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思想言论中的局限与缺点有哪些?

伤心在所难免


梁文道的主要身份还是媒体人,经常要发表意见,言多必失,就算偶尔说错了,也不必苛责。

局限与缺点,只能就事论事,毕竟人的思想会不断改变,今天和昨天的认识不一样,明天和今天的又不一样,所以很难讨论,只能谈谈个人的感受。

就我所看到的梁文道的一些书、节目而言,个人的感觉如下:

首先,梁文道是受启蒙主义影响下的读书人

启蒙主义发端于法国大革命前,以后覆盖到整个知识领域,是现代世界的主流。启蒙主义形成了两大思想流派,其一是极权主义,其二是自由主义。

表面看,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充满矛盾的,但在精神层面上,二者有想通之处,即都认为理性至上,都坚持科学方法。

讲科学是没错的,但不能狭隘地理解科学。毕竟人类社会中很多东西是未知的,科学从不认为自己是绝对标准。可现实是,很多人混淆了经院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从而假借科学的名义,用逻辑去改造现实,从而给人间带来巨大灾难。想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样的工程主义方案,就是对科学的典型误用。

所以我们说,对启蒙主义应该有所警醒,尤其是当它一旦与人类的愚昧结合起来,可能走向理性迷狂。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上,写着“劳动创造自由”,这是自由主义也常使用的口号。

应该说,梁文道对这个学理路径是非常清楚的,也非常警惕过度夸张启蒙的价值,但他的一些书、一些节目中,还是呈现出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启蒙主义解释范式,往往用几个大词去套现实。

其实,真和梁文道本人接触,他自己还是很谨慎的,不知道为何落实到文字却有时相反,可能文章只有那么写才更博眼球吧。

梁文道喜欢模仿外国哲人,经常叼着烟斗出镜,他其实知道公共媒体中不应该刊登这种照片,给了青少年一个坏的榜样。

其次,基于对自由主义更全面的理解,梁文道在认识中常有不自觉的优越感

梁文道的教育背景相对宽松,以后在成长过程中也生活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但既没人特别捧他,也没太多人压制他。

进入内地后,他的名声鹊起,同时指责也多了起来,这让他产生一种感觉,认为内地社会不如香港成熟,其中的人更幼稚。所以他在不经意处,常有盛气凌人的东西,认为内地人的思考过时了、不切实际,而全部解决方案他都看到了。

这种掌握解决方案的错觉其实也源自启蒙主义的误解,社会真要有彻底的解决方案,那么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明明有方案,为什么不执行?于是产生怨恨之情。

很多批评者最后被自己的批评所吞噬,成为戾气的代言人,这是非常遗憾的。相比之下,梁文道修养要更好一点,此外,他努力说服自己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但事实上,梁文道的功利心强于常人,否则他就不会那么努力,也不会有时说谎(他说过哪些谎,我还是不点破为好)。

当然,人有进取心是件非常好的好事。

总之,梁文道表面很客气,但从内心中他是有优越感的,并不认为内地人和他是一回事,也不觉得内地人的想法很有趣,对于内地的创作、情感,他只是礼貌地表示尊重,而不会发自内心的欣赏。

其三,梁文道喜欢创造概念

比如知道分子、姿势分子、常识等。


媒体人喜欢炒概念,这无可厚非,但千万别用概念替代思考。比如常识,常识就是对的吗?在古代,太阳围着地球转也曾是常识,今天就被推翻了,今天的常识未必能适合将来。

梁文道坚信自己说的对,也确实,香港社会比内地社会要成熟,但理论不能脱离现实,不能从概念到概念,还是要深入社会一线去调查,梁文道无非是听听朋友怎么说,看看身边人的意见,就算完成自己的“调查”了,就能站在制高点上指点江山,这很容易把条条框框当成真理,并将其道德化,不允许任何人质疑和挑战。

应该承认,作为公众人物,梁文道的表现是不错的,他的修养与知识积累比许多公知要好,但他是万能知识分子,没有专业,什么都能解释,什么都能串起来,这个“通”很可能是一种幻觉,是哲学劫持科学精神的体现,即使犯了错误自己也不知道,这其实是另一种肤浅。

总之,只是个人看法,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


老虎他爹


局限和缺点都不是对思想的好的描述。任何人的思想都有局限,因为任何人的视野都有一定的范围。用缺点描述思想更是荒唐。如果我们承认思想的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就没有权利用缺点去描述别人思想中我们不喜欢的部分。我更喜欢用倾向这个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