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级,上课偷喝水,老师把孩子的保温杯扔了,家长要和老师沟通吗?

九斗学生心理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觉得可以理解老师的做法,老师的这个行为绝对是对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负责,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沟通的是孩子,让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如果不理智的家长的找老师沟通了,或许没有解决问题,还助长了孩子问题的继续发生,甚至如果沟通不好,让老师的处理问题更加难以权衡,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三年级的年龄特点和问题行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的问题,对于刚升三年级的孩子的来说,自我约束能力的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现在还够稳定,特别是一些老问题经常会重出,加上孩子三年级对于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加,内心有了很多的自我想法,是小学第一个叛逆期,所以是表现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也是问题非常容易影响孩子学习持续进步的一个阶段,那么对于这个年级的有经验的老师来说,一般会比二年级的管理更加严格,对于习惯的要求的也是更加严格,这是为了后期孩子的良好习惯的稳定负责,对于孩子上课喝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不好的习惯,因为在一年级就开始教过如何应对这个问题,而到了三年级还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对其的严格处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看出老师的对他的期望和责任心。


2、没有好的习惯是中年级高年级发展的极大阻碍。

学习需要习惯保证,那么低中年级的发展中,一年级非常关键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三年级是稳定孩子习惯和学习难度增加继续爆发学习空间的关键时期。那么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经常会有人问到为什么三年级学习成绩不如前2年,首先是孩子的孩子的学习难度的增加,第二是孩子身心变化,加上习惯上如果再不稳定,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么这个是后面退步的重大影响因素。所以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要面对学习上增加的困难,第二就是家长和老师要非常紧密配合好抓好孩子的习惯问题,让他稳定度过这个时期,才能保证孩子小学取得更加优异的表现。


思维数学小课堂


在我国的《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表示学生上课不允许吃东西,不允许喝水,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也应该初步养成了,但是孩子依然在上课喝水,作为家长应该要和教师进行一个细致的沟通,一方面了解事情的缘由和经过,或者主动向教师道歉,阐述孩子的特殊原因,获取教师理解;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要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客观的角度来评判孩子的发展。


也许因为保温杯被摔毁之后,孩子会主动回家向家长反应这件事情,但是孩子出于保护自我保护的表现,为了避免获得家长的责怪,可能会将主要责任推给教师,造成家长对于教师的误解,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都是平等和公正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茁壮发展,多数教师不会因为一些小事,针对某一个学生。这个关键时候,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同教师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了解整个事情的缘由和经过之后,在做出最后的判断,如果真的是教师的过错,有权利要求教师赔礼道歉,保护孩子的心理发展,不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当然,如果家长一味听取孩子的一面之词,会养成孩子的说谎习惯。


其次,家长到学校同教师之间沟通后,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毕竟一到三年级是养成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上课不说话、不接话、不喝水、不吃零食,不随意走动等,这些行为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但都会干扰教师的正常上课秩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也会降低孩子自己的学习质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对孩子的终身学习是有害而无利的。


而且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展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偷喝水,可能是因为有其他的特殊身体原因,但是可以提前告知老师,获得教师的理解,试想一个人连教师都可以不尊重,进入社会之后会有多么恶劣的品性。


希望在遇到这一类事情时,大家都可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而不是冲动做出判断,毕竟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相互信任和支持是最佳方式。


决胜网


我是当老师的,说话从来就是站在教师“这一边”的,但这一次,我要批评我的同行了,理由如下:

一、上课偷喝水,为什么要“偷”喝呢?光明正大地喝不好吗?我的课堂上就是喝水自由的,我自己讲课也喝水,带个水杯上课的。不是摆架子,是身体需要。我就想不通这位老师为什么要禁止课堂上喝水!

2、有人说,《小学生守则》明确规定上课不能喝水、吃东西。那请看看《小学生守则》吧: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没有“禁止喝水”的内容吧!就算是有,也可以不要去管它!不管什么守则,水还是要照喝不误!

二,有人说,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喝水是为了课堂纪律好。这就更让我想不明白。课堂纪律好坏与学生喝不喝水有什么关系?课堂纪律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组织能力与讲课的水平等。

三、也有人说,学生上课喝水是不尊重老师,这就更荒唐了。学生喝水跟尊不尊重老师有什么关系?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总和获得的。你摔了学生的水杯,学生就尊重你啦?不是,学生是怕你。学生怕你,你还能施教?学生喝水是身体需要,如果渴了不喝,就不“尊重自己”啦!

