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盛世唐音噴薄而出,不服不行!

文學是對一個時代整體精神風貌最好的詮釋。唐詩作為唐代典型的文學樣式,它奏響了盛世大唐的最強音,在盛唐時期尤其如此。王之渙作為盛唐時期著名詩人,他的詩作流傳到今天的並不多,但每一首都很經典。《登鸛雀樓》這首詩很多人從小都會背誦,但逍遙子今天再次讀它的時候,被它的氣勢給震懾住了,一時感慨頗多。

再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盛世唐音噴薄而出,不服不行!

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再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盛世唐音噴薄而出,不服不行!

首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氣勢如虹,氣吞山河,恐怕只有盛唐詩仙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能和他比肩。但後者的氣勢更多的是一種豪邁、一種灑脫,而前者給我們的是一個“航拍鏡頭”,祖國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但詩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麼一個“鏡頭”,詩人在創造這個意境的時候只用了短短的十個字。只有在擁有開闊胸襟的盛世大唐時代,才能表現的這樣得心應手、從容不迫,看似不經意卻是大手筆。

再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盛世唐音噴薄而出,不服不行!

次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把道理與情景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看似平常卻如同平地驚雷,發人深省。“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斷向上才能略盡天下風光。盛世大唐就是這樣一個時代,開拓進取、建功立業、張揚個性是這個時代的主流。《登鸛雀樓》只是這種時代精神的一個縮影。

再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盛世唐音噴薄而出,不服不行!

詩人另外一首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儘管在西北邊陲思鄉心切,儘管塞外苦寒春風不度,但何須怨,因為有理想有抱負。不僅是因為有理想有抱負,更是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乘風破浪會有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