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要论|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

观察要论|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

日前,学习时报刊发理论文章《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文章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治本之策。

概要如下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将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并列起来,形成了更加科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党建总体布局,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理论意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十分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组建时,马克思就鲜明指出:

“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观察要论|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

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围绕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必须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是什么、怎样严格执行纪律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在创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中,革命领袖与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进行了激烈斗争,推动党内纪律思想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把党锻造为具有铁一般纪律的坚强组织。严明的纪律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历史意蕴: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用严格的纪律立党。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只有15条,但涉及纪律规定的至少有6条,埋下了纪律的种子。

观察要论|加强纪律建设的三重意蕴

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设立“纪律”专章,明确了一系列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保密纪律等,为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证。这种在党章中设立“纪律”专章或相应内容的模式,一直被历次党代会继承和发扬,体现了我们党对基本特性的始终坚守和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现实意蕴: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纯洁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二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扎紧扎密制度笼子。加强纪律建设,首先要把纪律规矩立起来。6年来,制定修订90余部党内法规,“1 4”的党内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党内法规工作迈入了有统筹、重导向、成体系的“发展快车道”。

三是突出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明确了党的纪律体系的核心。

四是以严格的监督执纪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