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創業者的奮鬥史,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2016年7月,這名創業者負債近100萬,走投無路。當時在一家創業公司,作為技術負責人,做一個快消品B2B平臺。

2016年1月,投資人突然撤資了;為了養活技術團隊,以及支撐公司繼續運轉,一下子就陷進去了。

我們當時在成都市場做得挺好的,客戶有近2000家。

其實,我就是一個技術負責人,朋友介紹來這家公司的,怎麼就突然就負債累累了?但當時也沒有想那麼多,就是不想放棄團隊,不想看著Boss這麼焦慮。

因為一加入團隊,Boss就給我10%的股份(口頭上的),我說那我就拿開發人員薪水吧,13K,竟然這個13K薪水也只拿了幾個月,就倒貼了近百萬。

亞馬遜創業者的奮鬥史,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記得最困難的8月,我經常早上5點多就莫名醒了,一身汗,一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著這兩天信用卡到期,該怎麼還。我也不好意思向不瞭解我項目的朋友講,甚至我老婆都不知道我公司破產了。

我當時有4個POS機套現,那半年,前後流水近兩百萬,拆東牆補西牆。

2016年7月初,一位深圳多年的朋友電話找我,他當時做亞馬遜已經風生水起,28歲,一年銷售額預計5000萬人民幣。

他說,可以試試亞馬遜關鍵詞排名,也就是通過刷流量方式,把關鍵詞推到首頁。

我當時對亞馬遜一竅不通,不過,因為做了近8年的電商技術和產品,覺得可以一試。

我們技術團隊,約10人,當時在接外包的活謀生,我抽出其中一位技術最牛的,開始研究刷關鍵詞技術。

大概1周多,我們爬蟲就寫好了,再過一週,我們發現關鍵詞竟然神奇上首頁了。

距離開始寫爬蟲大概3周,我們將朋友提供的近100詞,70%以上都推到了首頁,很多在首頁前3位,我覺得很神奇。

於是,我們繼續優化爬蟲算法以及採購更多代理IP,並且開發了一個關鍵詞排名的管理系統。大概在8月底,我們就開始對外營業了。

這位朋友幫我介紹了第一位客戶,3萬元包一個月,大概有近300詞,不用保證上首頁。大概2周左右,這些詞就陸陸續續都上首頁了,概率有80%以上。不過最大的詞,如iphone 6 case,效果並不明顯,主要是中小詞。

