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正因爲每個人都是正確的,才釀成了悲劇

真正的悲劇不是出現在善惡之間,而是出現在兩難之間。——黑格爾

(1)

《我不是藥神》,

還沒正式上映前,

就已刷爆朋友圈。

“我以為是一部喜劇,沒想到看著看著就哭了,

太特麼扎心了!”

這兩年最好的國產片,沒有“之一”。

去看吧,帶上紙巾。

(2)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原型人物叫陸勇,劇中主角叫程勇。

程勇是個賣“印度神油”的小販,但過得極其糟心:

神油店生意清淡得交不起租了,

老婆因為家暴跟他離了婚,

兒子要跟著繼父移民海外,

老爹身患血管瘤急著做手術,

他太需要錢了:沒有錢,賴以餬口的店會關門。

沒有錢,八歲兒子會離他而去。

沒有錢,老爹只能悲慘地死去。

他苦逼得腦殼要爆炸了。

就在這個當口,慢粒白血病人呂受益找到了他,

想託他從印度代購一款藥——印度格列寧。

中國也在賣格列寧,

不過賣的是瑞士格列寧——4萬元一瓶。

普通病人根本吃不起,

因為兩年就會吃掉一棟房子。

而印度賣的格列寧,是瑞士格列寧的仿製藥,

藥效和瑞士格列寧幾無差別,

但只賣500元一瓶。

可是——這種藥在中國是非法藥,

所以只能代購(走私)。

“代購只需要500元一瓶,

拿回國內卻可以賣5000元。”

急需要錢的程勇,

就這樣走上了“非法代購”之路,

成了印度格列寧的中國代理商。

程勇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

也拯救了無數白血病人,

大家送來錦旗,稱其為“藥神”。

但“藥神”不是那麼好當的,

中國市場出現的大量“假藥”,

很快引起了瑞士公司的注意,

他們報了警,警方開始派人追查“假藥”。

程勇怕繼續搞下去會坐牢,於是急流勇退,

把獨家代理權轉讓給了一個藥販子,

然後去開了一家紡織廠。

哪知道藥販子接手後,

將5000元一瓶的藥漲到了2萬。

病人哪吃得起這麼貴的藥啊,

一怒之下就把藥販子給舉報了,

藥販子遭到了警方通緝。

這下可好——2萬一瓶的仿製藥,也沒人賣了。

於是病人們想讓程勇出山,

但程勇卻決計不幹了:

“我現在有錢,幹嘛還去做犯法的事啊?”

“我又不是藥神,你們有病,別找我啊!”

最初給程勇提供代購信息的呂受益,

曾經邀請程勇去家中做客,

他看著剛出生的兒子,

對程勇說:“我查出病時,他媽才懷他五個月,

那時候天天都想死,

可看到他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

想聽他叫一聲爸爸。”他們一家都感謝程勇,

感謝程勇販藥的救命之恩。

但程勇把獨家代理權轉讓後,

呂受益就再也吃不起藥了,病情很快惡化,

為了不拖累妻兒,他最終選擇了割腕自殺。

其實,不僅僅是呂受益,

程勇發現——當年向自己買藥的病人,

很多都已經離開了人世。

這些人的死去,讓程勇揪心。

程勇去參加呂受益葬禮時,

看到了很多帶著口罩的病人,

他們期盼又無助的眼神,

讓程勇胸口一陣陣抽痛。

擺在程勇面前有兩條路。

一條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但良心受折磨,寢食難安。

一條是——重操舊業,為病友販藥,

但可能會遭受牢獄之災。

為了良心不受折磨,程勇選擇了後者。

可這一次,他的藥不是賣5000元,

而是隻賣500元。進價已經漲到3000元了,

但是他始終只賣500元。

終於,他被警方逮捕了。程勇被警察抓走時,

路的兩邊擠滿了白血病人,

大家不顧細菌環境對自己的危害,

紛紛摘下口罩為他送行。

囚車上,程勇戴著鐐銬,

望著無數前來送行的白血病人,

眼淚禁不住滑出眼眶。

如果你是程勇,

你會怎麼選擇?

是選擇不救人,但良心受折磨?

還是選擇販藥救人,遭受牢獄之災?

不論選擇哪一種,都是一種悲劇。

(3)

製造這個悲劇的“兇手”是誰?

是白血病人嗎?

好像是。

如果他們不道德綁架程勇,

如果他們不邀請程勇出山,

程勇就不會身陷囹吾了。

但病人真的有錯嗎?

似乎也說不上。

不到二十歲的小黃毛,得了白血病後,

為了不拖累家人從家裡跑出來,

到了屠宰場做工人,收入很低,

連最便宜的藥都買不起。

可是他拿到藥之後,想的不是自己一個人,

而是分給其他病友。

當警察追查上門時,他為了保護程勇,

開著貨車衝上馬路吸引追捕,

結果喪生於大貨車輪盤下。

程勇憤怒地衝著警察咆哮:

“他才20歲,想活命有錯嗎?!”

是啊,想活命有錯嗎?

所以,

請不要責罵白血病人,如果你是病人,

你會怎麼選擇?

是選擇坐以待斃乖乖等死,

還是慫恿陳勇販賣假藥?

(4)

製造這個悲劇的“兇手”是誰?

是正版製藥公司嗎?

好像是。

如果他們不這麼心黑,如果不把藥價弄成天價,

那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了。

但正版製藥公司真的有錯嗎?

似乎也說不上。

因為靶向藥的投入實在是太高了。

一款靶向藥,

投入十億美元、幾十億美元

、甚至上百億美元都是常事。

比如2016年——羅氏藥品研發費用是114億美元。

默克藥品研發費用101億美元。

諾華藥品研發費用是89億美元。

而且,這些研發投入,超過一半都會打水漂——

最終研發不出有效藥。

也就是說,原研藥雖然生產成本很低,

但是研發成本卻極其高昂。

所以,研發出來的新藥必須定價高昂。

這樣才能找回研發成本,

才能為下一次研發積累資金。

所以,正版製藥公司好像也沒錯,

如果他們不把藥定成天價,

如果看到仿製藥氾濫而不舉報,

那他們就賺不回成本,

那等待他們的就只能是破產。

個個都這樣,那以後誰還會研發新藥呢?

所以,請不要責罵正版製藥公司,

如果你是製藥公司,你會怎麼選擇?

是任仿製藥氾濫而不管,讓公司破產?

還是舉報仿製藥,讓吃不起藥的人死成一片?

(5)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好電影,

它之所以好,就是沒有明確的好壞和善惡。

好像人人都沒錯,好像人人都是正確的,

但悲劇卻實實在在發生了。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就如大哲黑格爾所說:

“真正的悲劇不是出現在善惡之間,

而是出現在兩難之間。”

你知道什麼叫選擇嗎?

善與惡、是與非之間的選擇,

根本不是什麼選擇。

真正的選擇是兩難選擇——

選擇A,充滿人性,但必定傷害B;

選擇B,也充滿人性,但必定傷害A。

你兩者都想選,但環境只能讓你二擇一。

心存善意,予人希望,即是藥神。

這個世界一定會慢慢越變越好,

不是因為出現救世主,而是有了光,

有光的地方就有追光者。

你我都可能是那個人,不是嗎?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微信公眾號搜索【車千秋年檢預約】關注

省心,省時,省力

我不是藥神:正因為每個人都是正確的,才釀成了悲劇

我不是藥神:正因為每個人都是正確的,才釀成了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