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成抢手“香饽饽”,中国机遇与瓶颈在哪里?

花期银行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看好天然气、风电及煤炭公司,看淡太阳能及设备制造商。无独有偶,老牌油企英国石油公司(BP)日前也公开表示,BP强力关注天然气业务。除了企业行为外,近期国际政治的一系列动向也表明,天然气已成各国政府着力抢滩的市场。为何天然气突成抢手“香饽饽”?近期天然气市场有何大动作?我国在天然气市场的机遇和瓶颈又该如何分析?

天然气成抢手“香饽饽”,中国机遇与瓶颈在哪里?

业界看好天然气产业

花旗银行发表的研究报告称,8月份将有41家公用、能源和设备制造商公布上半年业绩。花旗预计,其中8间公司利润超预期,主要是中国天然气经销商、风电场营运商和煤企。

无独有偶,高盛集团前段时间也表示,长期看来,天然气需求将比其他化石燃料的前景都吸引人。根据高盛的预计,天然气需求将比原油需求增速快四倍;相信需求前景最终将导致未来几年更多成长资本的配置。

此外,国际石化巨头BP首席经济官戴思攀也表示,BP强力关注天然气领域。据了解,BP制定的目标之一是,在2020年前,实现天然气产量在油气占比中达到六成。因此,BP正在加速提升其天然气市场份额。在2017~2021年BP已确定计划投产的16个新项目中,有12个为天然气项目。在去年的7个油气生产项目中,其中6个是天然气项目。

BP首席执行官戴德利此前在公司发布的公告中曾表示,美国页岩气将成为潜在的全球能源供应者,并由此引发一场波及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能源革命,BP将开始考虑重新投资美国页岩油气。

天然气成抢手“香饽饽”,中国机遇与瓶颈在哪里?

“亚洲溢价”有望消失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急速攀升。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是201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其中1/3增量由中国贡献。

天然气需求的剧增揭示出中国天然气产业两大痼疾:一是储气设施的缺失。二则是天然气的“亚洲溢价”(亚洲油气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价格)问题。据了解,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亚洲地区天然气定价机制缺失,无法准确反应亚洲天然气市场供求关系。

“亚洲溢价”的存在成为油气企业的重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口需求,这些企业不得不支付一笔高额的溢价费用。不过,LNG产业的迅速发展给亚洲天然气行业带来好消息。戴思攀认为,LNG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天然气实时价格波动机制产生变化,全球天然气市场价格日益趋同,LNG价格将走向平衡。

此外,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也谈到,“巨量可以定天下”,天然气市场正转向买方市场,中国应抓紧时机建立天然气人民币体系。

据了解,我国2016年底投运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望发现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对改变“亚洲溢价”将产生积极影响。

天然气成抢手“香饽饽”,中国机遇与瓶颈在哪里?

美俄博弈天然气市场

国际上的一些动向表明,全球天然气正向买方市场倾斜。比如最近,美俄为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再起干戈。

据了解,欧洲是天然气消费大户,2017年全球天然气增加的960亿立方米消费量中,260亿立方米的增量由欧洲贡献,仅次于中国和中东(280亿立方米)。其天然气消费的50%以上都依赖进口,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40年攀升至75%。

美俄两国都对欧洲市场志在必得,但俄罗斯占尽地理优势。一位业内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俄罗斯管道气对美国LNG有压倒性优势。LNG的进出口需要经历液化、船运、接收以及再气化等复杂流程,结果就是成本的大幅增加,其价格预计是俄罗斯管道气的2倍。

对于一些认为过度依赖俄罗斯将威胁欧洲能源安全的观点,该高管表示,近年来LNG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天然气逐渐形成国际统一市场,即使俄罗斯的管道气出现问题,欧洲还可以迅速从国际市场中购买LNG进行补给。因此,并不认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将威胁到欧洲能源安全。

不过,从美俄抢占天然气市场的行为倒可以看出,天然气正转向需求方,这给背负着沉重“亚洲溢价”包袱的中国带来新的机遇。(赵晓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