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稀缺的時代里,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涵養問題,是社會新聞永恆的焦點。

它經常在公共場合給人帶來困擾,比如起得比公雞都早大跳廣場舞,火車上肆無忌憚公放視頻、用談兩個億生意的豪放嗓門講電話……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不管是精神上還是字面意義上)。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但是這個時代中的“涵養”問題,不只和文明素質有關。

另一個層面的涵養,指精神上更深層次的自我修養,反映著一個人的心性。整個社會中它的匱乏和歧途,或許正反映著年輕一代的選擇和價值觀。

其中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很多人在時代的風向中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當年輕人獲取資訊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帶來的效果反而是未經審慎思考就被誘人的表象所誤導

近些年的創業大潮就是一例,它用一步登天的故事誘惑著年輕人,卻很少清晰地展示其中的艱辛和陷阱。

不少人在自己還缺乏獨立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的能力時,就喜歡空談和畫大餅,自以為離發家致富差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再比如拋頭露面、名利雙收的網紅與主播行業,光鮮亮麗的外表讓它在95後中越來越被憧憬。

但太多人只看到了站在金字塔尖的網紅過著毫不費力的優裕生活,卻看不到那些底層小主播被經紀公司壓榨,充其量是給這浮華的現象做註腳。

我們往往是還沒來得及看清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就已經奮不顧身地投入到追求之中。

隨之而來的另一現象就是,大家都在跟著最響的聲音,一味追求那些同質化卻經不起推敲的表象——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這種盲目追求,有人是出於生存與發展的焦慮。

比如現在一些年輕父母,他們沒有時間喘息,只是一味拼命讓孩子擁有其他同齡人擁有的物質和經歷,沿著一條大家都在焦慮的軌道往下走。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有人則是用於填補精神上的某些空虛。

許多年輕人受困於現在盛行的消費主義風氣,對 “買買買”的生活方式深信不疑。他們誤以為只有不停地趕上消費的潮流,追求奢華的消費才是最應該做的。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不難發現,這些迷失了自我的隨波逐流,都反映了同一個社會現象:

在這個充滿假象的花花世界,很多人都缺乏經過審慎思考的生命涵養,來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獨立。

一直有人批評這個社會太浮躁,或許是在說,如今很少人有勇氣去審視自己在一個雜亂時代裡,真正適合、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想要擁有這種更強大的精神涵養並不容易,但也不是沒有榜樣可以依照。

最近有一檔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值得人靜下心來一看。它選擇了這個時代中有代表性的數位人物,比如翻譯家許淵衝、演員楊紫瓊、歌手趙雷等等,片中記錄了他們真實的生活與態度。

其中頗受年輕人喜愛、被視作偶像與榜樣的明星,他們的經歷與思考或許能給今天的年輕人一些啟發。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其中一位是“非典型明星”——陳坤。

從《金粉世家》風流英俊的大少爺金燕西,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到讓他以美顏盛世著稱的“廠花”這一角色,作品不多但都質量上乘,陳坤的道路看似是最為人豔羨的那種順風順水。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在“出名即正義”的成功學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陳坤本來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就像今天的許多人一樣,只要沿著大家都默認的、可以“成功”的路徑走下去,事半功倍。

但是在紀錄片的訪談中,他對主持人陳曉楠說,自己很早就察覺到了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成功來得太過容易,是有問題的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面對早早成名帶來的巨大關注和壓力,陳坤的解決辦法是在職業之外找到一個容身之所。

他嘗試過做圖書、做室內設計,但最終雷打不動堅持下來的,是始於2011年的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在紀錄片裡,陳坤不止是那個在時尚大片裡魅力十足的明星,在片場收放自如的男演員。

他還是一個在行走活動裡變得鬆弛但堅定的人,一個面對記者提問有關生命、價值和意義等等嚴肅問題時,會顯得過分嚴肅和嚴苛的人。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對很多明星來說,做公益不過是出錢換名聲而已。但陳坤對這項事業想得很清楚,就像是他人生蛻變的寫照:

有時言語很無力,還不如去掉矯飾,如實地呈現真實的狀態。不需要追隨和迎合、不需要演給誰看。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而且他達到這種心態,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自我反省和歷練。曾經他在做“行走的力量”時可能會考慮一些現實的因素,比如自己夠不夠紅,要不要捐出更多的錢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善心。

慢慢地這些心態也在改變。七年後他從中收穫的是一種坦然地、真實地面對生活的力量。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也正是因為這種坦然,讓他再回到自己的職業圈子面對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比如過氣、衰老)時能有更成熟健康的心態。

縱使有陳坤這樣的顏值,他也不可能永遠保有年輕時的英俊。但是他不會像其他同行一樣不肯承認自身條件的客觀變化,不肯改變現狀,反而終於擁有了這個年齡最自然的質感。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當人擁有了足夠充實和強大的內心來自處,時間在他身上留下的不會是恐懼和焦急,只會是沉澱後有著獨特魅力的個人涵養。

