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1.與不同景別鏡頭相匹配

鏡頭長短是指連續拍攝的由很多畫幅組成的畫面,對被攝場景的氣氛和表現效果影響極大。過長的鏡頭使人感受到拖拉乏味,過短的鏡頭看不清畫面。所以不管是固定拍攝的鏡頭,還是運動拍攝的鏡頭,都應恰到好處地掌握鏡頭長度,通常根據下列依據確定鏡頭長度。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組接中對景別的變換並沒有一個成文的法則,一般主要根據內容需要考慮敘述清晰,表意準確,視覺流暢。例如,在描寫事件過程中為了達到層次清楚,常用不同景別的鏡頭來表達,一般中景、近景和全景、特寫和遠景的鏡頭約各佔1/3。為了達到畫面平穩流暢,既要避免用相同景別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又要使正常時景別變化不宜太大。同時,遠視距景別中的主體動作部分要多留一些畫面(約佔2/3),近視距景別中主體動作部分的畫面可少留一些(約佔1/3),防止產生視覺跳動感。為了渲染某種特定的情緒氣氛,可使用特寫一遠景或遠景一特寫的兩極鏡頭組接等。另外,景別不同所含的內容多少也不同,要看清一個畫面所需的時間自然也就不一樣。對固定鏡頭來說,看清一個全景鏡頭至少約需6s,中景至少要3s,近景約1s,特寫1.5~1.8s。當然一個鏡頭的實際長短要根據內容、節奏、光照條件、動作快慢、景物複雜程度的需要靈活掌握。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2.與畫面主體的位置相匹配

描述只有一個方向(沿水平橫向或斜線橫向)運動的主體,在前後畫面中應保持運動方向一致。描述由相反橫向斜線組成環形運動的一個主體,在前後畫面中應設有明顯標誌的參照物,暗示主體運動的方向。而當兩個相反方向的主體相向運動時,可用交替出現的方式來描述雙方即將相遇的情景,同時可讓主體畫面分別越來越清晰,畫面長度越來越短,以加強衝突的氣氛。描述逆向或背向攝像機的主體,畫面在縱向無論前進或後退都是一種中性運動(類似靜止畫面),可以和任何運動方向畫面組接,但動靜之間要加暗示改變方向的中性鏡頭(即運動方向主體的起幅或落幅)過渡。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3.與攝像機鏡頭方向相匹配

攝像機鏡頭的運動相當於畫面的畫框相對於被攝主體的外部運動,而被攝主體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連續變化的,是內部運動。若用一個連續的長鏡頭拍攝,則屏幕上很容易辨清被攝主體的運動方向。但用鏡頭語言來描述被攝主體,總是先將一個完整動作在時空上分解,然後通過片段組合連接的方法來反映。所以在屏幕上,主體的運動在空間上會出現跳躍感。如果將不同側面拍攝的畫面組接在一起,屏幕上主體運動的方向還會出現混亂。為了避免這種混亂,攝像機機位必須遵守180°總角規則。即被攝主體運動時,必須將機位選在被攝主體假想運動軸線的同一側,否則,就會出現"跳軸"。萬一前期拍攝中出現這樣的"跳軸"鏡頭,在後期編輯工作中必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常用的校正方法如下: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一是在兩相反方向運動的畫面中間,插入一個有運動方向改變動作或人物轉身動作的畫面,利用動勢將運動軸轉變過來;二是在兩相反方向運動的畫面中間,插入一個局部的特寫或反映鏡頭的特寫來暫時分散人的注意力,以減弱相反運動的衝突感;三是在兩相反方向運動的畫面中間,插入一個有縱深感運動的無方向性的中性鏡頭,也可減弱相反運動的衝突感;四是利用大全景模糊跳軸鏡頭或藉助人物視線轉移鏡頭,來過渡兩相反運動方向的畫面等。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4.與靜態主體視線方向相匹配

