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西宁中标却被「逼停」市场经济更需契约精神

☉文/张艺 杨权【香港镜报2018年8月刊第85页】

川企西宁中标却被「逼停」市场经济更需契约精神

川企西宁中标却被「逼停」市场经济更需契约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法制经济,市场在起到基本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 需要用法制的契约精神来保护产权,维护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一些地方契约精神仍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仍有一些欺诈、误导、强迫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川华夏军安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军安」)就遇上了这样违反契约的事。2015年5月22日,华夏军安通过公开招投标,中标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堡子晋家湾村的西宁仁杰粮油批发市场「1、2号交易大厅建设项目」。

按照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016 年9月26日工程主体封顶,业主西宁仁杰粮油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仁杰」)应拨付4000 万元,但华夏军安却只收到822万元,因无钱支付工资,同年12月该项目的农民工群体上访。尽管经当地政府协调后,西宁仁杰又给了1400万元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但工程款仍严重拖欠。

据了解,华夏军安在这项中标的工程中,已累计垫资5000多万元,在无法筹借后援资金的情况下,工程只能被迫停工。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被迫停工后,西宁仁杰却擅自组织施工队,进场「无证」施工。

华夏军安多次向西宁市相关部门要求「停止非法施工」,并在《青海日报》上刊登了《声明》,但依然没能让「无证」施工队停下来,也没有相关部门前来监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该项目已经是非法施工、无证施工,无资质、无证照劳务队施工的项目, 建筑质量和安全能有保障吗?若由此出现了大问题,责任又该由谁来负?

笔者在项目现场看到,虽然工程主体已完工,但业主私僱的劳务施工队还在抢建附属工程及消防工程,所有项目均没有验收。同时,一些商家已经在市场内存放了大量货物,安全隐患凸显,甚至危及民众安全。

企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细胞」,只有在公正平等的原则下进行竞争,才能充满活力,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有创造力和竞争力。四川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纠纷虽发生在两个企业之间,却折射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过程中,仍有很多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亟待被清除。而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则是当地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的「软实力」。只有让所有企业都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进行公平竞争,才能激发其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川企西宁中标却被「逼停」市场经济更需契约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