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雷軍再次同台談製造、人才 背後結構不平衡已凸顯

五年前,雷軍與董明珠立下“10億賭約”,成為行業經典話題,賺足眼球。

如今,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開啟。董明珠、雷軍等同赴通道再次同臺。這次他們觀點前所未有的統一,都大談“中國製造”。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說,中國要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要想在世界上有話語權,還必須要培養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雷軍則認為,“創新是製造業發展最重要手段”。他提出,中國要想在製造領域有話語權,一定要培養設計人才,這樣中國品牌才有機會在全球越做越好。

董明珠、雷軍再次同臺談製造、人才  背後結構不平衡已凸顯

談到中國製造,兩位大佬都提到人才。然而,實際上,當下人才發展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產業和就業的不平衡問題已非常凸顯,這足以引發深思。

傳統產業被波及

前一日,一則消息在財經界流竄:三萬畢業生零下15度求職,沃爾瑪宣佈全球關閉269家店,萬達將裁員100萬,貴州日報都發不起工資,東莞兆信倒閉,欠款過千萬,幾萬人下崗。

源於2008年爆發的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至今也沒有復甦,導致全球消費萎縮,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進口消費萎縮。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受到的影響更大,導致出口增速明顯放緩,處於產業鏈底端的出口企業紛紛倒閉,百萬勞動者失業。

企業的大規模倒閉,不可避免的打擊當地的購買力,導致國際級大型超市經營艱難,入不敷出,最終只能選擇關店。

董明珠、雷軍再次同臺談製造、人才  背後結構不平衡已凸顯

另外,整體經濟的放緩,導致企業效益下滑,企業利潤的減少。企業為了保住利潤不得不削減廣告營銷費用,殃及到了過慣安穩日子的報社,甚至造成日報社無法正常發工資,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由此可見,經濟不振波及面之廣超出人們的想象。

就業形勢嚴峻

經濟不振,受到最大沖擊的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據預測,2018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820萬人,繼2017年的795萬人之後再創新高,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而就業崗位的增加卻沒有同步跟上,包括大學生在內的人員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給社會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據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就會減少150萬左右的就業崗位,而出口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損失40萬左右的就業崗位。

董明珠、雷軍再次同臺談製造、人才  背後結構不平衡已凸顯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主因是總量矛盾和結構矛盾。所謂總量矛盾,就是指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增長,超過了社會所能提供就業崗位的數量增長,表現為就業人數多於就業崗位,不可避免的導致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無法按時找到工作。

而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則更為複雜。既有當前經濟轉型的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有產業結構的原因。

近年來,由於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經濟結構調整很快。大學生入學時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過多,導致大學生畢業時競爭激烈,薪酬偏低,再加上大學畢業生不願從基層做起,跳槽問題頻現,用人單位的偏見,共同造成了畢業生就業的困難。

結構不平衡

中國正經歷著經濟結構的大規模調整,對不同群體的就業增長影響極大。

一方面,傳統夕陽產業的沒落和產能的壓縮,不可避免的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比如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東北地區。而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卻在蓬勃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相對應的技術人才卻出現了短缺。以傳統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經濟增長放緩,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卻在蓬勃發展,不可避免的要求傳統產業的就業人員向新興產業轉移,無法適應變化的勞動者不得不被淘汰。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由於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的不斷普及,導致一些勞動力密集的企業,不但減少了新員工的招聘,甚至還削減了原有的的勞動力,這些都是造成就業壓力大的原因。

董明珠、雷軍再次同臺談製造、人才  背後結構不平衡已凸顯

就業觀念的滯後也導致大學生的就業艱難。新畢業的大學生渴望進入國有大型企業,本無可厚非。但嚴峻的現實卻是國有大型企業根本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大學生不得不轉向中小微企業,甚至包括個體企業就業。而就業觀念的無法及時改變,導致了大學畢業生暫時處於失業狀態。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心態勢必需要調整。這裡給大學畢業生提幾點建議:大學畢業生要面對現實,要承認理想和現實存在著差距,甚至是巨大的差距;大學畢業生一定要轉變觀念,既然改變不了社會,就要改變自己,踏踏實實的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的登攀;大學畢業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靈活的思維方式;大學生在內的就業者一定要面對現實,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