畫面中人在靜態時的視向與前後畫面中人或景物畫面的動向有著密切的關係,只有主體在靜態和動態時都保持一種設定方向的連續性,才能保證前後畫面中主體動向和視向的一致性。在靜態屏幕畫面中雖沒有動態畫面中的動作軸線,但處於靜態中的人物主體之間卻存在著一條假想的關係軸線(與運動軸線不同,它始終是一條直線),攝像機只能在這條關係軸線同一側180°的一個半圓內移動拍攝,否則,也會造成"跳軸"錯誤。這時前後畫面上人物位置不僅相反,而且人的注視方向也會相反。為了保證前後兩畫面主體避免造成"跳軸"錯誤,應注意每個畫面的起幅或落幅,特別是落幅主體的視向以及動作、位置一致。因為一個畫面的結束就是下一畫面的起始,若結束軸線與鏡頭開始不同,就要在鏡頭結束前從主體間重新設定一條新軸線。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5.與畫面中主體動作相匹配

要達到被攝主體本身運動、攝像機的主觀運動以及畫面組接造成的主體運動的內在協調,關鍵是尋找主體動作最佳的組接點,即"接動作"。由於畫面中一個完整的主體動作是被分解為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別、瞬間變化的動作片段後再組成的,所以組接時為了保證主體動作的連貫,最佳組接點的選擇應遵循"接動作"原則。否則,主體動作就會產生跳躍感。所謂"接動作"原則:指主體動作最佳組接點通常應選在動作變換的瞬間轉折處(靜接靜),或者在動作過程之中(動接動)進行切換。

固定鏡頭與固定鏡頭或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相同主體的相接,應根據"靜接靜"和"靜動之間加過渡"的原則進行切換。例如,靜接動時,由靜到動的瞬間應接入一個運動鏡頭起始動作的靜止畫面(起幅)過渡,以保持主體由靜到動的流暢轉換。運動鏡頭與運動鏡頭相同主體的相接,應根據"動接動"的原則。動接動、靜接靜的組接點均不需起幅或落幅過渡。另外,還應注意各種運動鏡頭組接起來後,要儘量保持運動方向一致,和前後畫面兩種運動速度的和諧統一,以及掌握好由主體運動、鏡頭長短和組接形成的事件情節發展的輕重緩急,即節奏感。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6.與人們的生活邏輯相匹配

所謂生活邏輯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在時間、空間上連續的縱向關係和事物之間各種內在的橫向邏輯關係,諸如因果關係、對應關係、衝突關係、並列關係等。一是時間上要有連貫性,在表現動作或事件時,要把握其變化發展的時間進程安排有關鏡頭,讓觀眾感受正確的時間概念。如表現運動會上百米賽跑的情景,第一個鏡頭是運動員在起跑線上各就各位:第二個鏡頭是特寫,支撐在紅色跑道上的運動員的雙手:第三個鏡頭是特寫,緊蹬在起跑器上的雙腳:第四個鏡頭是發令槍舉起:第五個鏡頭是運動員臉部,發令槍響,起跑;第六個鏡頭是跑道上激烈爭奪;第七個鏡頭是衝刺。這7個鏡頭及連接反映了這一運動過程的時間進程。二空間上要有連貫性,事情發展要有同一空間,同一空間是指事件發生的特定空間範圍,它是表現一個空間範圍內發生的事情和它們的活動,這種空間統一感主要是靠環境和參照物提供的。三是建立事物之間的相關性,事物之間往往具有某種關係,在編輯中交替表現兩個或更多的注意中心時,應注意清楚地交代線索之間的聯繫或衝突。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7.與人們的思維邏輯相匹配

人們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是觀賞藝術作品,都是使自身處於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有著特定的心理需求。通過對不同景別、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長度、不同速度、不同色調等各種畫面鏡頭的敘事和表意;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視覺感受和連續思維。鏡頭組接時可以任意伸縮鏡頭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剪切掉一些過場畫面,但是要有助於突出主體,加強視覺感受和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而不能影響人們對畫面段落和場景所反映主題的理解和思維。否則,將出現視覺語言不完整、交待不清的錯誤。

電影剪輯中不同鏡頭之間的匹配原則

8.與日常的藝術邏輯相匹配

電視鏡頭的組接是以視覺語言的蒙太奇表現形式作為切入點的製作過程。在許多情況下,這種製作過程不僅僅是為了敘事,而且是為了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表達主題內容所需要的某種意境和情感,即表意功能。例如鏡頭越來越短,切換越來越快,可以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兩組鏡頭的頻繁切換可以產生強烈的視覺刺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