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通訊線技術獲評「國際領先」,格力加速多聯機智能化發展

5月16日舉行的“新時代·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2018再啟航” 夢想盛典上,格力電器自主研發、近日被鑑定為“國際領先”的“基於G-PLC無通訊線纜的多聯機系統”正式對外發布。至此,格力已攬下24項“國際領先”技術。

無通訊線技術獲評“國際領先”,格力加速多聯機智能化發展

“這裡面融入了大量5G時代的先進技術,對多聯機行業甚至對智能家居都會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它是對傳統物聯網系統的一個拓展,也是對新一代物聯網的一個有益嘗試,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在該項技術的鑑定會上,鑑定專家組成員、重慶大學教授胡致遠如是評價道。

另闢蹊徑 “借線鋪網”

近年來,家庭多聯機因裝修美觀、多樣的風口選擇、更強的舒適性而被越來越多的家庭青睞,因此多聯機的國內市場佔比較大且增長趨勢迅猛。但相較於分體機來講,多聯機安裝門檻高的特點限制了一些用戶的選擇,因為安裝時要在房屋裝修之前預埋通訊線,在進行維護保養的時候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能開發出一款可以不用預埋專用通訊線的多聯機,不僅可以簡化安裝流程並降低施工、維護難度,還能為消費者節省下通訊線的耗材費用,降低安裝機組的門檻。實現多聯機的無通訊線化不僅是多聯機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也將使得消費者在面臨日後的消費升級和構建智能家居生活時領先一步。

據瞭解,近年來也有一些企業研發“無線多聯”技術,但在多聯機的應用範疇內,以WiFi、ZigBee為代表的現有無線通訊技術信號穿牆力弱、易受射頻干擾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因此不具有大批量應用的前景。

針對這一現狀,格力研發團隊潛心在通訊領域深入研究,最終自主研發出了基於G-PLC無通訊線纜的多聯機系統。G-PLC技術利用現有的公共電源網絡作為通訊介質,將信號在規定的帶寬內耦合至電力線中,由此賦予了家庭多聯機無通訊線纜的整機解決方案,實現了“有電就有網絡”,無需額外佈線,隨電纜佈置“即插即用”,覆蓋能力強等目標。

鑑定會上,胡致遠表示:“十多年前,PLC電力線載波通訊技術是歐洲在掌握,幾年前華為也推出了用在電力集抄系統的寬帶PLC,這次格力研發的電力載波技術則是適合工業環境,它能夠保證實時性、可靠性、相當於開創了一個新領域的電力載波通訊技術”。

三大技術為智能化家居提供可能

據瞭解,現有的電力載波技術對發射功率有相關要求,而超遠距離(電錶)或者高速(電力貓)應用的發射功率均遠超家電行業EMC標準要求且不具備信道調整能力。因此,要想將該項技術在空調領域應用,就必須在其發射功率、信道適應能力上做改進。為了使電力載波技術的發射功率適應國家標準要求,格力提出了全球獨創的基於自適應擴頻的電力線載波通訊(G-PLC)技術,並聯合芯片廠家開發出了全球首款超低功率譜密度的G-PLC芯片。通過對大量的多聯機背景噪聲研究及建模分析,結合獨特的自適應擴頻及調整技術,使得疊加的干擾在限定範圍之內。該技術在抗干擾力、靈活度、可靠性上有了大幅提高,一舉解決了現有電力載波技術無法滿足空調EMC要求的巨大難題。

另一個難題是傳統多聯機在安裝使用時,可以用通訊線的線路組接來區分冷媒線路,但無通訊線多聯機系統由於省去了通訊線,加之多聯機節點較多、安裝複雜,手動配置組網的方式無法使用,因此,如何組網也是該系統需要解決的難題。這個難題,格力提出了一種無通訊線多聯機系統自適應組網技術(包括多冷媒系統自組網技術和組網正確性智能判斷技術)。該技術通過自動生成的全網唯一網絡標示和鑑權體系實現自適應組網,同時採取獨特的智能判斷技術確保通訊系統和冷媒管物理連接系統的一致性。

此外,無通訊線系統和有通訊線系統最大的區別在於公用信道和專用信道,專用信道性能優先(速率、吞吐量、滿帶寬),電力線等公用信道共性強幹擾、時變性強,由於兼顧系統實時性和帶寬利用率的前提下確保數據的可靠傳輸很重要,該項目首次提出了無通訊線多聯機的高壓縮比數據可靠傳輸技術,極大地提升了網絡容量以及抗干擾能力,保證了機組的高效穩定運行。

在鑑定會上,不少專家都表示,這一技術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尤其對推進工程建設方面的技術進步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大力推廣。而在未來的發展中,無通訊線化的模式也將加速多聯機智能化、便捷化的趨勢,為其融入智能家居打下良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