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不變的是對故人的哀思!

“清明”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意思是清淡明智。此時的中國人按照傳統習俗進行掃墓、祭祖和踏青活動。因為寒食節和清明節日期很接近,民間也將清明節稱為寒食節。寒食節,禁菸火,只吃冷食,因此得名。

清明時節,不變的是對故人的哀思!

中國人清明掃墓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據說,清明掃墓是周代以後開始的風俗,到了唐朝才興盛起來。

清明節掃墓的日期,各地不同,比如,北京人不在清明當日祭掃墓地,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祭掃,只有僧人才在當日祭掃。這都是以往的傳統,現在的中國人,日子忙碌,很多人會選擇清明節前或者後的日子去掃墓,錯開掃墓高峰時段,避免擁堵。比如,北京清明節掃墓時,在八寶山公墓裡,人們已經習慣了用塑料花來表達哀思,用低聲細語的訴說來傳達對故人的思念。時代變遷,掃墓的形式發生變化,但不變的是每個家庭對故人的哀思:“最近天冷了,勿忘添衣,家裡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