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在天津濱海新區,有這樣兩家能夠實現“上天入海”的科技企業,分別是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和深之藍水下新視界科技有限公司。7月20日下午,“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全國網絡媒體大型採訪團走進了一飛智控和深之藍,近距離感受兩家企業的創新產品,充分感受天津科技創新的力量。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 年成立,是一家專注於空中智能運輸運載領域的準獨角獸企業,產品主要應用於無人機物流運輸、農業植保、空中自動駕駛載人運輸及軍民融合等領域。公司核心研發團隊由原中國科學院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發隊伍組建而成,自2004年起開始核心技術的積累,率先提出為無人機造“大腦”的概念,目前相關技術及應用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一飛智控以智能自主飛行控制系統為核心競爭力,率先成為國內噸級無人直升機載荷市場破冰者,並擁有農業、物流、警用消防等領域核心技術、雲端大數據及服務能力。在一架農業植保無人機前,企業副總經理郭晶向記者介紹,一位農民人工每天僅可噴灑農藥5畝,而這架無人機每天可以噴灑500畝,效率是人工的100倍。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而在物流無人機領域,一飛智控不僅和京東等電商巨頭合作推出了一批先進的大型無人機,還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佈一款供物流無人機起降即微型“機場”,目前該“機場”仍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據郭晶透露,作為長期的願景和規劃,未來公司將開發載人無人機,不同於一般無人機的裸露式旋漿,載人無人機預計將採用函道式設計。載人無人機的開發,將使無人機的應用領域獲得質變式的擴展,也將在變革人類出行方式和改善交通狀況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飛智控已經成為天津市一張高新技術名片,該公司牽頭成立了泰達無人智能裝備產業園,讓一大批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天津;與濱海新區政府、中航信託、天津大學聯手打造了天津智能航空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為國內先進、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智能航空研發中心;第二屆天津世界智能大會期間,一飛智控代表天津人工智能新高地,在海河上空完成400架無人機多機編隊飛行表演,成為“天津智港”形象的重要代言人。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而在深之藍水下新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全國網媒記者除了近距離感受各種軍民兩用、工業用和消費級水下機器人,還饒有興致地現場體驗了擁有強大推力的水下自遊器。

成立於2013年的天津本土企業深之藍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機(AUG) 以及纜控水下機器人(ROV)等小型水下運動載體的研發和生產,致力於成為國內水下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為我國海洋資源開發和國家安全提供核心裝備保障能力。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深之藍的專利牆

深之藍總經理劉奇說:“我們的產品發現目標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說像公安行業,有些物證經常被丟到河裡、水庫裡,傳統就是靠潛水員去摸,現在靠機器人去找比傳統風險小很多,在同樣的水質下更容易發現目標。”

深之藍行政經理程林毅介紹,公司研發的潛水器已經可以下潛到6000米的深海,在海洋物產、地貌探測和軍事領域上有著廣泛的用途;一款迷你型水下航行器在郴州喀斯特溶洞水下遇難者搜救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河豚”和“江豚”兩款水下工業機器人,可廣泛應用於水下打撈、漁業養殖、海洋地貌和水文數據採集。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迷你水下航行器

走進一飛智控和深之藍,感受“上天入海”的天津創新力量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核心部件:推進器

在2018年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完成研發更新的深之藍“魚臉識別”技術,可以在0.1秒之內,通過識別魚的色彩、形狀以及遊動姿態,快速顯示出魚類的具體名稱,準確率達到99%以上。魚臉識別技術比較複雜,對於研發團隊水平要求也更高。“識別魚臉”技術可以開發人工智能在識別領域的更多可能性,為工業探測、搜救捕撈、深海生物研究等領域提供更好的服務。

水下自遊器——白鯊MIX的演示體驗吸引了採訪團記者們的目光,該設備操作簡便,只需手指同時按住兩個按鈕,自遊器便可以帶著游泳者前進。體驗中,強大的推力翻起滾滾浪花,令人驚歎,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自遊器售價大約5000元,可以在水下帶動三四個成年人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