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在北京城置办六百五十座四合院。

不管搁今天还是大清朝,这都是笔巨大的开销,但在同治皇帝这儿,只是大婚时用来做碗和盘子的“小预算”。

大年初五,这套同治大婚瓷器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一起亮相。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舌尖3第一集以饮食之器为主题,土灶,铁锅,菜刀,砧板一一登台,简单的物件儿里各藏乾坤,如同治大婚瓷,它开启了中国日用餐具史上整套餐具的“全新理念”。

帝国末日的大婚

同治大婚瓷先后耗时五年,由李鸿章任钦差大臣筹集白银十三万两重建景德镇御窑厂,并每年提供一万两瓷务费。全套共一万零七十二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千八百件,其余都散落民间,舌尖3中出现的,就是由民间收藏家提供。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黄地粉彩红蝠纹盅

蝙蝠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遍福”之意,不同数量的蝙蝠,蝙蝠与不同动物的组合各有其吉祥寓意。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渣斗又称唾壶、唾盂,在宴饮中用于承放食物残渣。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黄地粉彩蝴蝶纹羹匙

蝴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常见的装饰纹样,它和猫组成图案,取其谐音“耄耋”(“耄”为七十岁,“耋”为八十岁),有祝福长寿的寓意。到晚清,蝴蝶纹在瓷器上应用更加广泛,逐渐成为主体纹饰。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墨彩过枝竹蝶纹盖碗

盖和碗的内外均以墨彩绘过枝瓜蔓、蝴蝶、翠竹纹。瓜与蝶的纹样组合,谐音瓜瓞绵绵,寓意子孙繁衍,兴旺昌盛。

今天我们看到的同治大婚瓷处处显示出吉祥精细,但这批瓷器的烧制过程却透露着末日帝国的力不从心。

同治六年三月,景德镇御窑厂拿到宫廷造办处交下的瓷器画样。

景德镇供应宫廷用瓷,荣光与历代皇家与共。

小镇位于昌河之畔,得名昌南,昌南——china——China,“中国”的英译常提醒我们,瓷器和这个镇子是中国的象征之一。甚至在宋真宗年间,皇帝把当时的年号“景德”,赐予昌南,由此起,景德镇一飞冲天,历数百年而不衰。

但到了同治五年,景德镇刚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喘息过来,窑厂工艺失传、工匠流失,以致两年后,产出瓷器被清廷认为“烧造粗糙,不堪应用”,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很不满意,下令补烧。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现御窑厂图

同治九年,清宫再次传旨,要求:

“各项瓷器要端正,毋得歪斜,其里外花釉及颜色均烧造一律精细鲜明,勿使稍有草率”

要端正,不可歪斜,颜色花釉需精细鲜明,莫非上一批瓷器还有烧歪的…这时距成婚还有两年,为了按时保质烧完,甚至不得不停掉当年宫廷常备瓷器的烧制。

富贵堆起两载终

婚后第二年,同治帝染病去世,七十五日后,皇后崩逝于储秀宫,年仅二十一岁。

红黄二色,喜庆图样,这批瓷器极尽华丽,所见证的却不过是段短暂苦涩的婚姻。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其实这场悲剧早在还未开始之时就已现端倪。

同治十一年,皇帝年满十七,到了大婚的时候。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开始着手选秀女。在皇后之位上,二人争执不下。

慈安对阿鲁特氏青眼有加,这位不仅出身状元之家,知书达礼,她母亲更是慈安的表姐,慈禧则更中意富察氏,这美人当时只有十三岁,更易摆布。二人叫来了恭亲王决断,恭亲王又将皮球踢给了皇帝。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阿鲁特氏画像

最后皇帝选了阿鲁特氏。违背了慈禧的意愿,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大婚之后,慈禧对这儿媳百般挑剔,据《崇陵传信录》记载,有一次同治生病,皇后去探望时,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

老外笔下的同治大婚当日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皇帝大婚。英国人威廉·辛普森受报社委托,到中国探访大婚现场,后他出版《迎接太阳:环球旅行》一书,在其中详细叙述了他所目击的同治大婚过程。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从后人对辛普森记录的整理翻译中,我们大致可想象出当日的情景:

“月圆之夜,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街上树立着为数不多的灯笼,供照明之用。有许多士兵,或说是治安人员——因为他们身着同样的衣服——分散站立着,只是在那儿站着。所有店铺都关了张,街上显得有些冷清…接近半夜十二点,婚礼队伍终于出现了:白马、白旗,高大的伞、扇,在暗淡的光中,显得苍白、恐怖,因为层云遮住了月亮,好像它们也听到了任何人不得观看的命令。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队伍中断了很长时间,接着大约有两百个灯笼经过,上面都写有汉字的囍。这是婚礼队伍中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接下来果然是金节、全册、金印,然后就是皇帝的黄盖伞和皇后的凤舆,此刻皇后已经坐在凤舆里面了。凤舆旁边有个人手持燃香…这人是钦天监官员。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显示时间,他正在对行进队伍进行计时,以便可以吉时抵达皇宫,时间当然是事先就计算好的。”

留在段子中的短命帝王

同治帝六岁登基,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直至十九岁驾崩,除了与他并无太大关系且颇有争议的“同治中兴”,留下的多是些段子。

同治大婚瓷:紫禁城不相信爱情 |舌尖3看不到

同治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

史料记载其在一次微服出访时,吃凉粉没带钱,就给摊主打了张欠条“饬广储司付银五百两。”又传其与长相俊美的翰林院学士王庆祺关系暧昧,乃至后世讨论最多的,是他到底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同治死后数日,光绪帝登基。旧人的悲伤还没来得及化淡,紫禁城内已经为新人绽开了笑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