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走进国家调查 掀开“神秘面纱”

巴中:走进国家调查 掀开“神秘面纱”

座谈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巴中9月20日讯(陈连波)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油盐酱醋,逐笔、逐天、逐月记录家庭发生的每笔现金和实物帐收支状况,这些都是城乡居民收支调查的基础数据;无人机和空间遥感技术的应用,一改过去拉皮尺、穿水鞋的调查形象……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与巴中市政协联合举办第八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走进国家调查”活动,为公众揭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的“神秘面纱”。

“卖小白菜,50把,收入50元;卖芹菜,15把,15元……”“买线椒,0.5公斤,3.5元;走人户(生日送礼),200元……”在通江县杨柏乡邵家河村调查点,村民鲜跃明家的日常收入和开支情况,在《一体化住户调查现金和实物收支日记账》上展现得一清二楚。据介绍,杨柏乡邵家河村调查点属通江县十五个调查点之一,全县共有城镇点6个、农村点9个共有记账户150户。在巴中全市,这样的调查点一共有75个、记账户766户,其中,城镇点35个、356户,农村点40个、410户。

这些记账户所记录的原始数据就是四川省调查总队核定巴中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依据。这些调查点和记账户,都是国家统计局在完成抽点工作基础上,又按抽中点中所有城乡住户收入情况,随机抽取10-12户记账户,并组织逐笔、逐天、逐月记录家庭发生的每笔现金和实物帐收支状况。县(区)统计调查部门每月将各点记账户所记账目逐笔编码、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国家、省、市统计调查部门主要根据各地记账户所记收支情况,并适当参考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并据此审核认定该地区居民人均收支增长变化情况。

在通江县方山村,无人机和空间遥感技术等高科技应用更是让大家耳目一新。利用无人机及事先规划好的飞行航线,在70-100的高空对样方内种植的农作物及其它地物进行拍摄,产生76张高精度彩色照片,通过照片拼接、农作物自动识别等软件系统,生成一张60亩样方的全景照片,并自动生成每块地块的面积及作物类别,极大地减轻了实地调查工作和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

和方山村一样的监测点,在巴中全市范围内共有100个调查村、300个样方、18000亩耕地。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副队长孙劲松告诉记者,巴中市三县两区均为粮食大县,该项监测主要是对全市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推算粮食总产量。目前,巴中市已经开始采用遥感测量方法,全面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手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互联网对调查样方进行数据采集,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调查体系。

据介绍,巴中调查队成立于2007年3月,是由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政府统计调查机构,肩负着巴中市重要民生指标的调查工作,包括城乡居民收入调查、贫困监测、粮食大县监测、生猪调出大县监测、价格调查、采购经理调查、“四下企业”监测、社情民意调查等。近年来,该调查队依法履行国家统计调查职能,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独立上报调查结果,是国家统计局在巴中实施抽样调查的主体单位。

巴中:走进国家调查 掀开“神秘面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