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給包拯和楊家將撐腰的八賢王,歷史上確有其人嗎?

袁文翔


無論是關於楊家將還是寇準寇老西兒乃至包拯包青天的評書演義,總有一個懷抱瓦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權力通天的“八賢王趙德芳”,據說這個八賢王還是楊景楊延昭,也就是楊六郎的大舅哥。當然也有的評書裡的八賢王叫趙德昭,比如有的《包公案》和《白眉大俠》。

但是我要告訴諸位,無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都不可能有什麼瓦面金鐧,他們最想的,可能就是多活幾天。可就是多活幾天這個可憐的幻想,也被他的親叔叔、宋太宗無情地破滅了,他們年紀輕輕就委屈並且離奇地死去了。

為了穩定自己的皇權,宋太宗趙光義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不但逼死了親弟弟趙廷美(也有希望繼承皇位)、侄子趙德昭(按規定應繼承皇位),還讓傳說中的“八賢王趙德芳”離奇地“胖死了”。

趙光義成功地逼死了法理上的第二順位(太宗之後,第一順位趙廷美)繼承人趙德昭。

公元979年,趙光義掃滅了北漢,北漢王劉繼元投降。趙光義就想去打一下遼國,把幽雲十六州收回來。趙光義出征,居然還帶著趙德昭——不怕他在亂軍中被殺,只怕他留在後方作亂。

結果趙光義打北漢威風,打遼國就變成了草雞,被遼軍打得落花流水,宋軍在潰敗中,居然把皇帝丟了。一般按照常理,皇帝“失蹤”,不是被殺,就是被抓,於是有人就建議趙德昭“火線接班”。可是黃袍還沒披到趙德昭身上,趙光義居然跑回來了,看見群臣已經準備另起爐灶,氣得七竅生煙。

等到收拾殘兵回到京城,趙德昭請求給攻滅北漢的有功人員封賞——畢竟打北漢是大獲全勝嘛。可是趙光義借題發揮,勃然大怒:“等你當了皇帝再頒賞,也不算晚嘛!”潛臺詞是:“小子,想奪權?做夢吧!”

趙德昭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回到家就自殺了,這樣做,起碼能保住一家老小不被趙光義斬草除根。趙德昭死的那年,才二十九歲。

關於趙德芳的記錄,在史料上少得幾乎找不到。有記載的只是“二十三歲的時候病重死亡(趙德昭已死一年),宋太宗親自去祭奠嚎哭,還停止辦公五天,追封中書令、岐王,後來又加贈太師,改封楚王。”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後來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死了,趙光義沒去祭奠嚎哭(只是流涕),也沒停止辦公,更不要說什麼追封追贈了,為什麼對這個侄子給於如此之高的禮遇?原因很簡單:趙匡胤的最後一個兒子終於死掉了,可以順理成章地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讓所謂的“金匱之盟”見鬼去吧!

趙德芳為什麼二十三歲就死了呢?被廣泛散佈的說法是趙德芳非常貪吃,他是吃了太多肥豬肉脹死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當時一般的小官都是不吃豬肉的,那時候時興的是吃牛羊肉,關於這一點,歐陽修曾經有過詳細描述,大家可以找資料看一下。作為一個有可能的皇位繼承人(如果真有“金匱之盟”,在趙廷美被拘押的情況下,趙光義就應該把皇位傳給趙匡胤唯一的兒子趙德芳),怎麼會吃一般人都瞧不上眼的肥豬肉?


半壺老酒半支菸


看你說的是八賢王的名字還是事蹟了,《金刀楊令公》中說八賢王叫趙德芳,這個名字當然是真的,他是趙匡胤的第四子,23歲病逝。但也只有這個名字是真的而已,演義裡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八賢王,全部都是假的。


一、真實的趙德芳

趙德芳的生平,僅在《宋史》裡留下了58個字:

秦康惠王德芳,開寶九年出閣,授貴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

開寶九年及太平興國元年,都是公元976年。根據這個時間,可以推出趙德芳一生的年表:

959年,出生。

976年,去封國就藩。貴州防禦使可能是虛職,不一定非要去貴州。他就藩當然是奉了父皇的旨意,《宋史·太祖紀》說“(開寶九年三月)癸酉,以皇子德芳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查976年三月癸酉日為4月8日。

