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博通還是等著博通收購高通,對英特爾都是一個死局

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併購計劃又將增加一個戲劇性的角色。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英特爾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收購博通的可能性,以阻止後者收購高通。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妨先回顧一下博通與高通之間的併購與反併購進程。

2017 年 11 月,博通宣佈有意收購高通公司。兩家公司的核心業務都圍繞芯片解決方案,相較於高通在智能手機芯片、5G 網絡的影響力,博通的業務更聚焦在企業級市場,提供有線網絡和無限網絡的產品。早先,博通曾涉足手機基帶市場,不過已經在 2014 年放棄這個領域。

收購博通還是等著博通收購高通,對英特爾都是一個死局

儘管博通過往有過多次成功併購記錄,但此次併購高通的設想,從一開始就非常不順利。

首先,博通開出的 1300 億美元收購報價,被高通股東認為是低估了價格,至少需要 1600 億美元。

其次,博通與高通的收購邀約引發了美國監管機構的關注,特別需要指出的一點:目前這個「博通」是 2016 年一家名為 AVago 的新加坡公司收購「博通」之後才更名的公司。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起原新加坡公司併購美國公司的併購事件。也正因為此,美國政府上週緊急要求高通公司推遲 3 月 6 日的股東大會,原本這場大會會決定是否接受博通的收購邀約。

收購博通還是等著博通收購高通,對英特爾都是一個死局

第三,外界對於此次併購後的新博通或新高通持謹慎態度,且不說業務整合的難度,僅就市場規模與行業影響力,是否具有更野蠻的定價權?兩家公司在 2017 年的營收總和大概有 400 億美元,與蘋果的 2000 億、亞馬遜的 1300 億美元還有一定差距。

但這對 2017 年財年營收 628 億美元的英特爾來說,兩家公司的合併,將給自己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尤其是在高通幾乎接受博通報價的時間節點,其緊迫性也更加突出。

收購博通還是等著博通收購高通,對英特爾都是一個死局

事實上,英特爾的危機自第一代 iPhone 發佈就已經長期存在。2005 年的時候,英特爾拒絕了喬布斯提出的製造 iPhone 專屬 CPU 的建議,由此錯失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隨後的十幾年裡,這個星球上出現了 18 億臺 iOS 設備,這是一個遠超 PC 行業的數字,但這些設備與英特爾無關,三星、臺積電成為最大贏家。而在遠超 iOS 設備數量的 Android 市場裡,英特爾同樣沒有任何位置。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英特爾消失的十年。

站在當時的時間點上看,英特爾握有絕對的話語權,而蘋果當時連製造手機的經驗也沒有,作為一家成功又成熟的公司,英特爾不會相信所謂 iPhone(智能手機)改變世界的鬼話,他們更願意將資源放在正在贏利的領域,個人電腦。他們也更相信合作多年的微軟,在過往的十幾年時間內,英特爾與微軟的聯盟(Wintel)可謂無堅不摧,成就了個人電腦的黃金時代。

收購博通還是等著博通收購高通,對英特爾都是一個死局

即便是面對 ARM 架構的手機芯片崛起,英特爾對於 Wintel 的態度依然非常堅固。

2012 年 1月宣佈和摩托羅拉移動合作啟動面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芯片時,英特爾的高層還在堅持所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只是一個邊緣產品。即便在當時 Window 8 可以同時運行在 X86 架構和 ARM 架構的體系中,包括英特爾高層以及周邊的解決方案供應商都不認為所謂 Wintel 時代正在結束。

這樣的邏輯之下,即便可以以同樣的成本生產功耗相似的芯片,倘若一個可以運行 Windows、賣的貴,另一個運行其他系統、賣的便宜,你覺得一家成功又成熟的大公司會選擇哪一個?

接下來的幾年,英特爾開始了一系列拯救計劃。他們選擇進入一個個新的產品領域,從服務器到內存計算,再到物聯網、可穿戴設備、自動駕駛汽車…..過去幾年哪一個領域最火,一定少不了英特爾的身影,不過遺憾的是,所有這些領域都無法讓英特爾像過往 Wintel 的那樣享有行業影響力。

正因為此,英特爾還在不斷切入新的行業,從存儲、可編程芯片(FPGA)到無人駕駛的一系列收購,讓整個產品線變得異常混亂。

但有一點,支撐英特爾最核心的業務還是 X86 架構的芯片,這項業務為英特爾貢獻了 80% 以上的收入,還有將近 100% 的利潤。倘若再把博通收購,博通更混亂的無線產品、存儲交換機、光纖網絡等等,又該如何整合?

收購博通還是等著博通收購高通,對英特爾都是一個死局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英特爾還在擔心高通與蘋果的專利糾紛。英特爾過去幾年拼命從高通嘴裡搶到了不少 iPhone 產品的無限調制解調器的訂單。

原本,英特爾的高管或許還在希望高通與蘋果的糾紛會減少高通的訂單,但考慮到博通與蘋果的特殊關係,一旦高通被博通收購,蘋果與高通之間的糾紛或許也會瞬間解決,這可能意味著英特爾要被蘋果掃地出門。

所有這一切,都讓英特爾面臨一個極其困難的境地,要麼拼了老命以近乎「自殺」式的方式收購博通,從而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要麼默默祈禱,等待博通收購高通的行動最終失敗。(本文作者趙賽坡,I/O 會員計劃出品人,更多獨家內容請訪問 iois.me 或搜索「I/O 會員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