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昨日,李嘉誠正式退休。可是,守住財富、傳承財富這件事,於李嘉誠本人,於其家族,於中國千千萬萬的家族企業而言,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傳奇的開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李嘉誠是如何實現家族財富傳承軟著陸的?

在他的安排裡,如何折射出家族傳承、企業傳承、財富傳承三者之間的辨證關係?

我們能從他的傳承案例中得到什麼啟發?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超人謝幕

2018年5月10日,剛剛結束的長和與長實集團股東會上,90歲高齡的李嘉誠做了最後一次主持,並宣佈擁有上千億資產的長實系正式交棒給自己的兒子李澤鉅,而他本人將轉任集團資深顧問。

有「李超人」稱號的李嘉誠,其創造財富的一生,可謂傳奇。他少年時候生活潦倒,不得不中斷學業而經商,從一名酒樓夥計做到世界華人首富。

《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李嘉誠以1900億位列第32名,大中華區富豪第6名。雖然已經卸下全球華人首富這頂桂冠,但李嘉誠仍然以其深邃的財富智慧,被公認為真正的華人企業家教父。

如今李嘉誠年事已高,創造財富這件事他正式從臺前轉作幕後。其深謀遠慮、精心佈局幾十年、並不斷深化的傳承計劃,由此正式展現其無窮的神奇力量。

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實現財富傳承軟著陸的吧!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何時傳承?

國內很多企業家在創業的時候並不操心傳承問題,往往在六七十歲,甚至更老的時候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然而李嘉誠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傳承並非始於一代功成名就萌生退意的時候,而應該始於一代財富開始積累之時,二代生命尚在襁褓之刻。

早在李澤鉅和李澤楷3歲的時候,李嘉誠就有意識地帶他們出席公司的董事會,言傳身教經營之道。這種傳承理念也被許多成功企業家實踐著,有經營之神之稱的臺灣首富王永慶,則很早就常常用書信指導尚在國外讀書的女兒王雪華的經營理念,為日後王雪華成功複製父親成為臺灣新首富而奠定基礎。

當記者問及李嘉誠對於李澤鉅接任的看法,李嘉誠溫柔地說:"沒有信心是假的"。這份信心來自於李嘉誠30年來在李澤鉅身邊觀察指導的點點滴滴,用他自己的話說:"看著他做事幾十年!"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這種從容,也可以從2017年底去世的著名民營企業家魯冠球身上看到。魯冠球先生低調多年,但在財富傳承上的智慧,足以讓大多數民營企業家自嘆不如。在魯冠球去世前,其兒子魯偉鼎不僅已經在萬向集團工作多年,而且早就親自操刀布局萬向金融體系。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大概是所有父親在離開人世那一刻,內心安詳的最大來源之一。

筆者陳凱律師2003年路過香港時,看到一句廣告語,非常認同:傳承,從出生一刻展開。

傳承什麼?

對於傳承什麼,很多國內企業家和財富管理、企業管理人士往往分不清什麼是家族傳承,什麼是企業傳承,什麼是財富傳承。

由於對三者思路混亂,現實中很多企業家陷入了多重盲區:

例如分不清企業傳承和財富傳承,導致傳家的結果往往意味著先分家。分家是許多家族企業在處理家族傳承時不得不面對的痛苦選擇:分家將意味著家族企業的規模瞬間變小,而且產生互相競爭的對手,甚至原有的產業格局因為分家而發生重大變化。

再例如分不清家族傳承和企業傳承,因而只注重培養個別企業接班人,對無法接班的家人,則在財富傳承不做安排,在家族傳承上不做引導,導致對家人厚此薄彼,不但忽視了家族共同文化理念的塑造,反而因為企業傳承使得家人各有算盤,最後一地雞毛。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圖為李嘉誠辦公室一角的書法作品內容

