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情樞紐,傾力科創:廣州確立新目標!

傾情樞紐,傾力科創:廣州確立新目標!

傾情樞紐,傾力科創:廣州確立新目標!

胡文

8月15日,廣州確立了新目標。

廣州日報報道,在當天召開的中共廣州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上,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張碩輔強調,在巡視整改上再發力,以最堅決態度、最嚴格要求、最有力措施狠抓整改落實,以整改實際成效彰顯政治忠誠,推動廣州各項事業走在前列。在思想上再解放,弘揚“殺出一條血路”的開拓精神,保持敢闖敢試敢幹的銳氣,增創廣州改革開放新優勢。在擔當上再強化,從更高層次、更大格局謀劃推動廣州發展。在信心上再提振,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一張藍圖繪到底,突出補短板、強弱項,聚焦重點、突破難點,紮實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中勇當排頭兵。他提出了九個“著力”——

著力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加強質量、標準、品牌、誠信建設,完善資源高效配置的市場機制、促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激勵機制。

著力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培育壯大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打造創新人才高地。

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主導產業引領,突出龍頭企業帶動,強化產業生態支撐,優化產業空間佈局。

著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功能,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支撐帶動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增強國際貿易中心功能,建設國際交往中心

著力優化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國際航運、航空和科技創新樞紐能級,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樞紐功能,高水平建設南沙城市副中心。

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強富民興村產業,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著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用心辦好民生實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建設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鄉環境,打造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

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攻堅戰,守住安全穩定底線。

著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紮實做好人大、政協工作,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樑紐帶作用,凝聚共同奮鬥的強大力量。

在此不妨回顧一下:2月24日,《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進行公示(參見《大格局大氣度大手筆!廣州2035城市總規出爐:世界級樞紐令人震撼!》)。草案中,廣州的目標願景是“美麗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質為:廣東省省會、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商貿中心、交往中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逐步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

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年)》,並對廣州定位: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6年2月5日,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定位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從最早期定位為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再到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及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廣州城市地位不斷逐漸提升。

如果對比廣州2035規劃草案,此次廣州有如下動向值得注意。

在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進程中,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成為最為重要的內容支撐和路徑。

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在增強國際貿易中心功能的同時,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打造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這意味著從硬件到軟件,到文化軟實力,廣州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廣州對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十分看重,這次提出了強化國際航運、航空和科技創新樞紐能級,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樞紐功能。同時,也顯示出廣州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強化科技創新樞紐和提升信息樞紐功能。在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背景下,廣州在科技創新方面全面發力。

如果對比2035總體規劃,在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商貿中心、交往中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等定位的基礎上,這次全會都有相應提法與之對應,同時,增加了“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和國家創新中心城市的目標,並增加了科技創新樞紐以及信息樞紐的定位,從而將樞紐和科技創新的概念提升到更大的範疇之上,廣州對於打造樞紐和科創中心將更加傾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