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黄兴彻底与孙中山闹翻脸的中华革命党,到底是个什么组织?

用户58519067077


国民党真正的前身是中华革命党

虽然国民党以兴中会1894年11月24日为建党日,实际上真正能够算上国民党前身的,只有中华革命党。

大概孙中山可能认为1914年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历史渊源太浅,因此以兴中会的创建为建党日。

兴中会可以算得上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这是孙中山先行决定推翻满清封建君主专制革命道路的开始,但是由于清政府的势力还很强大,兴中会策划的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最后孙中山发现,独木难支,于是1905年在日本将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成一个大联盟,也就是同盟会,在同盟会中,孙中山将兴中会的宗旨进一步修改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主、民生。

同盟会的愿景是宏伟的,并且提出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案,但是孙中山的革命行为是欠妥的,孙中山为了不经同盟会组织决定就收取日本人的经费,当然,孙中山的想法是只要能推翻清政府,即使借助日本的势力也在所不惜,并且一再跟日本人承诺,只要日本帮助中国革命,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也可以接受。

所以,很快同盟会就四分五裂,华兴会的宋教仁开始抵制孙中山,而光复会则直接退出同盟会,孙中山带着兴中会的老班底汪精卫、胡汉民到南洋另组总部,令人意想不到的竟然是华兴会的黄兴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选择继续支持孙中山。

革命搭档孙黄配

要说黄兴和孙中山真是革命好搭档,当时都以孙黄并称。

孙中山管筹钱,到处演讲,让爱国华侨捐钱,反正提起孙文就是钱,据说辛亥革命结束后之所以让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就是因为听说孙中山拉来一大笔钱,但是当孙中山回国的时候,记者问,孙先生这次筹了多少钱。孙中山说,孙中山好像说了一句,我带回来的是革命精神。

反正,如果说孙中山革命全靠嘴,纵横是同意的。

黄兴就有点艺高人胆大了,提起黄兴的革命之路,那就是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先后领导十几次革命,全部失败,其中有影响力的是黄花岗起义,剩下在南方的革命运动被称为零星式的自杀革命活动。

要说黄兴也当真的是命大,领导这么多次,而且都失败了,他竟然每次都能逃脱。

虽然说革命只有分工不同,脏活累活危险活全让黄兴干了,最后成名的却是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黄兴只当个陆军总长,后来也没有站住脚,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号召二次革命,黄兴还是排头兵,失败后逃往日本。

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最终与黄兴分道扬镳

孙中山的革命愿景还真的挺长源的,反正自己不上前线,也不太累,但是黄兴确实有点累,革命不止需要能力,更需要体力,黄兴闹了几年革命年纪轻轻就一身是病。

到了东京之后,孙中山过去的同盟会太分散,这次我们应该密切配合一点,加强我们的集权,要建立大独裁政党,所有人都得听我的,不然怎么能够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孙中山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就差磕头三呼万岁了。

黄兴当然不愿意了,这里面无论资格多老,其实说的就是黄兴,革命党里面有几个比黄兴还老了,因此,孙、黄分道扬镳。

其实上,孙中山的革命也是充满了地域色彩,所起事的地点不外乎两广,所有重用的人,也都是他的老乡广东人,比如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等,全是广东人,这样黄兴的位置就尴尬了,因为黄兴是华兴会的根,是湖南人啊!

孙中山的革命实际上也可称之为广东革命故事。


史论纵横


想搞明白这个,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孙中山创办同盟会时,这是一个极松散的组织,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极差,所以这个组织不缺少有为的青年,但造反从来没有成功过,就连武昌起义也不是同盟会组织的。

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后来的国民党也沾染了这个恶习。

宋教仁案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对于如何对付袁世凯意见不一,争吵不休。导致开会很久都没有结论,草草发动的二次革命也因许多党人不支持而失败。

孙中山受到强烈刺激,从一个极端开始走向更一个极端。

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要求把党打造成一个高级集权的党,为了提升党的效率,全党无条件效忠于他。

