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當心「泳池病」

夏天消暑有很多種方法,

游泳是其中之一,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

在池塘裡或是在游泳池中,

都能看到很多愛玩水的人在戲水。

炎炎夏日,游泳不僅能消除暑熱,

還能鍛鍊身體,這是很多人喜歡的事情。

那麼,夏季游泳需要預防哪些疾病呢?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腹瀉:泳池中的“高發病”

游泳後腹瀉,除了受涼等原因外,也可能是池水進入口腔,導致細菌感染引起的。公共遊泳池的池水中難免會隱藏一些會引起腹瀉的細菌,一旦孩子游泳時嗆水或吞水,細菌就會進入體內。雖然現在游泳池裡的水都消毒,但仍不能殺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大多數細菌在幾分鐘內被常見的池消毒劑如氯或溴殺死,但隱孢子蟲是一種可以在適當的氯化水中存活7天以上的細菌,這是泳池暴發腹瀉的主要原因,更何況一些游泳者本身也可能攜帶病菌。

生病腹瀉時,不要去游泳;進入水中之前淋浴,在淋浴中沖洗1分鐘有助於清除身體上可能存在的細菌;游泳時,不要吞水,每1小時帶孩子去洗手間。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眼部疾病:泳池中的“常客”

我們口中的“紅眼病”,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急性結膜炎,在每年6到8月的感染率是冬天的兩倍,發病者大多是經常游泳的人。而紅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就是接觸,它的傳染性強,發病快。游泳池的水、沾到病毒的手、毛巾都可以成為傳染紅眼病的罪魁禍首。此外,沙眼病原體也會通過游泳池水作為媒介,使健康人患上沙眼。

要想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游泳者首先要帶好泳鏡,保護眼睛,泳鏡的必要性不用多說,不僅增加游泳的樂趣,更重要的說預防眼部疾病;其次,眼部不適,學會處理,游泳後眼部有異物感,癢感和其他不適時,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正確的做法是清潔手部後,用專業的洗眼液清洗眼部,避免手上的細菌進入眼睛,清洗後還不舒服的話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如果長時間沒好轉,還伴有黏性分泌物時就要注意及時就醫了;此外,萬一你一不小心換上了眼部疾病,也要記得自覺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去公共場所游泳。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皮膚疾病:泳池的“大老虎”

各類皮膚病也是泳池畔的高發傳染病之一。由細菌感染的膿胞瘡一旦破裂,細菌進入池水,健康的人接觸到就會立馬“中招”。一些皮膚淺層的真菌,比如腳氣、股癬、灰指甲都會通過拖鞋、毛巾等媒介蔓延,給皮膚健康帶來隱患。

皮膚接觸總不能避免,那要怎麼阻止皮膚病傳染?首先一定要選擇,正規、水質有保障的游泳池。很多泳池管理人員會在入口處標出當天的泳池環境、水溫等信息。下水前,游泳者也可以注意觀察池水是否清澈,有無雜物,時間上應該儘量做到避免游泳高峰期下水,防止人多加大感染的幾率。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衛生監督部門提示:

“望、聞、問、切”四步讓你做出正確選擇。

“望”:《看公示》

請注意游泳場所是否設置公示設施:公示欄、電子屏幕等,是否公示許可證件(關注有效期)、人員健康體檢及培訓證件、衛生信譽度等級、水質檢測報告、禁菸標識情況,儘量選擇衛生信譽度B級以上、水質檢測報告無不合格項目的泳池。進入泳池後,注意觀察水質顏色和清濁,儘量不選擇水發白,略帶渾濁(看不到15米距離)、池底有沉澱物等泳池。

“聞”:《嗅氣味》

貼近水面應該能聞到淡淡的氯氣味道,一般不應有過濃的藥味,甚至嗆人的味道,更不應有臭味、下水道味。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問”:《談感受》

游泳愛好者之間多交流游泳過後是否出現不適,尤其是否出現耳鼻喉、眼部以及皮膚不適症狀;也可向當地衛生監督部門諮詢該泳池當年水質抽檢結果。

夏季游泳,当心“泳池病”

“切”:《重承諾》

給自己把把脈,看看自己是否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症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等游泳禁忌症,強行進泳池游泳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也有可能影響他人健康,因此為提高大家的自覺意識和責任意識,請自覺簽署《健康承諾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