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

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

这是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其个人头条号上的一篇简短评论,温彬出国休假之前去银行换汇,从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市场上并未出现恐慌性购汇的现象。

然而网友却不买账:

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
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
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

这边还在讨论着购汇是否有限制,那边又传出消息:

8月16日下午,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上海自贸区各银行接到通知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以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做空成本。

记者随后致电某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其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来自央行的相关通知,但如果通知下发,将会第一时间执行。

今日,离岸人民币大幅反弹近700点,报6.88附近,涨逾1%,创2月以来最大涨幅。

此前,外媒消息称,鉴于近期离岸人民币价格波动较大,即日(8月16日)起,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同时不得影响实体经济真实的跨境资金收付需求。

尽管上述行长称尚未收到通知,不过某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交易员当日下午对记者表示,“下午,明显感觉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似乎被抽走了,美元/离岸人民币掉期点大涨,离岸人民币也大涨,今天市场十分波动。”

某外资行金融市场部交易主管对记者表示,今天似乎又有些中资行在透过外汇掉期来收紧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近期,离岸人民币表现较为弱势,随着土耳其危机发酵,8月15日夜间,美元/离岸人民币一度触及6.94。

路透终端显示,离岸人民币隔夜掉期隐含利率周四盘中一度大涨264个基点至3.570%,最新则报2.372%;一年期的掉期隐含利率则一度涨85个基点至3.990%,最新报3.660%。

通俗而言,掉期点就是远期汇率减去即期汇率的点差(未计交易成本),掉期价格的理论基础是利率平价理论,即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之差。如果美元流动性趋紧,那么上述掉期点一般体现为下降,反之,如果人民币流动性收紧,一般而言掉期点就上涨。

与今天掉期点大涨的情况不同,其实今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掉期点持续下行。7月30日,境内美元/人民币一年期掉期时隔四年五个月再次由升水转为贴水,境外美元荒的情况也持续存在。掉期点下降主要反映的是中美利差收窄,因为近期中国市场流动性宽松, MLF和定向降准不断推低人民币资产收益率的同时,而美联储仍处于加息周期,导致中美利差不断收窄。

1

新闻多一点

强美元“引爆”外汇市场

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面临

内外双重冲击

刘燕春子

近几日,新兴市场货币可谓是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土耳其与美国之间的矛盾继续发酵,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市场担忧情绪增加。受到土耳其里拉的拖累,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也出现“跳水”,阿根廷比索、印度卢比以及南非兰特等均未能幸免。

此次美国对土耳其实施的制裁措施仅是引发新兴市场此轮货币暴跌的“导火索”。事实上,自今年年初起,包括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印度卢比、南非兰特以及巴西雷亚尔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持续贬值,表现低迷。造成这一现象最为明显和直接的原因是美元的强势表现,美元指数的不断上升致使非美货币出现相对贬值。除此之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面临的风险还包括美联储渐进加息的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自身经济的脆弱性。

其中,美元的强劲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成为触发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风险的关键因素。美元指数在近4个月以来节节攀升,非美货币持续承压。目前,美国经济前景较为乐观,从经济数据指标上看,无论是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率还是失业率,均显示出当前美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此外,从政策上看,尽管美国挑起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但截至目前,并未对美国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美国政府实施的税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与此同时,美联储实施的渐进加息政策进一步为美元提供了上行动力。从目前美联储的表态和市场的预期来看,美联储或将在9月和12月分别加息一次。渐进加息与持续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全球美元流动性,这对在金融危机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惠于全球金融市场宽松流动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无疑是冲击和压力。美联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GDP增长更容易受到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外溢效应的影响,并且随着全球利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积累了迅速增加的大量债务,而这也令外界担心这些经济体或将面临融资危机。

路透社专栏作家布鲁斯·克拉克(Bruce Clark)撰文表示,现在土耳其里拉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其引发的美元上涨的突出受害者,并且随着美国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进行,其他面临美元不利影响的国家可能也会发现自身的货币将面临类似的压力。而广发证券分析研究认为,每一轮强美元推动的新兴市场危机都是在美元升值背景下,当期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突然出现流动性、融资条件急刹车,并导致杠杆率陡然上升所致。汇率贬值既是这一过程的表象,也与新兴市场经济失衡形成了负反馈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自身的脆弱性是其货币风险的内在重要因素。尽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经济基本面良好,里拉很快就会达到理性的水平,并且据外媒报道,土耳其财长拟于本周四召开电话会议,安抚投资者担忧的情绪。

然而,内在阻碍不除,外部救急也仅是治标不治本。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新兴市场货币急剧贬值是部分国家脆弱基本面的显性化。“2018年以来,全球金融风险重新集聚,美联储加速加息和市场风险偏好的回落,驱动全球流动性撤离新兴市场。”程实进一步表示,以土耳其为例,经济的不平衡和货币宽松由来已久,近期的大幅贬值只不过是“火药桶”的引线被点燃。“一是经济内生动力较弱,显著依赖于外部融资,土耳其外债占GDP比重超过50%;二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前期偏“鸽”派,目前通胀水平已超过10%;三是国内银行坏账率较高,且经常项目长期赤字,对其违约的担忧始终存在。在今年以来美元重回强势、金融风险偏好下降、地缘风险集聚、全球化阶段性倒退的宏观大背景下,土耳其里拉的贬值在情理之中。”程实分析称。

事实上,受到强势美元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其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脆弱性。然而,解决这些经济“顽疾”并非一蹴而就。面对货币贬值风险,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只能选择先“救火”,解决眼前的困境。

从今年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已经贬值超过30%。今年早些时候,在强势美元的攻击下,阿根廷比索失守,对美元出现大幅下挫。随后,无力救市的阿根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援助,最终IMF宣布与陷入危机的阿根廷政府达成为期3年50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部分贷款将被用来充实阿根廷央行的外汇储备。随着土耳其与美国矛盾的加剧,阿根廷比索受到连累继续下跌。阿根廷央行本周一宣布,将七天期LELIQ(流动性票据)上调500个基点至45%。与此同时,阿根廷央行还宣布将减少短期债券发行量,以减轻债务负担。

另外,南非央行副行长丹尼尔·姆米内莱(Daniel Mminele)对路透社表示,目前南非兰特的汇市情况距离央行干预还差得很远,如果形势出现恶化,南非央行可能会调整政策利率。与此同时,在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罗斯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的背景下,俄罗斯卢布表现疲软。有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或将在未来更多地考虑加息的可能。

此外,今年6月6日,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也宣布加息,上调其回购利率0.25个百分点至6.25%,上调逆回购利率0.25个百分点至6%。此次加息的目标之一是应对印度卢比贬值压力。而在8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印度央行再次加息25个基点,将回购利率从6.25%上调至6.5%。

近期本网热文

上海自贸区银行暂停向境外拆放人民币?银行高层回应:尚未接到央行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