四、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位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喝水已经成为了他的课堂纪律,但是,有学生违犯了纪律,你也不必“摔杯子”,温馨提示一下就可以了。你这一“摔”,摔掉了老师的风度,摔掉了老师的文明,摔掉了老师的尊严,甚至,摔掉了师德!还阻断了你的施教之路。

五、推断一下这位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

性格暴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总以为自己无比高明伟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跟孩子杠上,但实际上各方面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平庸得很。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但由于自己的平庸却又不能如愿……

建议碰到这样的老师的家长:大人不计小人过!千万不能得理不饶人。好好沟通,和平解决!


陀叔拍案


我认为首先得和孩子沟通,然后再判断要不要和老师沟通。

“上课偷喝水”,说明老师讲过上课不能喝水,这应该算是一种纪律或制度。小孩子自制力差,上课喝水也不是不可原谅。老师的做法稍有过激,但不一定就有问题。

老师扔杯子如果是从严肃纪律的角度出发的话就没有任何问题。

小孩子自制力差,做出了违反纪律的事,理应受到警告或者处罚。所以家长首先要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上课喝水违反纪律是不对的,老师给我们扔了杯子只是给我们一个警告,并不是不喜欢我们了,下次上课坚持不喝水,老师就不会再扔杯子了。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①充分树立老师的威信,让孩子觉得老师是为自己好,从而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这样即能改善师生关系,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何乐而不为呢?②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让孩子知道在学校要遵守班规校级,在工作岗位上要遵守工作制度,到了社会上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现在网上流传好多不遵守规则的视频,比如违章驾驶而不服从交警管理的、为了等丈夫而延误高铁发车的,好多好多不胜枚举。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话将来这样的事会少很多,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如果老师纯粹是针对孩子借机释放情绪的话,就需要和老师沟通。

这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本着沟通的原则,而不是兴师问罪的态度。

首先,要承认孩子的错误,请求老师的原谅。这样可以缓和交流的气氛。

其次,说明孩子的情况性格特点等,让老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再次,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在校的表现,判断老师的做法是不是真的过激。

这样交流之后,如果是一个正常的老师,那么他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已经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之后必定会有所收敛,因为老师也是受法律、工作制度、工资收入的约束的。

总之,处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为了争一口气,把孩子向错误的方向引导。


辛哥物理


支持老师的做法!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无视老师的存在,在课堂上公然喝水,不尊重老师不说,还打断老师上课的思维,影响了其他孩子上课,这是小事吗?作为家长,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还要兴师问罪?


一个小学孩子难道不知道上课不容许吃东西喝水吗?这个规律条款教室墙上没有贴吗?《小学生守则》是干嘛的?是明知故犯还是不知道?这个习惯一年级就应该养成了吧!老师正全身心投入地在讲台上讲课,一个三年级孩子竟然在下面喝水,老师的心里怎么想的!还能接着讲课吗?家长们,如果换作你,你不生气吗?


幼儿园的孩子也有规定的吃喝时间,不是想啥时吃就啥时吃,没组织没纪律,乱来还叫学校吗?在家也有固定的吃喝时间:早上中午晚上。老师不但不能讲课了,怎么面对其他孩子?如果老师不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其他孩子一定以后也无组织无纪律,全都效仿。是你逼着老师摔了你的杯子,能怨老师吗?


孩子这样做,不仅仅是渴了想喝水这么简单!是心里没有老师,没有其他同学,更无视课堂纪律 。全班那么多孩子都像他一样,那老师还能上课吗?上课就是上课,其他一切免谈!如果有特殊原因,为啥不事先告诉老师一声?学校靠什么管理那么多学生?是纪律!学生不遵守纪律,公民不遵守法律,不一团麻了?


所以,题主也别纠结了!让孩子接受教训也挺好的!多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想想,老师之所以扔了杯子,就是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懂得这个纪律,是明知故犯!就该摔!


