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雷鋒:總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的雲煙,日久彌新

纪念雷锋:总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鋒日記

這個時代,沒有將他遺忘。

今天,是8月15日。1962年8月15日,雷鋒離開了我們。

這個青年叫雷鋒

雷鋒,原名雷正興,中國湖南人,1940年出生,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因公殉職。雷鋒在短暫的一生中幫助了無數人。“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苦難童年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安慶鄉(現雷鋒鎮)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裡,這一年是農曆庚辰年,正值水深火熱的抗日戰爭時期。父母給他取大名叫雷正興,可是,這樣一個飽含生機和期許的名字,卻和苦難的童年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爺爺雷新庭種了一輩子地,辛苦勞作,身染重病。父親雷明亮,早年參加過湖南農民運動,當過自衛隊長, 1944年遭到日寇的毒打,傷勢嚴重,不幸離世。哥哥和弟弟,也先後因為疾病和飢餓去世。雷鋒在七歲時就成了孤兒。

纪念雷锋:总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雷鋒的手背上,有三條疤痕。這是小時候他上山砍柴回來,不肯把柴送給地主婆,而被心狠的地主婆砍傷的。雷鋒曾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裡很窮,奶奶、爺爺、父親、母親、哥哥,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裡,我永遠銘記在心中。”

1949年8月,解放湖南的部隊路過雷鋒家門口。年僅9歲的小雷鋒找到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送了小雷鋒一支鋼筆,鼓勵他好好讀書。1950年的夏天,鄉政府的党支書供他到劉家祠堂小學免費讀書。1954年,雷鋒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不會開推土機的建築工

不是好公務員

1956年夏天,鄉政府裡新入職了一名通信員。在今天看起來,這個通信員是一位有點超齡的“小學畢業生”,這便是16歲的雷鋒。不過,窮苦孩子早當家。雷鋒工作起來可一點也不像個“小學生”。不久,因為工作出色,他被調到望城縣委,還評為了機關模範工作者。1957年,雷鋒加入中國共青團。

此後兩年,雷鋒卻從一個縣城的公務員,“轉型”成了一名“老司機”。1958年春天到1959年夏天,雷鋒先後輾轉湖南家鄉團山湖農場、遼寧鞍山和遼寧遼陽弓長嶺焦化廠,開過拖拉機、推土機,做過建築工。雷鋒的勤奮、積極、吃苦耐勞的品質,化作辛勤勞動的汗水,揮灑在祖國建設的一寸寸土地上。

在湖南,為了墾殖上萬畝的國營農場,望城縣買來了一臺拖拉機。雷鋒主動要求學開拖拉機。老師對他說:你人還沒有拖拉機方向盤高。雷鋒說,我個子小,決心大,我站起來開!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雷鋒成為了縣裡第一個學會開拖拉機的人。在東北,雷鋒更是出了名的拼。五九年的夏天,一次暴雨中他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事蹟被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在鞍山和遼陽弓長嶺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參軍入伍

好人雷鋒,好兵雷鋒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徵兵工作敲鑼打鼓地開始了。這個9歲就吵著要參加解放軍的雷鋒,終於迎來了好機會。可在當時,當兵這件事並不是一個更好的“美差”。要知道,焦化廠的工人工資,一個月有四十多塊,而部隊的津貼,每個月只有不到十塊。焦化廠黨總支書記李欽榮問雷鋒:這麼艱苦,你想好了沒有?雷鋒說:舊社會我什麼苦沒有吃過?新中國只有享不完的福,沒有吃不完的苦。說完,他連夜寫出一千多字的入伍申請。不過,由於身高和體重都沒達到最低線要求,雷鋒還是在體檢時被刷下來。靠著和醫生的軟磨硬泡,雷鋒勉強成為了徵兵總數里8%的“替補隊員”。幸運的是,雷鋒在體檢站偶遇了兵役局副政委餘新元。政委和徵兵幹部,都被雷鋒堅定的決心所打動。就這樣,雷鋒在1960年1月8日凌晨,距離當天中午新兵出發只有8小時的時候,正式穿上了軍裝。

纪念雷锋:总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1月8日這天下午,一位一米四五,有點胖,娃娃臉,眉毛粗,眼睛大,體重不足55公斤的“小戰士”,從遼陽來到了駐地營口,作為新兵代表在歡迎戰友入伍大會上講話。雷鋒所在的團是有著光榮戰爭歷史的部隊,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加入部隊後,雷鋒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作為一名軍人,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獲得了許多稱讚和稱號。

不過,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些稱號裡面,最初不都是讚美的口氣。雷鋒平日是一個極為節儉的人,浪費了一點東西都十分心疼。連隊裡發放兩套軍裝,雷鋒卻只要一套,並且說:我身上穿著這套縫縫補補的還能穿,剩下的交給國家吧!可就是這樣一個節儉的人,卻被一些人說成是“傻子”。面對這樣的聲音,雷鋒悄悄地在日記裡寫到:“有些人說是我傻子,是不對的。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甘心願意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 這一天,是1960年的8月20日。就在這一天,雷鋒把平時節省下來的一百元錢,寄給了剛剛發生水災的遼陽災區人民。也是在這個月,部隊駐地發洪水,雷鋒忍著前不久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手都爛掉了。

纪念雷锋:总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因為屢次立功表現,和長期助人為樂的口碑,雷鋒逐漸成為部隊爭相學習的“模範戰士”,他的事蹟從班級傳到連隊,又傳向四面八方。在受邀去各地作報告的火車上,雷鋒也時刻不忘幫助身邊的人——給丟了車票的人補車票、大雨天護送母子回家、把自己的麵包給同路的老人吃、逢年過節和同班同志幫忙打掃候車室……一件一件、一點一滴的小事,卻為雷鋒贏得了一句大家熟知的美譽: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纪念雷锋:总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雷鋒所在的工兵團有一位宣傳幹事叫張季。1960年初,他為剛剛參軍的雷鋒拍攝了一張持槍的照片。按下這次快門的張季或許也沒想到,雷鋒的許多好人好事,正是通過他與其他同事拍攝的數百張照片,就這樣廣為流傳。甚至可以說,多虧了這位“專用攝影師”,我們,才記住了這個愛笑、陽光的大男孩。

1962年上午10點多鐘,雷鋒與戰友喬安山準備去洗車。雷鋒下車指揮倒車,車輪打滑,碰倒了一根電線杆,這根杆子打到了雷鋒左太陽穴上,雷鋒當即昏死過去,經撫順市望花區西郊職工醫院搶救無效,於12時0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僅22歲。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的追悼會時,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到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