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才子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首《再别康桥》让全国绝大部分人认识了这个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很大一方面跟他的性格密不可分。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徐志摩从小生活富裕,无忧无虑,这让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一切行为以自我为主。

象牙塔里的才子

徐志摩

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然而现实却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1918年,由家庭包办,徐志摩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结婚,虽然徐志摩在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照片的时候曾说过张幼仪这样一个大家闺秀是土包子。但这个时候的徐志摩并不敢违背家里的安排,说得好听点是遵循孝道,说得不好听就是这时候的徐志摩还需要家里和张家的经济支持,离开家里和张家的支持,别说出国留学了,怕是生计都有问题。

象牙塔里的才子

张幼仪

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遇到了林徽茵,他感觉自己恋爱了。这时候的徐志摩彷佛叛逆期的小孩一样,不顾怀有胎儿的张幼仪,毅然坚持离婚,并发报公布了自己离婚的“喜讯”,不顾家庭和张家的颜面。徐志摩只想告诉自己的女神,自己为了她离婚了,自己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然而林徽茵并不是徐志摩。徐志摩可以那般幼稚,可以只懂得享受权利,却不实行义务,但她不行。林徽茵可以跟徐志摩谈恋爱,但却不会跟他结婚。今日徐志摩可以为了她毅然决然跟为他生儿育女的张幼仪离婚,难保他日君覆辙。林徽茵也曾说过:“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茵,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茵走了,跟梁思成走了。林徽茵一直是一个理性的人,她知道什么人适合自己。

象牙塔里的才子

林徽因

徐志摩的生活还在继续,直到遇到他的下一个女神---陆小曼。这时的徐志摩内心再次被浪漫、激情的诗人情绪所左右,全然不顾世间伦理道德,挖了朋友王庚的墙角。这时的徐志摩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向世间证明自己的存在,急于抓住自己的所喜,不管所喜的是人还是物事。

象牙塔里的才子

陆小曼

被挖墙角的王庚没有气急败坏的找徐志摩算账,这时的王庚位居军方高官,他要想暗中叫个人处理掉徐志摩实在容易不过。不过王庚没有,王庚还嘱咐徐志摩一定要好好对待陆小曼,否则不会放过他,如同陆小曼的娘家人一般。

抢到陆小曼的徐志摩彷佛得胜而归的将军一样,但接下来的生活却让这个处在象牙塔的诗人疲惫不堪。陆小曼本就出身名门,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早就养成了小姐脾气,花费也大手大脚。当时人均年薪才五块大洋,而徐志摩年薪几百上千个大洋依旧难以满足陆小曼的花销。徐志摩尽管心里苦闷,但却不肯说出口。就像孩子一样告诉家里,告诉全世界,他,徐志摩,选择了他的自由爱情,他很幸福,他没有错。所以他不能认苦,因为认苦就是认错。

生活的苦闷不由让徐志摩想起了与林徽茵的日子,那时的日子多么美好,既有美好的爱情,又无需为面包担忧。刚好林徽茵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徐志摩想见见当初的小美好。但由于徐志摩不断压缩自己的生活成本来满足陆小曼的开销,所以自己并没有太多多余的钱供自己开销,最后徐志摩选择了廉价的邮政飞机,这一个选择让徐志摩的生命划上了句号。

象牙塔里的才子

徐志摩墓地

纵观徐志摩的一生,一直活在象牙塔里面,他标榜自由恋爱,但他却把自己的自由恋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张幼仪是,王庚也是。他标榜痴情,却做不到如金岳霖一样为爱守护一生。作为一个儿子,他不孝顺父母。作为一个丈夫,他不爱护妻子。作为一个父亲,他没有抚养子女。作为一个朋友,他没有对得起朋友义气。

象牙塔里的才子

英国剑桥大学为徐志摩立纯中文诗碑

徐志摩匆匆的一生只留下些许纸上的浪漫诗歌,更多留下的是给别人谱写的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