這3萬塊,我分50%,基本上夠買服務器和代理了。大概在2016年9月4日,我們在百度上開始投廣告,開始的廣告詞也是這位朋友幫我設置的,我真的是一竅不通。

第二天,我們就有用戶註冊、充值,1000/2000的充,並且提交的詞,一般5-10個,至少有70%以上上首頁,一般是3-5天。

我們在百度上,大概一天燒180元左右,帶來100次左右點擊,但足夠讓我們活下去,QQ諮詢和電話逐漸多了。

11月初,我們客服已經忙不過來了,不過所有客服都是我一個人,我也負責產品升級、後臺關鍵詞運營,反正公司就只有我,再加上兩位技術,其中一位是兼職做。

這時候一個月已經有近10萬的充值了。團隊工資開始有了著落。

因為那個外包 項目一期、二期已經完工,甲方老闆很認可我們,在談三期的開發。

我說,要不這樣,你把團隊養著,發工資就行。其實一期和二期,我們也賺得很少,因為本來我們就不是為了做外包的,有個客戶願意出錢養著團隊就很不錯了。

於是,我和所有同事說,從這個月開始,我負擔3人的薪水,其它人工資由甲方負責,以前負債的近3個月工資封存,等公司或我以後有錢再還大家。

於是,從11月起,我們開始止損了,我的負債再也沒有擴大。

一直到外包項目終止,以及到現在,我們再也沒有欠發、遲發員工工資。

即使在公司最困難的2016年2月到8月,我也是每個月給他們發一些工資(借錢、項目款和信用卡套現)。

到11月初,因為業內做亞馬遜關鍵詞上首頁的地下公司逐漸增多,亞馬遜反作弊也越來越強了。

突然有一天,我們的流量,從最開始90%注入,到一週後只有5%能夠注入,其它都被亞馬遜攔截了。

等我們確認問題時,流量已經基本失效,因為這時候很多客戶在投訴。

那一兩週,我基本上沒有在晚上11點前掛電話的,我一時束手無策,但這種壓力我沒有傳給那位核心技術人員,因為焦慮不會讓他更快。

大概一週後,我們越獄成功了。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有超過500詞上了首頁,最多一天有80多詞。每天早上一起來,我趕緊去書房打開電腦,發現前1-2頁都是昨晚上首頁的。

期間,我們一直在優化算法及系統,兩位開發人員,以及我,基本上沒有在晚上12點前睡覺的。

因為一直拉不到投資,原創業公司基本上已經解散了,原業務團隊被一家在成都開展本地市場的公司收購,我們當時的1000平米辦公室,也因為租約到期,我們徹底成了無家可歸的人。

我們技術團隊,原外包開發人員,入駐到甲方公司上班。而我,因為沒有辦公場地,就只能在家幹活。

期間,我叫上一位業務部同事一起做亞馬遜,於是,我和他,在我家那8平米的書房,呆了整整3個月。我負責電話客服、產品升級、關鍵詞運營,他負責QQ客服。

但亞馬遜的封堵,從11月開始,就再也沒有中斷過,最嚴厲的一次,是2017年元旦前後那兩週,似乎我們系統有亞馬遜臥底,今天封鎖明後天我們就解鎖,然後2天后又被封鎖(所有的訪問都是亞馬遜的反爬蟲驗證碼頁)。

這樣反覆了4-5次,然後亞馬遜就拿我們沒轍了,因為我們的訪問越來越像自然訪客了。

但這時候,我們的服務器成本一下子上去了,最多時有64臺服務器。

距離我們開始做亞馬遜關鍵詞上首頁業務,已經半年了。

亞馬遜創業者的奮鬥史,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後面的幾個月,我們業務逐漸穩定。

我也在逐漸償還我的債務,做亞馬遜開發的那兩位同事,也開始嚐到了甜頭,因為不光是工資正常發,我還拿出利潤的30%分給他們。

2017年6月,我的所有債務就還清了。

還記得那天傍晚,昏黃的路燈,下著小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還上了最後一筆借貸。

然後,我打開手機各借貸平臺,挨個確認我的借款記錄。我發現,我是真的都還清了。

此時,我心裡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平靜。

2016年春節前,第一次借錢給同事發薪水,到現在已經一年半了。因為一直都非常忙碌,感覺一晃過來了。

2017年7月,一天晚上,前Boss給我微信,說到還債的事情,我把Excel賬單發給了他,那都是以前一筆筆打給他私人賬戶的轉賬記錄(我沒有讓他開欠條)。我說,欠員工的那部分,你還或者我還,但欠我的那70萬,就不用還了。他說他會還的,但我沒有任何期待。