而陳坤所摸索出來的,不過是撥開冗雜迷茫的聲音,對自己誠實,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忠於自我。

這樣的心境,無論是在娛樂圈還是在當下的社會中,都並不多見。而陳坤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身體力行傳達出這樣的價值觀,無疑是浮躁風氣中的一股清流。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如果說陳坤像是過來人在展示他所累積的個人修養,那麼片中更能讓年輕人在當下有共鳴的,是同齡人、甚至年紀更小的易烊千璽。

易烊千璽在紀錄片中呈現出的,是一個年輕人在時代的誘惑和壓力下如何為自己做選擇。

他四五年前作為TFBOYS的一員走紅時,真的還只是個孩子。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時間過得飛快,他如今長成了一個稜角分明、眼神凌厲的少年,但畢竟也只是一個剛剛成人的年輕人。他每時每刻都揹負的包袱是,自己憑藉什麼東西成為千萬人追隨的時代偶像?

曾經的易烊千璽,的確只是一個被打造包裝出來的流行文化符號。

十三四歲便受到萬人矚目,他的一舉一動都要被團隊規訓,要多說話、多笑、時刻保持緊張;他為前程踏出的每一步都是被規劃好的,難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但到了十七八歲,正如同每個覺得終於能給自己做主的年輕人一樣,易烊千璽也開始找尋自己的方向。

有趣的是,他身上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好像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在外界的要求和自我的需求中找到一種平衡。

紀錄片中,他性格沉穩內向,連經紀人都評價他擁有不像這個年紀的成熟心智,他給自己安排的工作之多、之重也不像一個18歲的流量小生承受的強度;

但是在國外工作偶爾得到玩耍的縫隙,他依然還像個單純的小孩。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看待自己的事業,易烊千璽在訪談中出人意料地實誠:

他沒有展望自己以後會在演藝圈擁有多大的成就,反而已經很冷靜地想好了,如果以後狀況不那麼理想,他可能回去從事自己在圈外更喜歡的事情。這件事,他已經找到了苗頭,但現在還不能公之於眾。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這話粉絲聽了可能會傷心,但卻不必擔心。易烊千璽儘管理智如此,但還是對自己現階段的事業表現出了很高的專業性。

他承受著超出常人的壓力,有時會累到想罷工,但他還是會選擇揹著這份責任走下去。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當然,十七八歲的人談太多大道理和感悟不太現實,易烊千璽能表現出來的東西,都很樸素。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場,他說自己想專心做個演員,“以後能好好演戲”就行。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對於怎樣算“好好”,易烊千璽給自己的要求也顯出一種與年齡不符的冷靜和自省:帶著大明星的光環,得到的誇獎難免有水分,但他心裡總會有個很嚴格的聲音告訴他,你做的還不夠好。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能在充滿浮誇吹捧的圈子裡認識到關於自己的真相,不滿足於被虛假的聲音迷惑,這對於一個面對各種巨大誘惑的年輕人來說並不容易。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這也許源於他另一種清醒的認知:進入大人的世界後必須要慢慢成長,用實力說話。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他對自己的期望也不基於外部的成就,只問內心的踏實:“希望我能不讓自己失望”。一個擁有巨大優勢的年輕人如果能在當下守住這份清醒的自我認知,實屬難得。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至少在現在這個剛成年的年紀,他邁出的第一步還是很讓人欣慰的踏實:以文化課和專業課均列第一的成績被中央戲劇學院錄取。

涵養稀缺的時代裡,哪些明星可以做年輕人的榜樣?

易烊千璽的性格並不是天生適合做明星,卻成為流行偶像文化的產物,成長對於他來說像揹負著“楚門”式的責任。

儘管站在最容易讓人迷惑的位置上,他作為一個年輕人卻在盡力守好自己這塊陣地。

我們也因此從這些時代偶像身上能看到,涵養二字,有太多可以深究的東西了。

它不止是一個人文明禮貌的程度,更是一種深植於內心的自我修養。

陳坤和易烊千璽兩人,一個是歷經沉澱的前輩,一個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身上卻都閃耀著一個共同點:懂得給自己的內心留一些時間和空間,撥開大環境附加給人的浮誇與虛偽,真誠地對待自己的人生。保持清醒,也保持本心。

我們這些常常在各種流行浪潮中被衝昏頭腦的普通人,又何嘗不該常常這樣審視自己的生活?

或許這過程比他們要經歷的還更容易,畢竟我們面對的誘惑和阻礙和公眾人物相比是有限的。

無論是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的意義的普通人,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萬萬不能缺了這樣的涵養。否則,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只知道急功近利、華而不實的浮躁風氣裡,沒人願意靜下心來面對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