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樓層大多數都是6層、11層、18層、33層?

我們在選房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般遇到的住宅樓的層數其實基本都是6層、11層、18層或者33層,開發商這樣設計究竟有什麼秘密呢?

根據建築的形態劃分,我們可以分為:低層(1-3層)、多層(4-6層)、小高層(7-11層)、高層(21層-100米以下)和超高層(超過100米),國家對不同的層數的建築標準有著嚴格的要求,要求包含了建築的防火等安全問題,而這些正是影響開發商決定樓層的關鍵因素。

為什麼樓層大多數都是6層、11層、18層、33層?

6層:

1、《住宅設計規範中》中曾有明確規定:7層以及7層以上高度超過16米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設置電梯以後的得房率、電梯的採購安裝費用都會影響房屋的整體售價,同時開發商的成本也會大大增加。

2、《建築抗震設計規範》規定:超過7層的房屋必須採用造價更高的鋼筋混泥土結構。同樣會提高開發商的建築成本。

3、《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中規定:7層以上的建築必須獨立設計一套消防栓系統,設計封閉式的樓梯間,這會影響房屋的得房率和建築成本。因此開發商為了避免這些麻煩,保證自己利潤的最大化通常會選擇6層的高度。

11層:

1、同樣根據《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和《高層建築設計防火規範》規定:超過12層(含)的單元式住宅必須設消防電梯。注意!這裡說的是消防電梯,消防電梯必須具有完備的消防系統,使用雙路電源,即使工作電源停止工作依然能夠保證電梯正常運行。

2、12層以上的電梯必須每棟樓設計的電梯不少於2部。這樣主要考慮到一臺電梯故障停止運行以後,另外一臺電梯能夠保證正常生活。

18層:

1、建築高於54米的建築也就是超過18層的建築,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能少於2個,這就要求開發要設置最少2部步梯,或者使用剪刀型的樓梯。

2、消防樓梯間同時要滿足防煙需求,這就要求樓梯間要同時滿足採光、排煙、送風和一定面積的要求。這除了會降低房屋的得房率外還會額外增加房屋的建築成本,開發商肯定會選擇18層了。

33層:

我們購買房子的層高一般是2.8左右,加上樓板高度,33層的建築基本高度都在90米-100之間,《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中規定:超過100米的建築屬於超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就是另外一套的標準了,不僅僅要設置避難層還對保溫材料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等等,於是開發商在權衡利弊之後肯定還是選擇33層。

為什麼樓層大多數都是6層、11層、18層、33層?

於是,我們見到的住宅高度基本就是這幾類了,開發商在拿到地之後會進行計算,在容積率、得房率和建築密度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利益的最大化,最終選擇了6層、11層、18層和33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