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私募证券产品业绩差,还不停发新产品?

为什么有些私募证券产品业绩差,还不停发新产品?

此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现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有些私募证券产品业绩差,还不停发新产品?

这张图简单描述了大部分私募基金公司是怎样成长的

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

我们先来讲讲图中走红色那条线,可以看出红色线在净值提升后不断的发产品,很多人就会问了这是为什么呀?其实道理很简单:

1、主要就是营造出一种销售很火爆、产品线很全、很受投资者欢迎的场面,即使每个产品规模都很小,让投资者误以为产品很抢手;

2、还有就是现在有的机构是与不同的代销渠道合作的,相当于做定制,假设在某券商代销,之前的产品可能不太匹配营业部的客户特征,就单独再制定一个产品结构和产品要素。

3、现在基金业协会动不动啥时候就窗口指导说这个结构不能做了,所以趁着能发产品,多准备几个壳儿,要是万一哪天再出个新规,至少还有个新老划断,限期整改,即使调整产品方向就可以了。

但是作为投资人,只要业绩好,我并不在乎优秀的团队发了多少支产品,我只会在乎我购买的这支净值是否增长、投资策略

我们再来看看图中的绿色线路,基金的净值能力在下降,但是无论是业绩有没有回升都会发新的产品,大家可能会疑问为什么产品净值那么差,还是一直不断在重发产品?

其实可以把这个看成是概率学问题:假如每年盈利的概率会50%,假如一年发布8只基金,第二年就有4只基金赚钱,那么第三年就是2只基金赚钱。OK那么好了,即使一开始的业绩很烂,但是我多发产品呀,说不定就有一支标杆基金呢?其后续的N号基金差也是不碍事的,我到时候拿标杆基金说事就行了

不得不说有些投资者是韭菜,绿绿的韭菜,很容易就被收割了,选一两只明星产品给你看下业绩,你就信了。很可能其他的产品都亏的很惨兮兮,你也不知道。选择私募产品,最好的就是先在同行内问问口碑如何。我个人觉得吧,不要轻易相信什么奖项,排名,说不定有暗箱操作呢。

对于走绿色线的基金,应当警惕,时间一长,这样的公司自然都被市场淘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