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住過牛棚的退休老教授,爲了國家的核工業,她已超期奉獻31年!

在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校區,一間20平米左右的實驗室裡,一位本該31年前就退休的老教授任在實驗儀器前忙碌著,她就是於2016年獲得過江西省首屆“感動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的宋金如老人。

曾住過牛棚的退休老教授,為了國家的核工業,她已超期奉獻31年!

這位92歲高齡的老人,為我國的核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她將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包括退休後本該屬於她安度晚年的時光。

曾住過牛棚的退休老教授,為了國家的核工業,她已超期奉獻31年!

1987年,時任東華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系主任宋金如教授正式到了退休的年紀,作為新中國的第一批大學生,就要這樣退出舞臺。經歷過被批 鬥、被下放,甚至住過牛棚的她來說,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作為煤炭行業的優秀人才,宋金如被組織送到江西核工業系統。想到這些,老人難以抑制自己的淚水,她深知我國的核工業發展和美蘇任有差距。

於是她生平第一次像組織提了一個要求,組織為老教授真情打動,反聘宋金如在任職三年,誰也沒有想到,她一干就是31年。

她曾說過:只要是國家需要,我就去做,並做好!這31年來,宋金如老教授幾乎每天都鑽研在她痴迷的實驗室裡,平均一年只休息15天。她說到,並做到了!

曾住過牛棚的退休老教授,為了國家的核工業,她已超期奉獻31年!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這是宋金如老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她以報效國家為榮。

這31年來,宋金如老人對鈾、釷等40餘種元素的吸附性能作了系統的研究,建立相應分析方法。還主持編訂了4項國家核行業標準,並榮獲一項部級科技進步獎。應國際原子能機構邀請,參與制定了多項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技術規範,並是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參編人員之一……

曾住過牛棚的退休老教授,為了國家的核工業,她已超期奉獻31年!

在這期間,她還發表了20多篇論文,並且都是聯合署名,善良的老人常常自己的名字寫在後面。在實驗室裡一個電風扇都用了40年。

曾住過牛棚的退休老教授,為了國家的核工業,她已超期奉獻31年!

這才是國之的脊樑,生命的長度與厚度都是令人羨慕與讚歎的,都奉獻給了國家與人民,可敬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