这个冬季很漫长


我觉得有必要沟通,并安抚孩子。因为前些日子我刚经历了这样的问题。我儿子五岁,在幼儿园上大班(相当于学前班吧),每天上课的时间长了,一节课40分钟,孩子刚开始不适应,会有一些小动作,有时也爱说话。前些日子,忙完手里工作,打开幼儿园监控视频(孩子幼儿园的监控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或电脑看)的一刻,我愣了。儿子的座位被老师拎到了黑板前面,书本散落在地上,书包耷拉在椅背上,儿子耷拉着脑袋可怜巴巴的一个人坐在那。看到这一幕,说实话当妈的都知道这种滋味,真心疼啊。第一时间用手机录下了这一段。紧接着就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上课老是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批评他不管用,所以罚他座前面听课。可录下的监控里老师讲课时,儿子同桌明明还在不停的和周围小朋友比划着说话,为什么老师却没批评。心里真的很气,打算第二天去学校找老师问个明白。说话本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要罚一起发,老师不能如此不公。回家路上先给姐姐打了个电话聊了一下。姐姐提醒我不要带情绪和老师沟通,效果会很差,而且对孩子不利,毕竟孩子和老师相处时间长。

回到家儿子虽然对我笑,但能感觉到他有心事。我怕给他心里带来压力,没有直接问他。而是以聊天的方式引导他和我说说幼儿园发生的事。孩子很诚实一五一十的说了。我没批评他,而是鼓励引导他。给他讲道理并表示相信他会做的更好。孩子如释重负。

第二天,我向单位请了一会儿假,去了趟幼儿园和老师谈了谈。开始先主动问老师孩子最近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然后根据老师反应的情况,先表示理解,并把孩子最近的表现归于是我家长的问题。比如,我和老师说“可能我最近对孩子过于严格,脾气有些急,所以孩子可能压抑着一些负面情绪,并带到了幼儿园”老师马上接我的话说“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我表示会自我反思,为孩子改变,愿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进步。然后和老师简单聊了孩子家里情况,接机说“前几天我和孩子说老师表扬他了,他第一反应问我是某某老师吗(儿子的班主任)”我接着说“小家伙很在乎你对他的看法,一说你表扬他了,高兴坏了”,之后聊天的时候也时不时表示孩子很在乎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后来老师笑着说“以后我会经常表扬鼓励他的”,我顺势说“不听话该罚也要罚的,怕他骄傲吗,哈哈”。

之后的几天孩子回家都很开心,老师也反应他表现越来越好,上课别人和他说话他都没理对方。孩子也说老师表扬他了。现在孩子状态稳定,没被告过状了,表现有进步了,作业写的也认真,有时还会提前在幼儿园写完。

通过这次我总结到,如遇到对老师处罚不满的情况时,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带着情绪和老师沟通。

和老师沟通:1.要先通过老师了解一下孩子最近在校的情况。要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工作的理解支持。2.孩子的问题不要推到老师的教育或孩子自己身上,而是归于自己的教育方式。3.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进步(一起商量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一定要表示对老师是非常信任的(因为做家长的再认为自己更了解孩子,但在老师眼里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而老师见过更多孩子,他/她会认为自己比你家长有经验)4.请老师在孩子教育上多多费心,并表示感激。

当然,也许我的观点有家长并不一定认同。大家毕竟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都是摸着石子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吧。


蔚然晟开


这和一位朋友问我的事情很像,朋友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刚刚开始写字,上课不专心,字写得很难看,不认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孩子的作业本撕掉了,孩子放学后拿着撕烂的本子哭回了家,朋友当时就气蒙了,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完全崩塌,她怒气冲冲的准备第二天一早上就去找老师讨要个说法,她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劝她冷静一会,再想如何和老师沟通。其实这件事和这问提问者所提到的事情基本上是一类,那么到底要不要和老师沟通,当然要和老师沟通,而且必须要沟通,但是在沟通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干。

首先,完全了解这件事情的始末,孩子回来的哭诉可能一下子怒火中烧,但是也一定要再从别的方面再搞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孩子会撒谎,但是有的时候孩子夸大一些部分也不可避免。

其次,在家先和孩子聊一聊,这件事情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的孩子没有得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但是在安抚孩子的同时要和孩子一起反思,发生前面的事情的前提是不是孩子也没有尊重老师和课堂纪律,比如写字,是不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书写,比如喝水是不是没有按照要求向老师报告再喝水,或者没有按照班级纪律要求,下课再喝水,我们说前日因今日果,所有的事情发生都有原因,不尊重别人就换不来别人的尊重,这是孩子一生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上学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去讨说法,成年之后呢?通过这件事让孩子明白自己不遵守某些规则对待别人,也极有可能会遇到同样不守规则的反击。

最后,和老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要吵架,千万记住我们不是去吵架,孩子必定有孩子需要呵护的地方,老师的做法也有过激的地方,为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可以道歉,但是也希望老师能用更合适的方式给孩子反馈。


赵媛姐姐


这事存在几个问题,这事闹得,孩子喝点水,老师至于发这么大脾气吗?孩子到底是喝了一口,还是喝了几次,老师才发火的?孩子受了委屈,家长怎么可以不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呢?下面咱们讨论一下。

第一个,孩子实在太渴了,喝口水,老师发脾气,把水杯给扔掉,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家长需要和老师沟通,查明原因。



第二个,到底孩子是连续喝水,影响了上课秩序,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才做出如此极端动作的,所以,要与孩子沟通,了解真相,再做出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所以,家长应该双方都要沟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唯一和谐的办法,否则,就引发家长与老师的矛盾,引发老师与孩子的矛盾,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影响,不利于学习和心理发展。


我是燕辉,一位基层教育者,站在教育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我的强项,不足之处,请写在评论里,相互沟通!


