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上漲44%,小米卻遭遇破發,這是行業的悲哀?

拼多多醞釀多日的上市終於落下帷幕,其在上市的首日股價就上漲超過了44%,使得其成為頗為強勢的企業,尤其是其上線運營時間僅有3年,便達到了3億的用戶,這也說明用戶對於低價格的品團購模式頗為青睞,黃錚也因為拼多多躋身全球首富前100名,拼多多隻是接近300億美元。而頗為尷尬的是,小米上市當日去遭遇破發,不被用戶看好,上市之後才出現上漲的情況,那麼,二者到底有何差別,對於國產企業來說,為何資本的表現差別如此巨大,難道納斯達克上市就比香港好嗎?還是這證明了行業的悲哀,用戶對於具備實力的小米如此態度,頗讓人不解。

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上漲44%,小米卻遭遇破發,這是行業的悲哀?

拼多多是一種拼購的模式,平臺會引進商品,或者商家申請在平臺進行產品銷售,之後平臺對這些商品進行審核、分類,針對不同的用戶進行產品推送,這意味著相關產品會得到更好的關聯產品的展示。之後用戶需要根據需求對這些商品進行整合,那些有需求的用戶就會進行砍價,可以發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那些朋友圈和微博的朋友們都會不會意思不幫忙,最後就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不少人都會被低價格所吸引。

而小米則是自己生產進行產品銷售,不僅投資了不少的行業產品,還推出了不少的家居產品成立了米家以及電商品牌,上市市值超過500億美元,接近拼多多市值的兩倍。那麼,為何市值如此高的小米反而上市首日的表現還不如拼多多而遭遇破發呢?

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上漲44%,小米卻遭遇破發,這是行業的悲哀?

小米與拼多多上市地點不同,小米是在香港,而拼多多是在美國的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的規模本就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二者的表現自然也是會有所不同,這是很正常的。

此外,二者的企業屬性也是不同的,阿里巴巴、京東、聚美等電商都是在美國上市,此外亞馬遜也是一家電商平臺,拼多多也是一家電商平臺,自然能得到市場的支持。而小米電商屬性本就不強,再加上它並非是在美國上市,投資者當然不能很好的將價值提體現出來。

拼多多上市首日股價上漲44%,小米卻遭遇破發,這是行業的悲哀?

為何拼多多的假貨問題如此嚴重?

其實這與拼多多的本質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拼多多是以低價格的優勢來拿下用戶、提升訂單率的,因此用戶多喜歡去購買這些低價格產品,而人們的貪婪一旦被挖掘出來,就會希望用低價格去購買更多更好產品,所以,你用遠低於原價的產品去購買那些產品自然是會吃虧,那些東西難保不是假貨。

那麼,用戶在面對兩家企業的時候,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本有很大機會股價上漲的小米卻遭遇破發,難道這就是行業的悲哀,上線三年的拼多多就上市,能避免當年聚美的情況嗎?這就要看拼多多的運營能力有多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