976年,授興元尹等。山南西道即後來的峽西路,治所在興元府南鄭(今陝西漢中南鄭)。

978年,加檢校太尉。

981年,卒。

寥寥60餘字,絲毫瞧不出來他的性格及為人,只有一串冷冰冰的年表。

另,《楊家將傳》中八賢王作趙德昭,《楊家府演義》中作趙德崇,此處不論,單以《楊家將九代英雄傳之金刀楊令公》一書回答,請見諒。


二、演義中,八賢王及其金鐧的來歷

燭聲斧影之後,趙光義在巨大的懷疑聲中即位。

登基慶典當天,趙匡胤的賀皇后帶著太子爺趙德芳(書上就是這麼寫的)金殿見駕。賀皇后質疑大行皇帝的死因,趙光義怎肯承認,兩人一番唇槍舌戰,趙光義最終怒氣衝衝的說出“還是讓太子入主大統”之言。

他滿以為賀皇后定會翻臉,金鑾殿上又會唾沫橫飛。

誰料這時候賀皇后苦笑一聲,說大行皇帝的旨意誰敢違背,便將趙匡胤的遺詔交給趙光義看。

趙光義過目後,眼圈發紅,又交給王延齡,由他當庭誦讀了一篇。上面寫著四句話:

此病不起入膏盲

誰承大位費思量

我兒年幼難為主

當讓賢哉襄理王

趙光義在即位之前,被封襄理王(這點也和歷史不符),遺旨的意思就是說,天下多事之秋,國家當立長君,所以應由趙光義當皇帝!

可是,趙光義被大位矇蔽了心智,已經親手用玉斧砍死了哥哥趙匡胤!

他的滿腔悔恨,和對兄長豬狗不如的行徑,自然無處宣說,在沉痛的大悔和天良發現之中,趙光義伏在龍書案上當堂大哭。

哭到分際,也是悔到分際,他堅持要把皇位還給趙德芳,可是賀皇后以先皇聖意在先,堅持推辭。

於是趙光義便在金鑾寶殿之上對德芳莊重御口親封:

你今年八歲,朕封你一歲一王。即天王、地王、山王、水王、福王、和王、星王、賢王,簡稱‘八賢王’!除了這八個‘一字王’,再賜你瓦面金鐧一柄,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連同皇親國戚、三宮六院,不論有罪沒罪,打死一概勿論!再令工部在城南風水寶地為你敕建南清宮,房屋九百四十九間,離‘九王’之尊只差一等,還有……

這已經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殊遇了,所以賀皇后連連反對,不要再封。

趙光義只好不再封下去,但又說:

那就再加個‘世襲罔替’,輩輩八賢王。此外,他也有封賞大臣的權力,與聖旨等同。

這就是八賢王和他手中金鐧的來歷。

所以八賢王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趙德芳只是大宋第一個八賢王,在他死後,他的兒子是八賢王,他的孫子也是八賢王,他孫子的孫子仍然是八賢王!

給包拯撐腰的、幫助楊家將、活躍在宋仁宗時期的八賢王,即使在演義裡,也很大可能已經是趙德芳的兒子了。


三、八賢王對得起自己的名聲

趙光義在賦予八賢王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與皇帝對等的地位時,雖然是出於後悔和補償心理,但應該說,也對趙德芳及德芳後裔寄予了巨大的期望。

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

這十個字又包含了多少的信任與賭博!

顯然在封賞趙德芳那一刻,站在他面前的已不是趙德芳,而是他最敬愛的兄長趙匡胤。只有對兄長無條件的敬,和無條件的畏,才會使他做出這樣隆重而無條件的信任。

但這種信任同樣也是賭博,八賢王的本質是豎立了又一個皇帝。皇帝不容褻瀆,皇權不容染指,帝位只有一個,決策只出一口,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聯合創始人似的雙雄品峙,過不了多久,必然會有一個人出局,政爭及商戰中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八賢王要為父報仇,要幹掉或推翻太宗一系,簡直會不費吹灰之力。