中华革命党采用权力集中的党魁制:《总章》赋予总理独裁的权力:“总理有全权组织本部为革命军之策源”,“本部各部长、职员悉由总理委任”;“凡进本党者必须以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而图革命之成功为条件,立约宣誓,永久遵守。”孙中山指出,革命党人“必须在惟一领袖之下绝对服从。”他所讲的“惟一领袖”正是他本人。新入党者必须宣誓“附从孙先生”,并在誓约后加盖指模。《总章》还把党员分为“首义党员”、“普通党员”、“协助党员”三等。

规定凡入中华革命党者,不论新旧党员,一律要亲书誓约,宣誓加盟,其誓约如下(原文):  立誓约人XXX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大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掬城谨誓如左:  一、实行宗旨,二、服从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  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贰心,甘受极刑。                  

 民国X年X X月X X日               X X省X X县人x x x(按左中指模)

介绍人X X X

对于中华革命党的专制独裁倾向,以及按指模、效忠个人的一些做法及仪式,引起国民党内部的分歧和反感,“主要党人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吴稚晖、蔡元培,甚至中山的死党汪精卫等人,都因对寡头政治没胃口而闻风远逸,甚或罢工、杯葛 ” ,“只是由于黄兴采取了以大局为重的团结态度,才没有酿成革命党内部的分裂”。因此,这个新党始终未搞成气候,除开了一次成立大会和若干次小行动之外,也就不了了之了。

黄兴曾多次与孙中山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他指出:“如果在誓约内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是等于附从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来革命了”;在誓约内印上指模“太侮辱人了”;把党员分成三等,则是“以权利相号召,效袁氏之所为”。他希望孙中山勿“反对自己所提倡之平等自由主义。”黄兴断然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新知传习阁





黄兴和孙中山翻脸是迟早的事,孙黄的联盟是因为共同的目标,可是他们不是同路人。黄兴曾对孙中山投以桃李,孙中山并没有报以琼瑶。

黄兴和孙中山并称“孙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位革命元勋,黄兴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渗透和发展,孙中山主要负责理论和组织发展。黄兴在起义方面的经验可不是孙中山可比的,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便是黄兴组织、策划和实施的,虽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是它存在的意义却极为重要。

黄兴在湖南的时候,曾经与宋教仁联手组织华兴会,后来因为策划起义失败而逃亡日本,1905年,与孙中山联盟,同时联合各革命团体,合并成立了同盟会。黄兴当时很仗义,让孙中山当最高领袖,选举也免了。1907年孙中山指挥的起义失败,当时已经与孙反目的章太炎借机抨击孙中山,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的职位,让黄兴当总理,黄兴始终没有同意,章太炎则带着光复会退出同盟会。黄兴当时的声望并不下于孙中山,如果想取代孙中山的话,成功率可不低。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暗杀,孙中山极力主张以武力讨伐袁世凯,但是遭到黄兴的反对。黄兴长期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对南方的军事力量有清醒的认知,知道南方不是北方的对手,因此主张走法律程序。但是孙中山坚持武力讨伐,最终发动“二次革命”,结果当然是失败了,随后孙中山逃亡日本,国民党则被袁世凯强行解散。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中华革命党会成为黄兴与孙中山翻脸的导火索。

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但是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的关系比较有意思,既可以说国民党是中华革命党的前身,也可以说中华革命党是国民党的前身。

同盟会最重要的两个革命团体分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和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因此在同盟会成立后的当家人便会在孙黄中间产生,当然黄兴明确表示让孙中山当家。即使是以后改组的国民党仍然是以孙黄为首,当然这时候的宋教仁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宋教仁是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任国民党代理事长,同时主持国民党参加国会选举并获胜,但是宋教仁很不幸。孙中山执意发动“二次革命”,结束了南北双方的蜜月期,孙中山兵败逃亡,国民党亦被解散。

孙中山为了保护革命火种,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主要吸纳的成员便是被袁世凯强行解散的国民党成员,也即曾经的同盟会成员。1919年,中华革命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民党。



