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在論文投稿的時候,特別是SCI論文投稿的時候,我們如何決定投遞哪個期刊呢?SCI影響因子便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為我們選擇期刊投稿提供了方向。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雖然SCI影響因子並不是反映一篇文章影響力的唯一因素,但絕對是目前最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在國內外的許多機構中,包括學校,醫院,研究所等,都將人員發表的SCI論文篇數及影響因子作為考核其能力及晉升的標準。因此,作為科研工作者都希望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科學論文發表於SCI期刊上,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科研水平。

既然投稿在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追求,那麼,影響因子是什麼算出來的呢?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通常大家所說的影響因子,其數據基於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一般指兩年影響因子,其計算公式如下:

以2016年的某一期刊影響因子為例

IF(2016年) = A / B

其中,

A = 該期刊2014年至2015年所有文章在2016年中被引用的次數;

B = 該期刊2014年至2015年所有文章數。

性格:期刊被引用次數——被引用越多,期刊越好。

當然,將SCI影響因子作為投稿期刊的選擇因素之一是十分常見的。但是在投稿的時候,我們除了SCI影響因子以外,還應該如何正確的做出期刊投稿的選擇呢?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1、選題符合刊物定位與出版要求

每個出版社或刊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欄目和出版定位,投稿前必須深入研究刊物風格,欄目設置,版面要求等,還要搞清刊物出版週期,因為這直接影響您的稿件發表的速度;有時候研究刊物比寫作稿件更重要,有些作者往往是利用假期埋頭寫論文,只考慮寫自己熟悉的領域,而不去考慮刊物是否需要這樣的稿件,即便刊物需要自己的稿子是否有新意。

一般的學術刊物,從接收稿件到樣刊出來,需要審核、排版、印刷、快遞等環節需要2-3個月。如果是核心刊物或著作出版,則需要半年,或許更長時間。雖然最近幾年,有很多刊物變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還是提前準備更好。

SCI論文的影響因子怎麼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