趙光義不是傻瓜,傻瓜爭取不到這個皇位,但他依然做出了這個束縛自己的決定,從這一點來說,演義中的趙光義值得欽佩,我認為他的形象,比之正史上要高大無數倍。

然而,僅就演義中的歷史而言,八賢王一系堅持了太祖的風範和格調,對得起趙光義的信任,也對得起百姓的愛戴。

八賢王為國家守護忠良,對奸臣不假辭色。

他對潘仁美、王強(宰相,大遼國文武狀元,派到大宋的臥底——賀黑律)等,深惡痛絕,在潘仁美掛帥、金沙灘血戰時出言阻止,在寇準寇老西兒審潘洪(即潘仁美)時前前後後協助,在楊六郎黑松林殺死潘洪後與皇上據理力爭,在楊六郎假死擺下牤牛陣大破遼兵時,讓皇上封賞楊六郎並讓其重新掛帥,在王強被楊興拍死後毫不同情等……

是的,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八賢王不愧賢王之名,無論他是趙德芳,還是趙德芳的子孫,他或者他們,都忠實履行了肩上的職責。

他們是八賢王,更是天下百姓對統治者的美好想象的化身。


參考書籍:

《宋史》

楊將九代英雄傳之《金刀楊令公》、《楊六郎掛帥》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歷史、武俠中的歷史及神話歷史,認真的扯淡,認真的考證。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及關注~~~~


王事情


在演義和戲劇裡,當包拯和楊家將被壞人逼上絕路的時候,一個老頭忽然出現解圍,這個人手拿黃金諫,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他就是八賢王趙德芳。

但事實上,趙德芳是不可能給包拯和楊家將撐腰的。

而實際上,真實歷史的趙德芳的一生,平庸而短暫。

趙德芳,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真宗趙恆之堂兄。

開寶九年,趙匡胤授其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同年十月,趙匡胤去世,趙德芳叔父趙光義即位,授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三年,被加授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六年,趙德芳病逝,年僅二十三歲,被趙光義追封為中書令,歧王,後加贈太師,追封為楚王。

徽宗時,又被追封為秦王。

這就是趙德芳的生平,很平庸,也很短暫,死的時候只是個年輕人,沒有活到拿著黃金鐧替楊家將出氣的時候。

大家先不要失望,實際上,八王爺的原型是另有其人的。

在熊大木的《楊家將傳》裡,八王爺說的是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趙德昭,而《楊家將演義》裡則說的是趙光義的長子趙德崇。

但是這兩個人和趙德芳一樣,都和包拯與楊家將的時代不搭邊兒。

答案揭曉,最接近八賢王原型的應該是宋太宗的第八個兒子趙元儼,時人稱“八大王”,到慶曆元年才病逝,所以從年齡上比較符合劇中的八賢王。

至於趙元儼有沒有替包拯和楊家將出氣,有沒有黃金鐧,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不過可惜的是,趙德芳雖有其人,但是他的生平與戲曲、演義中的形象毫無關係。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長子叫趙德昭。宋太祖病危時,是準備讓趙德芳繼承帝位的,但由於宋太宗繼位稱帝,他的位置也就變得微妙起來。宋太宗趙匡義為了讓自己兒子繼承帝位,陰謀對趙德芳兄弟展開迫害。先是逼迫年僅29歲的趙德昭自盡,兩年後,趙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年僅23歲。歷史中,趙德芳死於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三月,而戲曲、演義中的趙德芳則是生活在宋仁宗年間(公元1023年—1063年),這顯然是違背史實的。也就是說,宋仁宗剛登基的第一年,趙德芳已經死去42年了,他顯然是不能幫助包拯和楊家將這些正直大臣,為大宋朝保駕護航的。


歷史的小學生


宋太祖的確有個兒子叫趙德芳,是太祖的四子,官封秦王,只不過天不與壽,趙德芳僅僅活了二十三歲就病故了,所以楊家將,包青天中為楊家,包拯撐腰的八賢王只是小說的虛構,歷史的加工,那時的趙德芳早已故去,那能為他們撐腰。不過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被高宗選中,作為太子,繼承了趙構的江山,大宋一脈又回到了太祖一脈。


約定9521


趙德芳(959―981)宋太祖四子,真宗堂兄,母親王皇后。其三叔繼位後興元尹,英年早逝,死因不詳,追封楚王,諡康惠,後改封秦王。其六世孫為宋孝宗,戲曲演義中,趙德芳被後人虛構為手持金鐧,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常出現在楊家將的故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