同盟会或者国民党珠玉在前,孙中山其实没有必要另组中华革命党,毕竟袁世凯虽然下令解除国民党,可是已经跑到日本的国民党袁世凯可管不了,而孙中山仍然执意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原因便是希望借机剔除黄兴。

黄兴不支持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这是黄兴革命生涯里与孙中山产生的最大分歧,即使如此,黄兴在行动上仍然对“二次革命”给予了最大支持,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孙中山将“二次革命”的失败意有所指地归咎于黄兴,指责黄兴对革命事业的热情有所缺失,实际上是说黄兴不够听话。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自己无法掌控的同类事件,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党,对党员的要求是必须服从孙中山的领导。黄兴当时便沉默了,他很清楚孙中山的目的,黄兴不反对孙中山当领袖,可是他并不赞同“独裁”,毕竟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但是为了保证革命势力的团结,黄兴选择了退出,成全了孙中山。

孙中山则因为黄兴的退出顺利组建了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在本质上与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曾经的国民党掌舵人有孙中山和黄兴,中华革命党的掌舵人则只有孙中山。


吾与吾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认为,孙中山做的是完全正确,黄兴则是做梦没醒。

中华革命党是二次革命以后的事情。

之前,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的同盟会和支持者,控制中国南方大部,以及西北一部。

而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和附庸,控制北方。

当时孙中山就认为,袁世凯狼子野心,不可靠。

但宋教仁和黄兴两个书呆子都认为这是统一中国的唯一方法。至于放弃兵权也无所谓,完全可以利用所谓的内阁制度,限制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力。

在他们的坚持下,孙中山也只得同意,辞职走人。

由此,袁世凯成为全国唯一的大总统。

随后,袁世凯立即派人对付这个内阁制度。此时,同盟会已经吸收了大量支持者,包括一些乌合之众,成为国民党。

随后,国民党参选成功,成为第一大党,由党魁宋教仁负责组阁。

就在宋教仁兴奋不已,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被袁世凯派人刺杀。

内阁制度就这样玩完了!

随后,袁世凯四处调兵,并且挑衅,准备武力解决南方国民党的力量。

此时,南方的力量虽没有袁世凯那么强大,但也不算弱小。

遗憾的是,此时的国民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为了利益归附而来的家伙,还有三分之一则是章太炎这种内部拆台的。

搞笑的是,连章太炎一致支持宋教仁反对孙中山的书呆子,在宋被杀后,也认为袁世凯不是好人,必须对付。

黄兴还在傻不愣登,妄图用什么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6月,袁世凯动作频频,先是免除支持孙中山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之后又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

到了这个地步,总不能任人宰割。于是二次革命爆发!

遗憾的是,袁世凯早就在这几个月内分化收买了国民党内部。

除了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是被袁世凯北洋军武力打下来的,其余各省均是直接投降袁世凯,窝里反。其中,北洋军还没有攻占黄兴,黄就认为局势难以挽回,逃出南京,导致军队全线崩溃。

二次革命失败,对孙中山刺激很大。

显然,二次革命不是失败于袁世凯,而是国民党内部太乱太杂。

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组织了秘密结社性质的中华革命党,强调一员领导和严密的组织。

目的,就是改革国民党内部散乱内斗的现状。

这就是学习敌人的长处,专门用来对付袁世凯。

自然,这些似乎和革命初衷有些违背,比如强调孙中山1个人领导,不太民主;党员分为几等,不太平等。

在极端情况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难道还让二次革命内斗分裂的现状重演吗?

不管怎么说,中华革命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之后组织了多次起义。

至于黄兴和孙中山,纯属于政见不同。黄和孙的政治分歧由来已久,说到底开始是孙中山不务实,黄兴务实。后来则是孙中山务实,黄兴不务实。

但两人的分歧也不是天差地远,黄兴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但也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护国运动,最终逼死了袁世凯。

至于利用中华革命党侮辱孙中山的无知小儿,不是傻蛋就是别有用心的家伙!

