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8年前那个小“网红”,自杀了

揪心!8年前那个小“网红”,自杀了

01

8年前,笔者还是一位时评作者。

2010年11月,媒体的一则报道引来了大家的关注:

一位10岁的孩子在农贸市场成为了杀鱼高手,被称为“杀鱼弟”。

“杀鱼弟”以纯熟的杀鱼技巧和犀利的眼神,成为网友们争相讨论的网络红人。

在当时的报道中提到,孩子平时默不作声,父亲看他干活不好还会打他。

而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父母竟然养育了5个孩子,“杀鱼弟”是最大的一个。

02

犹记得,笔者当时在媒体发表文章评论说:

不管有多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借口,让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成为干不好活就挨父亲打的“杀鱼高手”,也不能说是一件好事。

虽然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在一个现代社会,谁也无权剥夺一个孩子的童年,不管是他的父母还是他本人。

我们在以猎奇的眼光围观“杀鱼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出台了这么多年,还有11岁的“杀鱼弟”出现;为什么在一个把计划生育当作基本国策的国家,还会有一对夫妇带着5个未成年子女在城市谋生的家庭。

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如果是个例,为什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如果普通存在,那么有关部门是不是有失职之嫌?

03

在文章结尾,笔者写道:

这位拥有纯熟杀鱼技巧和“犀利”眼神的“杀鱼弟”,绝对不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而是一出社会悲剧。

没想到,一语成谶。

8年后,这位将要年满18岁的少年因为和他人争吵被父亲责骂,喝下了剧毒农药百草枯。

从最近的媒体的报道可知,“杀鱼弟”走红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原本辍学的他重回课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可没过多久,因为跟不上学校的节奏,他的父亲又让孩子回来杀鱼了。

“有时候三天两头去(学校),有时候早上去了下午就回来了。他父亲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干活挣钱。孩子自己也不想读,说实话他根本读不进。”

父亲把“杀鱼弟”重新叫回了水产店,甚至把店名干脆改作了“杀鱼弟水产”,利用他的名气赚钱。

而如今,他家又多了一个孩子,“杀鱼弟”已经是六个孩子中的老大。

这两年,他父母的身体都不好,大不如以前能干,生活的压力都压在了“杀鱼弟”的身上。

一个没怎么上过学的十七八岁的孩子,上有逐渐老去的父母,下有五个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生活的艰难、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17岁,对于一个按照正常轨迹成长的孩子来讲,今年应该是刚刚要升入高三,或刚刚考完大学。

如果此时,“杀鱼弟”在杀鱼时也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无疑又会成为一个励志故事。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或许也会感谢贫穷,感谢生活的苦难,成为万千青少年的偶像。

但很遗憾,他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贫穷只是给了他无穷的压力,让他早早地离开课堂,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最终,不堪重负。

05

正如澎湃新闻的评论所说,与很多来自农村的少年相比,“杀鱼弟”的境况并不是最惨痛的。首先,他有机会跟随父母在苏州生活,得到原生家庭的照料,而不必当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其次,成为“网红”以后,“杀鱼弟”有机会获得来自社会的帮扶。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能够改变人生的境遇。

我们希望仍未脱离危险的“杀鱼弟”的身体能够迅速好转,将来能够更坚强地面对生活。

更希望他的弟弟妹妹们,以及更多类似的家庭和孩子,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

媒体的关注,终将会被下一个新闻热点所取代,但那些孩子的生活,还将继续。

希望他们,永远不要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