燕辉说


要,家长需要和老师沟通!在我看来,单单只是喝了一下水的话,不至于让老师发那么大的脾气,把保温杯仍了。家长需要沟通,不单单是跟老师沟通,还要跟孩子沟通

我家土豆姑娘的试卷被老师撕碎过,订正的时候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但一遍又一遍的订正错,明明跟她说写1,孩子仍然固执的写成2,火气一上来,就把试卷撕掉了!事后是老师先主动联系我讲这件事情的(微信里),然后傍晚我接到孩子后,询问了情况(不能光听老师讲呀),大致跟老师讲的差不多,第二天我到学校里找到老师沟通说明,表明自己的立场。

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师既然没有联系家长,我觉得家长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先耐心的询问孩子事件的过程。被老师扔了水杯,可能孩子有些害怕、有些小紧张、小情绪,让孩子自己讲述出来也是情绪宣泄的一种。别打断孩子的叙述,慢慢引导。三年级的孩子了,已经可以完整的表达了。

第二步,判断。一是孩子自己判断,判断自己对了还是错了,老师那样做他觉得对了还是错了。有时候孩子可能还很委屈呢,家长不能一概的觉得肯定是孩子错,要让孩子自己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二是家长判断,判断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影响,老师这样做的利弊。

第三步,侧面了解下情况。比如班级规定,孩子在学校的活跃度,其他家长对这个老师的看法等等。这几步下来,家长心里对整个事件应该已经有个底了。

第四步,跟老师沟通。可以真诚的对孩子扰乱课堂纪律表示道歉,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偷偷喝水是错的。跟老师说明在家里已经进行过沟通,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关注怎么能看到偷偷喝水呢?是吧!),也婉转的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一般老师都是愿意好好沟通的,都是为了能把孩子这小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


土豆姑娘的日记


我觉得既要安抚孩子,又要和老师沟通。

1、安抚孩子是因为被老师摔了杯子,再活泼大度的孩子心里也会不好受,父母如果再去扮演骂孩子的角色,只会给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

安抚孩子有技巧,我记得我的孩子有一次写作业写得不认真,被老师撕了。回家跟我哭诉,我就跟孩子说:“就撕了几张作业,哭成这样干嘛?我当年上课打盹,被老师直接扔了一个粉笔豆打在脑门上,一下子打醒了。”孩子听我这样说,带着泪笑了,问我:”真的啊?“我说:”当然是真的,老师撕了作业本,我再给你买个新的,但是有了新本,你可得更加认真地写作业了,不能让老师再把新本给撕了啊。“

这样的谈话直接淡化了事件本身在孩子心中的严重性,让孩子心中觉得被老师撕作业本不是那么严重,也淡化孩子对老师行为的敌意,以免造成孩子对老师的敌对情绪,不利于以后的学习与成长。

家长不可在孩子面前评论老师的不是,只让他知道,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

2、和老师沟通是因为老师的行为确实不妥,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会很大。沟通的目的不是质问老师的过错,而是提醒老师这样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让老师下次再惩罚孩子时思考一下更适合的方法。

和老师沟通也有技巧,象这件事可以这样说:”***老师好,我孩子今天回家情绪挺不好的,我问他,说是老师给摔了杯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问他他也不说。(装作孩子不告诉事情的原因,其实你知道事情的原因,但一定要听听老师怎么说这个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事情是孩子上课喝水,又不服管,顶撞老师,那一定先赔礼道歉,承诺一定配合老师好好管管孩子;如果确实是孩子特别口渴,喝了点水,老师二话没说就给摔了杯子,这样一方面可以对这个老师的师德情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一定要说,这个杯子对孩子来说多么意义重大,现在孩子情绪不好,无心学习,吃饭都比平常吃得少。说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多么鲁莽和无礼就达到了效果。但一定不能直接指责老师,那样只会起相反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