真正的历史,不是你们这些蝼蚁可以篡改的!


萨沙


1、中华革命党的创立

中华革命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孙中山对清廷彻底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情况下,在日本成立的一个革命性的政党。政党的革命宗旨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全面否定满清的合法地位,旨在建立一个由汉人主导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孙中山开始了17年的海外流亡经历,直至辛亥革命打响后才决定回国。

2、中华革命党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尴尬处境

革命党,主导以革命形势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由于其革命的彻底性,吸引了很多先进人士。其实在辛亥革命也不是该政党主导的,更不是孙中山领导的。现在很多历史误区就是,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发动并由此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是清廷内部新军的军事逼供,以逼迫清廷进行君主立宪的军事行动。也正在此时,身在海外的孙中山开始在国内进行政治活动。此时政党内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都支持内阁总理制度。但是,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就连革命最根本依靠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及南方清廷新军。没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就没有发言权。

此时的中华革命党的尴尬在于,可有可无,无人重视,哪怕成立了自己的中华民国临时机构也是难以主导社会变革走向。此时孙中山也彻底放弃了之前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响亮口号,开始变得妥协软弱。

3、孙中山与黄兴分道扬镳的原因

回国后孙中山与南方清廷新军的交涉谈和后,南方进步力量支持孙中山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推举孙中山为民国大总统,推行总统制,继而否定了内阁总理制。这也是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分道扬镳的根本所在。之后革命党向袁世凯妥协,孙中山请辞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否定中华革命党一切的革命宗旨、政治路线、人员安排。至此,中华革命党彻底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

历史上提到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但不是孙中山领导下中华革命党的果实。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组织北伐战争之前,一直是一个革命不彻底,自身软弱,革命宗旨反向不明朗的政党。


君之所见


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组党从松散式政党向集权政党转变的重要标志。

松散式政党,也就是一种对党员约束相对较小的政治组织。这种组织松散的政党,没有严格的党章和明确的党纲,只有几年一度参加竞选的纲领或关于政策的声明,党员入党和退党均不履行具体手续,没有组织生活,只是在总统或议员选举投票时表明自己属于何党。资产阶级政党多属于这一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也是松散型政党,不过它有党纲和党章,有一定的组织和纪律,定期召开党的各种会议。(反映松散式政党宪法体制的临时宪法,后来被图中赵半山扮演的段祺瑞废除)

我们以这个定义来看孙中山早期的中兴会、同盟会,乃至宋教仁组建的、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民党等组织,其实都属于松散性政党。而同一时代的英美政党,也都属于这个范围。

这种政党的优点,是充分尊重党员个人的权利,几乎没有什么约束,不需要参加什么会议,对于大部分普通党员而言,想来就来,觉得不满意了随时可以换别的。唯一的吸引点,在于党的纲领政策是否能取得你的支持,不支持则退。

而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自然就不是松散性政党,而是一种组织严密的政党,叫做严密型政党。

当然孙中山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失败,令其深切感到:国民党内部思想混乱,组织严重不纯,“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并接受遵约履行手续的人为新党首批党员。这种做法,遭到了原同盟会内黄兴等人的强烈反对,为什么?因为这种组织,给人一种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孙中山要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而之前的事实说明,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清朝,就是因为并非孙一人主宰革命大计(孙领导的起义都失败了)。而且按指印向孙中山表示绝对服从他的领导,这明显就是江湖帮派的作风,帮众向帮主效忠,这哪里是革命?简直就是独裁啊!