再例如分不清家族傳承和財富傳承,或者被二世祖傷透心的同時,面對鉅額財富不知如何是好,或者以為家族精神文化代表一切,只注重坐而論道,不能採取專業科學的方法將積累起來的財富進行妥善保護和傳承。

李嘉誠的傳承安排則很好地詮釋了三者的區別和聯繫。

首先他把企業傳承和財富傳承進行了很好的區分安排。他一方面確立了長子李澤鉅對家族傳統產業的繼承地位,另一方面也組織了大量現金給李澤楷,隨時準備為次子的未來插上騰飛的翅膀。

如此一來可以說一舉三得:第一,家族企業沒有因為分家而被削弱;第二,家庭也沒有因為李嘉誠厚此薄彼而陷入不和;第三,李嘉誠計劃協助李澤楷收購的目標公司,將會是新業務,與目前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業務無關,因此兩個兒子的業務不同,不存在利益衝突,按照他自己的設想,日後兩人"仍有兄弟做"。既保全家族企業,又留住家庭溫情。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在安排企業傳承和財富傳承的同時,一向重視家族文化的李嘉誠早早做足了家族傳承的功課。被李嘉誠稱為自己"第三個兒子"的李嘉誠基金會的誕生、成長和強大就是見證。從1980年成立基金會以來,到今天這第三個兒子也已經38歲,也獲得了自己父親將近三分之一的財富。

家大業大,開枝散葉,有人成大器,有人甘平凡,有人從文,有人從武,什麼才是家族共同的凝聚鎖,什麼才是家族共同的話題和理念。天下富久之家,莫不以"善"為心。

家族、企業和財富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說相生相剋。唯有參透其中的辯證關係,才能正確把脈傳承根本。

如何傳承?

家族傳承需要涵養底蘊。企業傳承需要安排人與事。財富傳承需要工具。

除了在家族文化理念方面加強引導和薰陶,李嘉誠在企業接班人安排上體現出了更大的智慧,在財富傳承上體現出了科學嚴謹的態度。多年來,每當李嘉誠出席業績記者會,股東會,傳媒朋友都會問他對兩個兒子的評分,而李嘉誠會說:「作為父親,給孩子留空間是珍貴禮物。」

而對於財富傳承,李嘉誠則運用法律工具,搭建牢固安全的財富城堡。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圖片:《李嘉誠家族信託猜想》,摘自《守富與傳富——家族財富保護與傳承》,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作者陳凱。

李嘉誠將各種財富工具運用到極致,除了設立基金會,確保財富隔離於家族各種風險之外,僅從公開資料中透露出來的冰山一角就已經看到,通過層層控制和交叉關係,李嘉誠構建了一張融合了遺囑、家族信託、慈善基金會的家族資產傳承結構網。

李嘉誠每年聖誕節前的平安夜必做的事情,就是對自己的遺囑和家族保單進行審視。結合李嘉誠在各種場合對保險的推崇,我們可以確定地說,所有的財富傳承工具,都已經納入這位商業教父的法眼之中。

可以說,多種財富傳承工具的綜合模式,才是財富傳承的必由之路。

李嘉誠今日笑容燦爛,優雅謝幕,何來的底氣和氣定神閒?自然是十足的自信,自信自己佈局的傳承計劃已天衣無縫。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李嘉誠今晨在大宅窗前做早操

李嘉誠曾說,財富可傳遞至很多代,而「富者」亦要對社會有貢獻。

如今,句句成真。

敬乎!李超人!李氏家族傳承已經在路上,原以為結束的沒有結束,原以為沒開始的早已開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陳凱、張璐簡介: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陳凱,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理事長,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公明財富傳承管理集團首席律師,十一屆民盟中央法制委副主任,北京市中凱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繼承部主任,中國第一個家族慈善信託設計者、法律顧問,某國財政部20年任期中國法律顧問。

張璐,碩士研究生,北京市中凱律師事務所律師,公明財富傳承管理集團法務總監,財富傳承管理師聯盟講師,中華遺囑庫公益律師團副團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