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盒馬的新零售邏輯

侯毅:盒馬的新零售邏輯​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已經成為新零售的標誌性公司。盒馬的邏輯,是通過線下門店加線上App的方式,來覆蓋門店周圍三公里範圍內的消費者,然後,通過一個個門店,編織成一張網絡,最終覆蓋所有核心用戶群。在盒馬CEO侯毅看來,盒馬要做的是三公里生活服務平臺,因此,它未來會跟美團成為競爭對手,因為美團也把自己定位為生活服務平臺。

在接受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採訪時,盒馬CEO侯毅還原了當時阿里巴巴決定做盒馬的過程和邏輯。

2015年,在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討論的過程中,他們首先確定了要以生鮮電商這個品類作為切入口。原因是,生鮮在2014年時,電商滲透率只有1%左右。生鮮很難通過電商交付,它是非標品、保質期很短因此損耗會很高,而且買生鮮是一個即時需求,對配送時間要求很高。生鮮因此成為電商的藍海。
侯毅:盒馬的新零售邏輯

確定了這個問題之後。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就是:

第一,在物流上,是否可以做到迅速送達,盒馬現在提出的是30分鐘,侯毅認為可以做到,而且,中國的大賣場超市也證明了零售業可以完成生鮮所有品類的供應;

第二,成本是否可控。侯毅之前一直在京東工作,京東從配送站到三公里內,常溫配送成本是四塊多一點。通過常溫的方法做冷鏈,理論上也可以把成本做到四塊到五塊之間。如果客單價做到50塊以上,毛利率做到20%,那麼就可以覆蓋物流的成本;

第三,是開店還是建倉。包括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採用的是前置倉策略,也就是把倉庫建到市區各個小區來靠近用戶。但是盒馬決定要開店。因為前置倉的問題是,倉庫不可能有線下流量,用戶不可能到倉庫去買東西,必須要線上導流;

第四,決定開店之後,是做餐飲,還是簡單地做賣場。做餐飲是一個很重的生意,但是餐飲的好處是,能帶來線下流量。盒馬最後採用的方式是,把餐飲外包給商家。

最初在討論時,張勇和侯毅確定了衡量盒馬成敗的兩個指標。一個指標是,線上的訂單一定比線下門店的訂單要多,另一個指標是,要能夠盈利。侯毅說,今天,這兩個指標都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