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率先挖掘出5G金礦?

誰能率先挖掘出5G金礦?

現在,消費者已經習慣4G的存在,它好像另外的一個太陽,點亮了夜生活,也豐富了白天的生活:隨時隨地的直播、視頻通話、移動支付、嘀嘀打車等等,這些都因4G網絡和智能手機而快速發展,幫助消費者清理碎片時間之餘,也讓其心甘情願地掏腰包,從運營商到設備商,再到手機硬件製造產業鏈和App開發企業都攫到了大量金礦,幾乎每個相關領域都催生出星光熠熠的金主兒,也正因如此,5G概念一經提出就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相關企業地高度關注,因涉及通信標準、專利等問題,大家從一開始就大手筆投入,希望能在5G時代推行自家技術,誰能率先打動國際電信聯盟的有關部門,誰就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攫取利潤反倒成為順便的事兒。

於是如你所見,任何的5G標準討論,基本上都是以“誰都不服誰”的狀態開始和結束,即便是有企業能提出相對優秀的標準、專利,也沒有機會獲得廣泛認同,畢竟,這關乎到長久利益,更何況,如今的5G戰局中,沒有哪一個企業是無可替代的,筆者更傾向雨露均霑,畢竟,有競爭、有比較,才能催生出更好的技術,更實惠的價格。

令人稍顯尷尬的是,正當5G設備商討論地如火如荼,運營商和終端商也不敢閒著,他們終日思考:應該提供怎樣的服務,才能讓消費者支付5G費用,畢竟,消費者不買賬,標準、專利和產品都是不真實的,但誰也不要指望消費者自己提出新的服務要求,唯有運營商、終端商創造出新的服務,呈現到消費者眼前,讓上帝翻牌子!

誰能率先挖掘出5G金礦?

搶灘標準,5G高峰論壇是一個鬥獸場

在通信行業流行著如下段子: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拼專利,只有一流的企業定標準。早在有線網絡時代,通信業就曾上演過如史詩般的標準爭奪戰。在九十年代,國際電信聯盟提出一種網絡傳輸協議,這種協議比之現代世界中全部的協議都更加優質,但在推廣的過程中,卻遭遇到TCP/IP相關企業的集體對抗。因大量的電信基礎設施、終端產品的設計都是基於TCP/IP協議制定的,雖然新標準更優秀,但考慮到重新構建網絡的成本和有關部門的利益,最終新標準識趣兒地消失了,正如,某非盈利性組織開發出一種“世界語”,綜合了全球各種語言的精髓,在語法結構、詞彙構成、表達方式方面都趨近完美,但英文早已全球流通上百年,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學習英語、改造英語,如你所見,最終英語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語,肆無忌憚地流通於全宇宙。

正是TCP/IP和英語的故事,讓如今的5G高峰論壇變成了一個鬥獸場,誰都巴望著自家標準能夠全球通用,巴望自己的專利能遠銷各國家。為這熱切的巴望,網絡運營商、終端製造商、芯片製造商、基礎製造商以及政府機構、學術界都在以搏命的姿態來捍衛自己的標準,也持續地掃描出競爭對手的真假瑕疵,這真不是面子問題,這是真利益。

相比於2G/3G/4G時代,5G時代的利益分配應該會更加平衡,不會再出現歐美列強獨佔鰲頭,利益過於集中的狀況,其中,最大的改變是中國越來越高的參與度。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初,5G網絡重要專利達到1450項,其中有10%為中國人所有,專家預測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上升,貢獻最大的企業莫過於華為和中興。與之相比,國際老牌的通信企業依舊蠻橫,如僅美國高通一家企業就割據15%的5G專利,諾基亞和愛立信緊隨其後,分別割據11%和8%。搶灘標準狀況之慘烈前所未有,一旦有人提出見解,就會立即有人站出來駁斥,眼睛幽幽地放著綠光,非常瘮人,但從專利標準的比例分配來看,一流企業間比拼的依舊是底蘊,否則,中國於2G/3G時代也不會開什麼3S會議(Simile/Silence/Sleeping).這也意味著搶灘通信標準、專利需要長期地高投入,按照任正非的話說:想要在通信行業做些事情,就要奮鬥五十年。事實上,華為之於5G標準從未吝嗇時間和金錢,基於長期積累起的通信底蘊,他們主推的Polar Code受到國際電信聯盟的信任,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同時,華為每年投入超過40億元做研發,也著眼於未來,力爭在二十年後新一輪的標準搶灘中佔據主動,或許,這才是通信的標準玩法兒。

此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通信消費市場,三大運營商絕對不會無視這個優勢,在會議中充分利用之,以圖給中國的產業鏈爭取話語權,再次謹記,這不是面子,是利益,任何參與者都要明白:5G時代的話語權會轉化成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和數百萬的就業機會。

5G時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搶灘標準的高峰論壇上,各路諸侯誰也不肯示弱,而在另一塊終端消費市場,巨頭們也都忙著推出自己的新產品,終端競爭不同於搶灘標準,是一個常變常新的狀態,沒有一勞永逸的好處,但也沒必要把自己變成狼,甚至能從容優雅地逐步完善客戶體驗。如前文所述,要想讓消費者支付高於4G的費用,就必須開發出新鮮的應用,讓他們感受到5G vs 4G的美妙差異,讓全部人覺得5G網絡會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事實上,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正開始醞釀,我們也在悄然間,開始享受著更高網速的便攜。

其實,4G時代有個細思極恐的事兒:支付手段全面普及。在2G/3G時代,網絡支付是一個非常繁瑣的事情,筆者遙記得第一次註冊支付寶時跑了三趟銀行,要填充各種各樣的表,真正的支付過程也是非常繁瑣,致使我常常半途而廢,但在4G時代,移動網絡支付變得隨處可見,二維碼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影響力可媲美於造紙術。

同樣的道理,5G時代要想讓消費者付費,更加便攜的支付流程是最關鍵的技術,沒有之一,再加上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5G時代肯定會出現比“二維碼”快5倍的支付技術,財源滾滾就奔襲到這條支付通道上。當然,支撐起5G新商業模式的還是琳琅滿目的應用,涉及到人工智能、物聯網、雲VR/AR、智能製造、遠程醫療等領域。比如現在NBA總決賽如火如荼,中國的普通球迷只能端坐在電視機前,任CCTV5的解說員如何聲嘶力竭地呼喊,球迷們都難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基於AR增強現實技術,再加上5G無處不在的高速網絡,未來完全可以實現NBA總決賽的全息投影,整個數據採集不僅限於二位的畫面,而是立體的三維世界,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地,我們省下了去美國的機票錢,就會願意支付更多的網絡費用。顯然,5G時代的AR技術會大放異彩,重新整合政府、企業、乃至學校的運營模式,到了那個時候,企業再不用租下高額的寫字樓…

毫無疑問,5G時代的地球會更像一個村莊,全球的通信標準會統一,終端生產趨於一致,琳琅滿目的App會層出不窮,藉助高速的網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天涯若比鄰,大數據、AI智能會產生無限質變,總之,5G時代的人類生活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