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業主我支持多收「砸牆費」

我是業主我支持多收“砸牆費”

“砸牆費”其實是建築垃圾清運費。物業公司收取“砸牆費”,在很多地方是有很大爭議的,有人認為建築垃圾清運費已經包含在裝修垃圾清運費裡了,因此再收是不對的。但本人以小區業主和小區業委會主任的角度認為,其實這個是完全錯誤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小區裝修並不是每家都會砸牆的,很多就是在原結構的基礎上簡單裝修,這樣,產生的裝修垃圾並不多。但是,如果把“砸牆費”包含在了裝修垃圾清運費裡了,物業公司進行綜合的清運成本核算後,就會把砸敲牆等產生的這些建築垃圾,碎磚塊、碎的混凝土塊等的清運成本,平攤到不砸牆裝修的業主身上,也就是讓不砸牆的業主為砸牆的業主買單了,這個是非常不公平的。要知道,建築垃圾的清運成本是很高的,因為物業公司找的是“泥頭車”,而泥頭車白天是不允許進城的,要交費辦理入城許可證等等,而且還經常會被交警、路政、城管、環保等相關部門罰款,而這些罰款的成本,最後也是會平攤到所有裝修業主身上的。但是,有極少部分裝修房,砸掉的牆體是很多的,以我所在的小區為例,有小部分裝修業主,甚至拆了兩面牆,三面牆,他們的這些垃圾清運費卻平攤到了未砸牆的業主身上,這絕對是不公平的。這就如同用電用水一樣,怎麼能平均呢,每家用的多,自然就應該多交水電費。

我是業主我支持多收“砸牆費”

砸牆垃圾量

另外一點是,如果是高樓電梯房,清運這些碎磚塊、碎混凝土塊,其重量要比簡單裝修的高出幾倍甚至十倍以上,就必然耗用大量電力,而且對電梯的損害也是很大的,這些看不見的成本是不應該攤到不砸牆的業主身上的。況且,砸牆對鄰里的影響也遠遠比不砸牆裝修的影響大得多。

另外一點就是,不管怎麼樣,砸牆終歸是對建築的整體有影響的,雖然被砸的牆不是承重牆,但砸牆清運了牆體後,總歸是對整幢建築產生了不平衡,對整幢建築都築成了潛在的危害。根據砸牆面積來收取垃圾清運費了,客觀上也能讓裝修業主儘量少砸牆,甚至不砸牆,這才是正道。

我是業主我支持多收“砸牆費”

非砸牆垃圾量

再從社會的角度看,砸牆後所產生的建築垃圾在一個城市裡是很巨大的,對環境的汙染也是不容忽視的。綜合來看,我反而更支持對砸牆裝修多收費,重收費。

正確的做法是,物業收取裝修垃圾清運費應該以未砸牆產生的垃圾為基數,確定一個基準收費,之後,再根據各家裝修時,砸牆後產生的建築垃圾來收費,一般是按平方米計算,砸的多了,自然應該多交一些。不砸牆了,自然就只交最小基數。當然,城市小,運距就短,少收一些。城市大了,因為要運出城外,運距也肯定長,況且垃圾佔用地也是要出錢買的,費用肯定就會高一些。

我是業主我支持多收“砸牆費”

連外牆都砸成這樣了

當然,最理想的辦法是什麼呢?那就是開發商在整幢建築框架建蓋好,在還沒有砌各戶的隔牆前,就提高服務意識,將圖紙對各自業主,提前向業主介紹情況,業主不需要的砸就不要再砌上去,以免費時費力費材料費人力成本費金錢,最後業主不滿意又用花費巨大的成本把它破壞了而產生大量建築垃圾。如果開發商有良心,對不砌的牆體,還可以根據其成本,適當給予購房者優惠,這才是一個發展方向。現階段很多開發商做不到這一步,但我相信,將來購房剛需下降後,為了爭搶購房者,降低建設成本,聰明的開發商是會向這一個方向發展的。

有不同意見者,可以在評論區裡和本人討論甚至爭辯,也請關注“銳眼說小區”,我在裡面以業委會主任的角度寫了很多有關小區的各種情況介紹,經驗總結等,目的就是和有志於小區和諧建設的朋友們一起探討小區人文建設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