窪里村從後進到模範的嬗變

□ 本 報 記 者 都鎮強 楊國勝

本報通訊員 劉華強

8月17日,由魯臺新聞媒體記者組成的採風團走進濰坊市坊子區坊安街道窪裡村的玉泉窪生態觀光園。大家被觀光園裡的農業“科技範”所吸引,紛紛拿出攝影器材“咔咔”開拍。在玉泉窪生態觀光園智能植床種植實驗室內,生菜、聖女果等果蔬被栽培在9平方米麵積大小的智能植床上。這讓不少媒體記者感到新奇,紛紛詢問效果如何。

“智能植床技術是合作社與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共同研發的,這種技術改變了傳統地上種植模式,大大縮短了作物生長週期。植床葉菜平均生長週期為22天,一年就可以採收16茬。”窪裡村黨支部書記劉向東說,這幾年,該村先後與以色列LR集團、中國農科院辛凱博士、青島農業大學專家科研團隊等進行技術合作,學習應用節水灌溉、立體栽培、生物防控、有機堆肥、土壤改良、智能植床等技術,提升園區品質、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幫助園區畝產提高30%以上。

隨著玉泉窪生態觀光園由無到有、由小到大,原先交通不便、生產生活落後的窪裡村也逐漸從昔日的後進村,變成了濰坊市遠近聞名的模範村。嬗變的背後,是該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莊發展的路子。據劉向東介紹,為改變落後的局面,窪裡村150餘名黨員和村民組建了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利用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和農業發展基礎,流轉土地2200餘畝,規劃建設了玉泉窪生態觀光園,發展有機農業、循環農業、高效農業,並將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至特色加工、休閒旅遊、教育培訓等業態。

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市場營銷的副總經理李明法最近很忙,隨著合作社大棚葡萄進入成熟期,他手中的電話就停不下來,“咱們合作社的農產品有了一定知名度,很多客戶都主動打電話訂購。目前,合作社50%的產品都是走訂單銷售,北京、上海、遼寧、吉林等省市都有咱們的客戶。同時,來生態觀光園遊玩的遊客也是與日俱增,目前已經與濰坊市70多個幼兒園、早教中心達成了近郊遊的協議。前幾天,濰坊市區有個幼兒園就組織了200多人來園遊玩呢。”

記者瞭解到,窪裡村瞄準有機農業、循環農業、高效農業,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大力發展“新六產”。目前,玉泉窪生態觀光園園區386畝土地達到有機種植條件,年產沼氣1000方、有機肥2萬噸全部供應園區使用;19種果蔬通過有機認證;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開發38種特色產品;將有機農業延伸到餐飲娛樂、觀光旅遊、教育培訓等服務業領域,先後打造了農耕文化體驗區、休閒採摘區、兒童娛樂區等19個景點,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實現了農業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

經過7年的探索,窪裡村在發展有機農業、品牌農業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經驗,依託玉泉窪生態觀光園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村集體的土地等資產資源也通過流轉、入股等方式加入到了聯合社,356名村民通過入股、土地流轉、入社打工等方式進入了聯合社,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村集體經濟及村民增收渠道。但對標南方先進地區,窪裡村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村級集體經濟仍然薄弱,村民共同富裕的基礎不牢;村莊未進行整體改造,尚未達到生態宜居的目標;缺乏高層次人才,產業發展的步伐較慢等問題急需解決。”劉向東說,窪裡村將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實施園區建設和村莊改造。他們依託以色列LR集團編制的玉泉窪莫沙夫項目規劃,高標準實施智能大棚、生態牧場、培訓中心等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實施規模養牛場、沼氣發電、沼渣綜合利用等產業項目。同時,將對村莊改造進行高端化的規劃設計,引進有實力的工商資本,對村莊進行整體改造開發,將生態、居住、社區、農家樂、小手工業、配套服務等要素融入村莊改造中,真正打造一個生態宜居的美麗村莊。

此外,窪裡村還將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充分盤活利用村集體閒置資產資源,通過入股分紅等方式,建立村集體資產穩定增收機制,實現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他們還將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入股、資產入股等方式,想盡一切辦法,發動全村村民加入到聯合社中,在發展壯大產業的同時,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