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的有錢人大部分都會移民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目前比較權威被認可的較大規模移民潮

總共發生過三次,且都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後(因為政策原因,改革開放之前只有偷渡,基本無法通過合法手續移民出國);而且每次移民潮之間間隔不久,發生頻率較高.

這三次移民潮,其移民主體人群只有一次是有錢人,而另外兩次,一次為知識分子,一次則純粹為窮人.第一次移民潮

第一次移民潮發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中國剛剛經歷完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十年文革,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打開國門,高等教育制度也是1977年才恢復.所以那個年代是沒有大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連中產都沒有,大家都是無產階級,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所以改革開放後,那會移民的,多是民國敗亡時,有資產階級或是國民黨反動派的親屬出逃港澳臺及國外的成分不好的黑五類.通過在港澳臺及國外的親屬幫忙,他們大批走出過門,形成了第一次移民潮,成分不好的窮人的移民潮.

第二次移民潮第二次移民潮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開放進行了10年左右,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於我們在國際上沒有其他國家的先驗經驗可供參考,只能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得市場經濟,一切都是摸石頭過河,致使改革初期,在帶來成果的同時也帶來一些缺點.而高等教育制度通過10來年的恢復,已經可以培養出基礎紮實、專業過硬、勇於鑽研的含金量遠勝過現在的“天之驕子”版大學生.那會的大學生,包吃包住包學包分配,通過國家的教育培養,他們獲得比普通人更多的知識更寬廣的眼界,他們見識到了祖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各方面的差距,頭也不回的毅然走上了移民的道路,形成了第二波移民潮,知識分子的移民潮.第三次移民潮

第三次移民潮就發生在不久之前.自2012年起,第三次移民潮已經逐漸顯現端倪,從2015年起開始快速增長.自20世紀末開始,中國經濟開啟了一路飛奔的模式,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效,一度做為世界工廠,實體經濟蓬勃發展.東南沿海城市飛速發展,得益於製造業,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之後互聯網發展迅猛,電商因其便捷廉價逐漸改變傳統銷售模式,又一部分人富了起來;再後來土地政策房產經紀導致房價持續長達10多年的暴漲,買房致富,又一部分人富了起來.再再後來,金融行業逐漸興旺,各種旁氏大行其道,網絡p2p,民間融資回報率都高的驚人,做莊還沒爆的、早入市早出手的,竟還能讓一部分人富了起來.今天的中國,無論從國際影響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的基礎建設,科技的發展進步,在70,80那個年代是想不到甚至是不敢想的.如今中國尤其長三角珠三角的發達城市,無論從機場道路橋樑高樓大廈的基礎建設,還是移動支付、智能停車場等智慧城市建設,都已接近甚至超越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部分城市.如果說第一批窮人移民潮那是生活所迫,第二批知識分子移民潮那算是追求更好的生活,那這第三批富人移民潮,在中國本就享受著富足的物質生活的有錢人們,為什麼要移民呢?

個人覺得有三個原因:1. 在中國賺的這筆錢不乾淨,有違法所得.由於這個原因而移民的有錢人,不少.比如一些偷稅漏稅的明星,比如一些曾經行賄過的商人,比如近幾年來中央嚴抓嚴打的裸官的老婆孩子.就如近來被小崔爆光的演藝圈陰陽合同事件,順藤摸瓜刨出了影視公司洗錢,影視演員偷稅漏稅等等一系列黑幕.我相信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不為人知的且違法的黑幕,只是沒被開發沒被曝光而已.這些通過在中國違法所得暴利的人,當然想移民.想把資產,把錢轉移出去.繼續持有中國身份對他們來說,不安全.2. 對當前的中國兒童的教育飲食醫療環境滿意度不高,為了孩子移民.我們知道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7年的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2018年的長春長生疫苗過期事件,食品衛生安全,醫療衛生安全,環境汙染;部分經濟較好的中產階級及小資產階級家庭選擇了為孩子,為了下一代而踏上了移民的道路.3. 對未來中國經濟感到迷茫我們都知道自2015年開始,中國經濟開始下行,在火爆的地產經濟造成的成本上漲以及居民因巨大首付房貸壓力而造成的消費降級,實體經濟收入降低成本增加.加之前期金融監管不嚴,本應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行業變成大家一起玩旁氏;中小企業融資難,P2P借貸圈錢易.錢印多了通貨膨脹高物價漲,錢印少了民間借貸啪啪爆,實體經濟更窮更融不到錢.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經濟之根本,可是在房地產的打壓下,實體已經寸步維艱.然而地產行業的泡沫雖大,卻已經大到暫時不能刺破的局面.再加上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接近尾聲,人口老齡化已經開始呈現,未來納稅交醫療養老保險的勞動力減少,需要拿養老金醫保的老年人數暴增.再加上因為中國經濟下行,對中國經濟的預期降低,美元又進入強勢起,人民幣持續貶值給富人們資產帶來縮水.這一切的一切,讓很多有錢人對未來中國的經濟感到迷茫,從而踏上了移民的道路.


為什麼中國的有錢人大部分都會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