当然孙中山这么做是有他的用意,很大程度上就像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独裁官(但罗马独裁官权力虽大,任期却很短)。在孙看来,你们只有都听他们,才能取得最终的革命胜利。

后来孙便将此思想分解为所谓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军政时期,政府一面用兵力统一国家,另一面则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一旦完成统一,就开始训政。也就是教中国人如何管理自己——“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 (放弃家族政治的蒋经国)

最后,当百姓都学会如何选举,便进入宪政时期,也就是完全行使民主权利的时代。

这种思想,后来在局部地区实践,也算是有个小小的结果。但与大陆的更大成功相比,显然是逊色许多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集了部分国民党党员组建成为了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加入时要求宣誓完全听命于孙中山本人,但是黄兴等人不同意孙中山的做法而没有加入这个组织。

中华革命党以讨伐袁世凯为己任,要求铲除帝制,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到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的名字改为了中国国民党。


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会员组建了欧事研究会,主要成员有黄兴、李烈钧、李根源、陈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的负责人为李根源。他们主张停止内斗,一致对外。(当时恰逢一战的爆发)。1915年欧事研究会的成员如李根源、李烈钧等又向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靠拢,参加了护国运动。


历史军魂


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过两个中华革命党,第一个是1914年由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的,另一个则是大革命失败后,由谭平山等人所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是现如今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导致孙中山和黄兴之间闹翻的就是孙中山在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

实际上,在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之前,孙中山与黄兴之间就已经有了矛盾和分歧,其最直接的事件就是1913年由于宋教仁被刺而引发的到底要不要发起二次革命的问题,孙中山主张暴力解决,而黄兴认为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因为黄兴清楚,如果暴力解决正好给袁世凯以口实,可以借机消灭他们。但是最终二次革命还是发生了,南方革命党失败后,孙中山等人又再度被迫流亡日本。

流亡日本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反思了革命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团体太过松散,不能形成合力,因此,他决定在集权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团体,所以就有了中华革命党的产生。

1914年7月,中山先生成立中华革命党于日本。中华革命党是一个神秘的革命党,但因为避免外间注意起见,时常沿用国民党的名义。它的实质则与民国初年的国民党全不相同。中华革命党入党的手续极严,党员均须立誓服从中山先生的命令,在入党的时候,所有党员都要通过摁手印的方式来向孙中山个人宣誓效忠。这种做法虽然是孙中山吸取了民初政党过于松散的教训,但是在形式上却与明清时期的帮会没有什么两样,因此,黄兴在这个问题上与孙中山产生了分歧。

黄兴多次公开表示反对孙中山这样的做法,并且在会上和孙中山进行争论,最后,黄兴选择加入了欧事研究会,与孙中山分道扬镳。

中华革命党成立以后,所干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反袁,在1916年,中华革命党骨干成员居正在山东也的确发动过起义,不过影响不大。自1916年后,中华革命党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青年史学家


中华革命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派?我也想一言以蔽之“一个干革命的党派”。


自从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就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他有感于二次革命开始的时候,国民党议员在议院中占有大多数席位,然而革命开始之时却都靠不住。所以他个人认为当时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国民党党内统治力不强,导致革命时候许多党员不听号令。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想重新组建国民党,组建一个能听从号令的党派,于是中华革命党应运而生。

孙中山觉得自己路子对,打算抛开原来国民党的摊子,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为了增强凝聚力,同时凸显他在党内的权威,孙中山要求所有党员在入党时,都必须郑重宣誓。其实,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历来有这项规矩。而令国民党人不能接受的,是誓词中竟然明确规定,干革命要附从孙先生才行。



更要命的是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前发布的组织草案中,甚至决定在秘密时期,要学着青帮的样子,弄个大、义、光、明四个字辈。或许,孙中山就是借鉴了帮会的组织手法,想以此来获取帮会头目一般至高无上的地位。除此之外,孙中山还仿照帮会,确立了等级体系,根据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权利。

按照入党时间的先后,还划分什么“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待革命成功之后,再分别享有各自相应的权利,功利主义的色彩很是浓厚。

从中华革命党的秘密性和独有的组织体系来看,它真的有点像帮会。而且,其中的帮会成员也不少,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国内的活动多数借助帮会头目和帮会组织。