我之所以沒有當即幫員工還債,一是因為除了3位同事,其他人我早已結清。而其中2位同事,從亞馬遜分成中,基本上可以把債務抵消。

但後來和原Boss的一個合作項目,我優先把同事的負債結了。

我並沒有覺得損失什麼,如果不是因為公司出現危機,我們根本沒有機會進入亞馬遜;如果不是同事拼命加班加點,團結一心,亞馬遜業務不會有這麼順利。

而且,開展亞馬遜業務,都是用原創業公司的技術團隊。

後來所有事情的進展,都是按人性中最陽光的那一面發展的。

2017年5-7月,亞馬遜對關鍵詞排名的打擊,差不多是釜底抽薪了。

我們並沒有多少的反抗,因為我知道,以前我們之所以能夠越獄,是因為流量只要進入了,就有效,也就是我們一直在和亞馬遜的反爬蟲抗爭。

但現在,是一個黑洞,流量都進入了,但沒有權重,或者說權重很小。

我們無計可施。

在2017年春天,我就考慮過轉型,因為我知道這種黑科技隨時會猝死。

直到7月初,我們才下決心必須轉型。

於是,我讓原核心技術人員,全力投入新產品開發,我負責產品設計。

期間,我們的關鍵詞排名效果已經大不如以前,因為我們是按效果收費,也就是上到首頁才開始付費,然後維持首頁一天扣一天。

原來那些老客戶在繼續續費,更多的客戶卻在流失。我們停掉了所有對外的廣告,並且逐漸撤掉了官網的排名介紹入口(現在只有少量老客戶在用,效果就稍微好點)。

至此,我的亞馬遜創業之路,第一段就宣告結束了,距離我進入亞馬遜,整整一年。

總結起來,就三個詞:入行、還債、黑科技。

從開始構思新產品,到新產品上線,前後經歷了6個月。

2017年9月底,在十一長假的前兩天,我們的產品上線了:賣家精靈。

開始上線時,我們是發佈英文版,但經過兩週的嘗試,對海外推廣一無所成,無疾而終,我們又轉換了戰場:國內市場。

本來想激活做排名的那批老用戶,大概有3000位註冊用戶,但這個群體,和賣家精靈的目標群體重合度太低,一個追求短平快,一個側重於精細化運營。

亞馬遜創業者的奮鬥史,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於是,我們放棄了,做新客戶市場。我們知道國內市場有強敵,但我們也知道,國內市場產品都很弱,像紫鳥、數據脈、易麥寶、米庫等頭部公司,應該說,都處於1.0階段。

畢竟,它們起步也都是2016年6月左右(從百度指數和360趨勢可查),不到兩年。

其實,選擇這個市場,並不是我主動選擇的,而是無路可走。

原有業務在衰退,肯定會死亡,團隊要生存,每月開支有近二十萬。

因為對賣家精靈產品的不自信,也擔心收費後客戶投訴,當然更為了引流,我們在10月初推出中文版後,一直免費到2018年元旦。

在最瘋狂的2017年12月,我們流量已經達到業內No.2;

在線時長15分鐘,頁面打開數30,處於業內第一(可能真實的是12分鐘,15頁面,但也是業內第一),SimilarWeb公開可查。

我們期盼著,2018年開始收費,一定有很多人來,因為當時每天添加的關鍵詞監控就有好幾千。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我們等著收穫果實的時候,卻給我們當頭一棒,付費人數比我們預期少很多,而且以前大把大把添加關鍵詞的用戶,竟然棄我們而去。

隨著春節的到來,我們流量越來越少,登錄人數比起興盛時,已經落下過半。

有些焦慮,但更多的,是尋找原因和出路。

當SimilarWeb 2月份數據發佈(2月8日),我發現我們流量竟然還是業內第二,雖然大家都慘不忍睹。

當春節過後,賣家開始歸來,行業也開始回暖了,包括我們。

這時候,收入已經遠超支出了,但絕對數依然不太樂觀。

不只是我們,全行業應該都這樣,整個賣家軟件服務行業,都不太景氣,包括做ERP軟件最大的服務商店小秘,流量比我們高多少倍。

做賣家精靈已經大半年了,期間也發生了很多事,有灰心喪氣絕望過,但因為以前的慘痛創業經歷,似乎都算不上什麼,再說,從2016年11月起,我們一直是盈利的。

最後說說這個行業,國外市場已經有巨頭了,前三名的流量是國內前三的10倍,而國內市場應該至少還有5倍的增長空間。

因為國內才剛剛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而且軟件產品質量普遍較差,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

我並不害怕競爭,因為現在這個市場還遠沒有做起來,現在還不到搶蛋糕的時候,我們的滲透率都太低。

我並不忌諱在在文中提及那幾位友商,像數據脈和亞馬遜船長,我和他們老大電話談過交換流量;在我們站內黑板報,我們給數據脈的推廣文章一直都掛著,雖然我們一個月前就可以撤掉。喜歡就點擊關注並轉發吧 ! 如果大家不喜歡勿噴,可以在評論區交流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