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介入科大叔「剛」可披甲上陣,「柔」可血管繡花

精準和微創,兩者相輔相成,是醫學發展的趨勢。微創介入治療的優勢在於:可在影像學的引導下做到精準,而且無需開刀,手術通過穿刺或體外超聲聚焦。

如今,在腫瘤及外周血管疾病方面,微創治療已成為一種常用的治療手段,能有效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存期,進而為患者帶來最大的受益。

54歲介入科大叔“剛”可披甲上陣,“柔”可血管繡花

近日,在長沙珂信腫瘤醫院走訪了這樣一位醫生,僅三年時間就成功開展了1090例微創介入手術,他的日常不是在做手術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做手術的路上,他是介入科54歲的唐愛軍主任。“通常一臺介入手術時長是1至2小時,一天的手術量最高做過9臺。”唐愛軍說。為此,他每天要在血管造影機放射出X射線的介入手術室裡連續站上好幾個小時。

54歲介入科大叔“剛”可披甲上陣,“柔”可血管繡花

介入手術一旦開始,手術室裡便無法避免的會有X射線,他要穿上幾十斤重的防護服如同盔甲一般,因為介入科醫生需要長期接觸X光射線,當照射累計到一定程度,會導致人體白細胞減少,免疫力下降,患癌幾率風險大大提高,同時會對甲狀腺、性腺等腺體分泌、晶狀體等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這身盔甲會起到對介入科醫生的保護作用。

54歲介入科大叔“剛”可披甲上陣,“柔”可血管繡花

唐愛軍每天的工作,便是從頭到腳包裹上嚴實厚重的防護服,用如同頭髮絲一般粗細的導絲穿透患者皮膚,在影像設備的導引下,通過體內血管穿行至病灶部位,灌注藥物治療病症,讓患者得以通過最細微的創傷,獲得精準確切的療效。由於身著鉛衣又長時間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往往一臺手術結束時,他已經汗流浹背,浸溼了手術服。

54歲介入科大叔“剛”可披甲上陣,“柔”可血管繡花

唐愛軍表示,介入手術需要的不只是精湛的醫術,也要“手穩”、“心細”、“耐心”, 他能做到這幾點,固然離不開多年來在手術室裡的訓練與實戰,但同樣也得益於他最大的愛好——畫國畫。“繪畫與手術,都需要心靜手穩,都要做好細節。

從醫35年,醫治病人無數。儘管介入醫生在工作中要承擔的健康風險讓許多人心生恐懼,但在唐愛軍看來,能堅持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給患者帶來健康,一切付出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通訊員:段玲玲,李奇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