这些做法遭到了黄兴的不满,黄兴是一个深受民主思想熏陶的人,他当然接受不了孙中山的做法。但是他一直觉得中国革命只有孙中山领导才能成功,所以他不想和孙中山发生什么冲突,于是黄兴选择离开了孙中山身边。


我个人认为,孙中山在那个时候选择组建中华革命党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毕竟时不我待呀。他要想革命成功就只能造就一只铁血的队伍,而不是和以前一样利用什么议会,他自己知道打到袁世凯只能靠枪杆子。而黄兴也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满而选择另外组党,在一定程度商业维护了国民党的统一性。

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码字不易,喜欢的话麻烦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我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孙大炮与湖南骡子黄克强

袁世凯在亲信面前曾自信地评比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同盟会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了,袁世凯杀一儆百,没有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候选人可以与其竞争了,北京的国会装模作样的搞了质询会议,段祺瑞总理出席质询会议,最后找了一个替罪羔羊就地正法了。

孙中山在东京举行了同盟会紧急会议,痛定思痛之后,总结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吸收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民权主义,决定改造同盟会纲领形成了二权主义(民主和民权),同时着手进行中华革命党改造,孙中山的第一知己黄克强辞去了袁世凯委任的铁路部长职位来到了东京。

克强,黄克强,你终于来了!

总理,逸仙,我来了!

克强,我看错人了,袁世凯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共和。我们一厢情愿的以为,他剪了长辫子,就不会走回头路了!我们制定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为从此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就可以各行其道了,总统就在三权分立的笼子里按部就班了。可是,他手中有刀,他手中有黄金和美女及权力,他可以收买人心,共和制度尚在襁褓之中就遇到如此大的波折。

总理,我黄克强有罪啊!共和国是大家的共和国,我曾经在南北和谈过程中提出了保留军队的主张,预防袁世凯变脸的时候,可以加以制约。为了袁世凯可以接受共和推翻清政府逊位,我们妥协了,解散了军队,议会也搬到了北京,各地的督军也纷纷混入投机分子,袁世凯称帝了,竟然无人反对!我黄克强作为中华民国的总司令,我罪不可赦啊!逸仙!

克强,中国之革命,需要经历磨难,我们剪了人们头上的辫子,却无法剪除他们心中的辫子,两千多年的皇帝梦啊!我们的党内同志,我们培养的各省督军,他们为什么在革命遇到危机的时候会沉默了呢?他们的信仰呢?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他们在等待袁世凯登上祭坛告天后,大封王侯将相!

克强,我党欲要重新继续共和革命,就要激浊扬清,恢复我同盟会同志革命之意志和精神,旧的同盟会已经失去,新的中华革命党将新生,我党之同志无论资历,无论贡献都必须在此歃血为盟,效忠领袖,效忠政党。中华革命党将做好一切流血牺牲准备,打倒袁世凯,再造共和!

克强,我希望你是第一位中华革命党党员!

怎么,克强,你有意见吗?

总理,二次革命失败了,我深感痛惜不已,其中利害关系甚多,可是我党之同志,仍是斗志昂扬!如果以歃血为盟,效忠个人,那与山林土匪有何区别呢?

克强,非如此不可挽救革命!非如此不可再造共和!

逸仙,我们的革命绝不是义气用事,我们不能怂恿年轻的孩子们去流血牺牲,他们应该属于未来,他们有权力享受未来!

克强,我们有分歧,但是个人必须服从组织。我以总理的身份要求你,履行自己责任!

总理,如果是这样,我个人退出同盟会!

黄兴离开孙中山,脱离了同盟会,在美国檀香山继续组织同盟会其他会员革命。期间,袁世凯派人许以高官厚禄拉拢,黄兴不为所动!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后,不断发动讨袁刺杀行动,黄兴则在美国组织华侨捐款协助,同时挫败了袁世凯向美国政府借款,对袁世凯取消帝制作出贡献。黄兴,长期积劳成疾,病逝在美国,时年41岁。

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运动后,宣布解除一切党务行动,不久在列宁同志的帮助下重新组建国民党,创立黄埔军校,领导发动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