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夏天消暑有很多种方法,

游泳是其中之一,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在池塘里或是在游泳池中,

都能看到很多爱玩水的人在戏水。

炎炎夏日,游泳不仅能消除暑热,

还能锻炼身体,这是很多人喜欢的事情。

那么,夏季游泳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腹泻:泳池中的“高发病”

游泳后腹泻,除了受凉等原因外,也可能是池水进入口腔,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公共游泳池的池水中难免会隐藏一些会引起腹泻的细菌,一旦孩子游泳时呛水或吞水,细菌就会进入体内。虽然现在游泳池里的水都消毒,但仍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大多数细菌在几分钟内被常见的池消毒剂如氯或溴杀死,但隐孢子虫是一种可以在适当的氯化水中存活7天以上的细菌,这是泳池暴发腹泻的主要原因,更何况一些游泳者本身也可能携带病菌。

生病腹泻时,不要去游泳;进入水中之前淋浴,在淋浴中冲洗1分钟有助于清除身体上可能存在的细菌;游泳时,不要吞水,每1小时带孩子去洗手间。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眼部疾病:泳池中的“常客”

我们口中的“红眼病”,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急性结膜炎,在每年6到8月的感染率是冬天的两倍,发病者大多是经常游泳的人。而红眼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接触,它的传染性强,发病快。游泳池的水、沾到病毒的手、毛巾都可以成为传染红眼病的罪魁祸首。此外,沙眼病原体也会通过游泳池水作为媒介,使健康人患上沙眼。

要想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游泳者首先要带好泳镜,保护眼睛,泳镜的必要性不用多说,不仅增加游泳的乐趣,更重要的说预防眼部疾病;其次,眼部不适,学会处理,游泳后眼部有异物感,痒感和其他不适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正确的做法是清洁手部后,用专业的洗眼液清洗眼部,避免手上的细菌进入眼睛,清洗后还不舒服的话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如果长时间没好转,还伴有黏性分泌物时就要注意及时就医了;此外,万一你一不小心换上了眼部疾病,也要记得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去公共场所游泳。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皮肤疾病:泳池的“大老虎”

各类皮肤病也是泳池畔的高发传染病之一。由细菌感染的脓胞疮一旦破裂,细菌进入池水,健康的人接触到就会立马“中招”。一些皮肤浅层的真菌,比如脚气、股癣、灰指甲都会通过拖鞋、毛巾等媒介蔓延,给皮肤健康带来隐患。

皮肤接触总不能避免,那要怎么阻止皮肤病传染?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水质有保障的游泳池。很多泳池管理人员会在入口处标出当天的泳池环境、水温等信息。下水前,游泳者也可以注意观察池水是否清澈,有无杂物,时间上应该尽量做到避免游泳高峰期下水,防止人多加大感染的几率。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卫生监督部门提示:

“望、闻、问、切”四步让你做出正确选择。

“望”:《看公示》

请注意游泳场所是否设置公示设施:公示栏、电子屏幕等,是否公示许可证件(关注有效期)、人员健康体检及培训证件、卫生信誉度等级、水质检测报告、禁烟标识情况,尽量选择卫生信誉度B级以上、水质检测报告无不合格项目的泳池。进入泳池后,注意观察水质颜色和清浊,尽量不选择水发白,略带浑浊(看不到15米距离)、池底有沉淀物等泳池。

“闻”:《嗅气味》

贴近水面应该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一般不应有过浓的药味,甚至呛人的味道,更不应有臭味、下水道味。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问”:《谈感受》

游泳爱好者之间多交流游泳过后是否出现不适,尤其是否出现耳鼻喉、眼部以及皮肤不适症状;也可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咨询该泳池当年水质抽检结果。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切”:《重承诺》

给自己把把脉,看看自己是否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游泳禁忌症,强行进泳池游泳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也有可能影响他人健康,因此为提高大家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请自觉签署《健康承诺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