师傅这里,仿佛才找到了自己冥冥中想要的对詠春拳的理解和感觉,一学便坚持了下来。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一汽大众总裁PETE向钟良全师傅学习詠春拳

什么叫真正的热爱?那就是始于兴趣,源于初心。

真正的兴趣,是将无数的困难转化成不断向前的动力,享受每一次挥拳收拳的枯燥繁琐,也许这才是兴趣的精神内核。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外国友人对中国功夫的痴迷都体现在每一次的坚持训练上

一旦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就已经是高手。

所以,王哥就别谦虚了。

你就是高手。

我们的国际友人也是。

这些外国人为了学习詠春拳,够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