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讓世界愛上中國品牌”第二屆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現場講述了格力堅持自主創新、轉型發展的理念與歷程,獲得滿場掌聲與喝彩。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實現了從“追趕時代”向“引領時代”的轉變。現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並始終堅持自力更生的現代化發展路徑。而“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也是格力電器從成立初期的空調小廠,發展成為如今“中國造”代表企業的秘訣。

董明珠: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創新凝聚核心競爭力

回看格力的發展歷程,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時代,格力雖沒有核心技術,但卻秉承誠信經營、質量為先的理念,使用好材料,打造好品質,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但格力並未止步於此。從2003年起至今,格力逐步建立14個技術研究院,為科技創新搭建平臺,打造孵化器。與此同時,格力電器堅持自主培養人才,建立了一套“選、育、用、留”的人才機制,現如今格力擁有12000名研發人員,為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而研發經費“按需投入、不設上限”的理念,為科技創新提供寬鬆的科研環境和充分得物質支持。經過長期沉澱積累,目前格力申請國內專利50360項,其中發明專利高達23435項,在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排行榜中,格力電器排名全國第六,家電行業第一,展現了格力強大的自主創新實力。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我們中國製造已經走上了一條自主研發、自主創造、自主製造的道路。作為企業也一定要具有自主創造能力,自主掌控能力,才可能做得更好。”董明珠堅定地講到。

創新打造健康品質生活

技術創新為企業帶來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提升了消費者的生活品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帶來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品質生活”成為更多人的生活理念。然而,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層次不齊,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遠赴海外“背鍋”、帶馬桶蓋回國。格力將“人類實現美好生活的需求”作為技術創新的目標和方向,打造高質量的生活電器,也開啟了多元化的發展歷程。

據瞭解,格力針對“三高”人群,打造能夠一鍵煮好糙米發芽飯的大松金康煲,讓用戶每一頓飯吃得健康營養;格力晶弘冰箱的肉類保鮮“黑科技”,能夠讓肉類在-5℃的環境下鮮嫩兩星期,取出不用化凍即可切片;格力“淨靜”洗衣機,不僅洗得乾淨還能避免噪音擾亂寧靜的家庭生活……

這些凝結格力創新智慧的高質量產品,體現了格力對客戶需求的深刻把握與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正如董明珠在演講中提出的:“經濟下行等問題在哪裡?因為我們缺少工匠精神,缺少踐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意識,缺少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製造業應該有創新力、領先性、預見性”。

創新鑄就製造強國之夢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先進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堅守實體經濟、實現製造強國也是格力的初心。

董明珠在演講時提出:“德國的標誌是什麼?寶馬奔馳,在我們中國,到處都可以看到這些品牌的車。我們中國的品牌標誌是什麼?我站出來說,格力空調是其中之一。這是我們一路走來的責任和使命。”

的確,格力空調在國內國外的市場佔有率連年均居於榜首,並且不斷挖掘提升用戶舒適度和節能降耗技術創新點。而格力並不滿足於此——中國製造業想要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逐步實現先進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高端裝備製造為其奠定堅實的根基。

2013年起,格力相繼進軍智能裝備、通信設備、模具等領域,研發、生產已經從專業空調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術產業。這不僅是格力基於多元化佈局和自身發展的考慮,也是格力用自主創新之力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願景。據瞭解,格力智能裝備不僅為自身自動化改造提供先進設備,同時也為家電、汽車、食品、3C數碼、建材衛浴等眾多行業提供服務,得益於智能裝備的助力,格力電器的人均產值從2012年的91.2萬元躍升至2018年的149.6萬元。

董明珠:創新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董明珠在演講中說到:“如果說‘微笑曲線’的底端是製造,那麼誰來做‘底端’就是做吃虧的事情。可是‘底端’沒有了,‘微笑曲線’還能存在嗎?格力就是要有吃虧的精神,牢牢抓住底端。”——董明珠的“吃虧精神”就體現在她堅守制造業、堅持自主創新的決心與毅力中。

今年三月,國家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做了重要部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培育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作為製造業的代表,格力在這一激勵下以自主創新為抓手,穩步邁向轉型之路,正在逐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