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楼层大多数都是6层、11层、18层、33层?

我们在选房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般遇到的住宅楼的层数其实基本都是6层、11层、18层或者33层,开发商这样设计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根据建筑的形态划分,我们可以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小高层(7-11层)、高层(21层-100米以下)和超高层(超过100米),国家对不同的层数的建筑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包含了建筑的防火等安全问题,而这些正是影响开发商决定楼层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楼层大多数都是6层、11层、18层、33层?

6层:

1、《住宅设计规范中》中曾有明确规定:7层以及7层以上高度超过16米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设置电梯以后的得房率、电梯的采购安装费用都会影响房屋的整体售价,同时开发商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超过7层的房屋必须采用造价更高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同样会提高开发商的建筑成本。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7层以上的建筑必须独立设计一套消防栓系统,设计封闭式的楼梯间,这会影响房屋的得房率和建筑成本。因此开发商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保证自己利润的最大化通常会选择6层的高度。

11层:

1、同样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超过12层(含)的单元式住宅必须设消防电梯。注意!这里说的是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必须具有完备的消防系统,使用双路电源,即使工作电源停止工作依然能够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2、12层以上的电梯必须每栋楼设计的电梯不少于2部。这样主要考虑到一台电梯故障停止运行以后,另外一台电梯能够保证正常生活。

18层:

1、建筑高于54米的建筑也就是超过18层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能少于2个,这就要求开发要设置最少2部步梯,或者使用剪刀型的楼梯。

2、消防楼梯间同时要满足防烟需求,这就要求楼梯间要同时满足采光、排烟、送风和一定面积的要求。这除了会降低房屋的得房率外还会额外增加房屋的建筑成本,开发商肯定会选择18层了。

33层:

我们购买房子的层高一般是2.8左右,加上楼板高度,33层的建筑基本高度都在90米-100之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就是另外一套的标准了,不仅仅要设置避难层还对保温材料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等等,于是开发商在权衡利弊之后肯定还是选择33层。

为什么楼层大多数都是6层、11层、18层、33层?

于是,我们见到的住宅高度基本就是这几类了,开发商在拿到地之后会进行计算,在容积率、得房率和建筑密度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利益的最大化,最终选择了6层、11层、18层和33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