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8年地量的行情回顧

2007年牛市的時候天量大概2500億,2008年熊市地量大概是230億,也就是基本9%

2009年牛市的時候天量大概3000億,2012年熊市地量331億,大概11%

2015年牛市的天量在13000億,今天成交量985億,如果按天量是1萬億計算,也大概是10%;如果按實際的13000億算,大概是7.6%

當熊市成交額只有上一輪牛市成交額的10%時,可以基本認為是地量。

2012--2014熊市地量回顧:

2012--2014是一個複合型熊市,下跌出現了地量後存在再跌再地量的特點,其熊市是最磨人的熊市,時間跨度長,過程曲折,反覆磨底,值得回顧!

2012年8月31號出現地量353億,收盤2047;9月5號指數暫時見底,然後倍量拉昇,不過後面還是再次下跌;2012年11月26號再次出現地量331億,指數收盤2017;後面還是下跌到1949才真正見底。第一次出現地量時的點位是2047,第二次出現地量時是2017,到最終的底部是1949.其實可以看得出只有5%以內的誤差,只是時間有3個月。

2013年6月25號,上證指數1849,成交額是1047億;後面出現反彈,在7月9號出現地量522億。因為大家都知道,那也是去槓桿,利率大幅飆升,所以當天是恐慌殺跌,後面才慢慢企穩。這次的地量522億比上次331億的地量有所增加,後面也在沒出現破331億的地量。這次大跌很大的原因是去槓桿導致的利率大幅飆升,是短期行為。就最低點位來看,1849和2047有10%的誤差。

2014年1月20號,上證指數1984,地量483億。2013年下半年實際是反彈,等年底開始再次下跌時,地量比2013年7月9號的地量還低,然後出現反彈。雖然2014年3月12號跌到1974,但是,再沒出現地量。這次地量是相對1849的,地量483億比522億多10%,指數1984比1849多7.3%

直到2014年7月22日成交額987億後才出現布林線向上開口,牛市基本成型。此後成交量再沒有小於1000億(2016年1月7號只交易了15分鐘除外),今天成交額985億,相當於成交額已經跌到前一輪牛市啟動點位,不到上一輪牛市天量的8%。同時,這還包括增加了約1000家上市公司的情況下。

在2012--2014三年熊市中,2012年反彈的天量基本在1000億,地量331億,約33%;2013年反彈天量1200億,地量522億,約40%以上;2014年反彈天量在1500億以上,地量在483億,基本約30%:熊市中的成交額是熊市中天量成交額的30%,可以認為是地量。

2018年以來天量約3000億,目前成交額985億,約30%,如果繼續下跌,可能還會有更小的地量。如果本輪熊市走2012--2014的熊市,那麼不排除時而反彈、時而探底的局面。天量和地量也會繼續下移。

根據2012--2014三年熊市的情況,可以確定以下幾個結論:

1,一般情況下,當地量出現後,可能會有比較好的反彈。

2,地量並不能確定牛市是否開啟。

3,地量時的指數價格和最終的指數地價可能存在10%的誤差。

4,熊市成交額是上一輪牛市天量成交額的10%,可以認為是地量。

5,熊市中的成交額是熊市中天量成交額的30%,可以認為是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