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受甘地启发,在印度画出“愚公”

这世上也不仅仅只有徐悲鸿一个愚公。

1939年,徐悲鸿应泰戈尔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办中国近代画展,两人变成好朋友。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1940年6月徐悲鸿寄给黄孟圭与泰戈尔合影的照片

在印度,他通过泰戈尔认识了了甘地。

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来改变国家政治制度。比如,他曾率领78位志愿队员,历时24天,赤着双脚,顶着烈日,走完250英里的“食盐进军”,到遥远的海边煮盐,以此反对政府对食盐的垄断,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反响极大,成功迫使政府放弃了食盐法。

“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使得印度摆脱殖民,逐步走向独立。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甘地

徐悲鸿顿悟:甘地就是愚公啊!虽然用的是非常苦而慢的方法,改变的却是整个印度人民的生活。

印度人民由愚公精神的甘地带领,摆脱了殖民地的命运,中国呢?那饱受苦难的中国,也需要这样一个愚公的带领,去和日本侵略者长期持久地死磕啊!

所以,这件《愚公移山》油画稿,是他在印度受甘地启发而画出的,也成为了大幅油画的母稿,给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这个题材,定下了基本调子。(出现于2018年嘉德春拍)

这幅画的人物造型非常有特点。最显眼的大汉,竟然看上去有点像外国人。这是因为徐悲鸿采用的模特是——他旅居印度时,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印度人。传统中国人物群像,是不使用模特的,徐悲鸿开了先例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画面正中这个模特,徐悲鸿特别喜欢:“那个像鲁智深的模特,型体伟壮,且性格豪爽,工作严肃热情,吾甚爱之。故郑重保留画中,不作任何改造。”

为啥用印度人当模特?他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

从体型壮硕带给人视觉上的“力量感”,到朴实热情的性格,徐悲鸿觉得,劳动者形象就该如此,为了表现这种力量,国籍上的差异都可以忽略。

徐悲鸿还有一个大胆的举动,他在中国历史题材人物画里,画了裸体人物

这样的选择当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他根据每位人物的身份,设定了穿衣、全裸、半裸三种形式。

愚公身材瘦弱,佝偻着背,身着古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古代老人形象,没有在画面最中心的位置,但明黄色的衣服,让他视觉上不会被人忽略,也暗喻着他的精神领袖地位。

旁边应该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带着孩子来帮助愚公移山。她的头巾和形象,有点像抗战时期的革命妇女,衣着和挎包又很西方。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画面主要部分,是移山的众壮汉,愚公的子子孙孙们。全裸和半裸并非不敬,恰恰是出于尊敬,要表现他们的肌肉,劳动者的“力量美”。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在抗战时期,画有力量的劳动者,和执着的愚公,徐悲鸿的用意一望便知。

来自屺亭桥镇,出身贫寒的徐悲鸿,见到过社会底层的现实,所以他总是笨拙地选择不讨好的艺术道路,画那些有钱人不喜欢的,和现实有关的题材,像一个正统的大家长。

徐悲鸿无法从国外带回来的画,今天回来了

徐悲鸿画愚公移山,也是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他写给舒新城的两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进度。

1940年4月2日函:

“一月以来将积蕴二十年之《愚公移山》草成,可当得其一伟大之图。。

4月2日这封给中华书局舒新城编辑的信中,徐悲鸿说,他已经画好了构思了20年的《愚公移山》草稿。这是一幅伟大的作品~

1940年7月7日函:

“弟于七月六日返抵国际大学。山居三月,写得大小中西画近百幅,《愚公移山》中国画亦写就,恨无法装裱一览……弟此时将着手油画《愚公》,惟天时酷暑,乍自温凉天气到来,甚感不适。”

——节选自《中华书局藏徐悲鸿信札》徐悲鸿致舒新城信札一封

7月7日,三个月后,中国画版《愚公移山》已经完成,可惜无法装裱看看效果!我还准备着手去画油画版的《愚公移山》。

多年构思,两次起稿,两种版本,《愚公移山》注定成为他大型历史人物画中最独特的作品。

然而,1941年11月,徐悲鸿数百幅赴美参展画作,准别从新加坡交船运往美国时,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凌晨,新加坡遭到日军空袭。15日,日军兵临狮城。

为躲避日军轰炸,徐悲鸿计划搭乘沦陷前最后一班开往印度的轮船,离开新加坡。

事出紧急,他只能随身带走有限的作品,很多不好携带的作品只能留下,其中就包括《愚公移山》和40幅油画。

徐悲鸿在新加坡的朋友韩槐准、黄曼士,还有崇文学校的校长钟青海,接受徐悲鸿的托付,将这些珍贵藏品和油画连夜运至罗弄泉,埋在一口枯井之内。

幸甚至哉,二战结束,这些字画藏品,安然无恙。

然而徐悲鸿直到去世,也一直没有机会再回新加坡,彼时国内外沟通不畅,他多次打听这批作品的下落,却都没能得到回音。

费尽心血创作的画不见了,徐悲鸿大受打击,晚年不再创作油画。

1953年,徐悲鸿病逝。

次年2月,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与南洋美专、南洋学会、中国学会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当年徐悲鸿遗留在这里的大量油画作品,劫后幸存,重新集结,共展出80余幅。

其中,便包括2018嘉德春拍出现的这件油画稿《愚公移山》。

几经辗转,这幅作品被台湾收藏家黄任中先生收藏,黄任中出身台湾政要之门,是国民党高官黄少谷(随蒋介石到台湾,官至“司法部长”)之子,与已故“总统”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是从小一起成长大的好友。

黄任中先生收藏的皆是大幅名迹,刚刚于嘉德2017秋拍创造个人价格纪录的陈逸飞《玉堂春暖》,也是他的收藏。

时隔半个世纪,这幅画终于回到了北京。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徐悲鸿 愚公移山

1940年 布面 油画

46×107.5 cm

发表:

1、《徐悲鸿遗作集》,图版28,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1954年出版;

2、《悲鸿在星洲》,欧阳兴义编,P12,艺术工作室,1999年1月出版。

展出:

1、徐悲鸿遗作展览,展品第28号,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1954年;

2、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作品观摩与学术研讨会,徐悲鸿纪念馆,北京,2006年6月7日。

备注:此作计划收录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徐悲鸿全集》中。

估价待询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愚公移山》发表物封面

前文有一段话,我刚才没说完。

中国的艺术史,有很多种书写方式,有人是天才式的,比如林风眠,常玉;有人是愚公式的,比如徐悲鸿。

我们总是羡慕天才,因为他们轻松优美,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天才。

我们面前,日复一日的日子,工作,生活,责任,和徐悲鸿一样,这些都是绕不走,逃不开的大山。

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继承一点愚公精神,面对生活的大山,每天早起半小时,多挖那么几锹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正如里尔克的名句那样: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中国嘉德2018 春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6/15 - 6/17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 Auctions

6/18 - 6/22

嘉德艺术中心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预展 Preview

6/10 - 6/17

嘉德艺术中心

移山的徐公:徐悲鸿|画事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更多精彩内容

这样的老太太世间不会再有——张大千传奇女弟子方召麐

画出伦勃朗之后,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赵孟頫和王羲之?丨画事

抽根烟冷静一下,猜猜这幅达芬奇能卖多少亿?丨画事

看完这些不说人话的艺术评论,感觉说都不会话了丨画事

他活了九十多岁,一心一意当了一辈子“花痴”|画事

这儿有一片拍卖的蓝海,最最适合捡漏!|画事

鲁迅笔下,阿Q打进尼姑庵没抢到的宣德炉,有啥好?丨画事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