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旋转

之美

上海自开埠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织相映,留下了无数独具魅力、风格各异的建筑遗产,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园洋房、公寓大,掩映于梧桐树之中、深藏于高墙背后、巡迹于寻常巷陌,不仅饱含着世间的万种风情,更凝聚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以及超越建筑本身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而那些极致的建筑美学,通过这些楼梯,完美地体现出来。

汾阳路79号花园住宅

该建筑现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住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为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风格,也兼具其他建筑风格。一种观点认为此建筑1905年建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建于1921-1922年,由万国储蓄会投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现番禺路129号邬达克纪念馆有邬达克后人提供的老照片)。并于20世纪20年代做过一段时间的总董府邸。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此处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址。上海解放初期,陈毅市长也曾在这居住过,1954年后,这里成为中苏友好协会机关的办公地点。1963年5月,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迁入这里。 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2年10月辟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汾阳路150号花园住宅

建于1919年前后,曾长期为荷兰籍犹太商人司比尔门(Michel Speelman)拥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私家花园住宅。三层高的建筑形体为方形和椭圆形结合,自东墙下直上二楼阳台有一条螺旋形大理石楼梯,南立面底层由8个台阶跃上统长露天平台,中间为宽敞的爱奥尼克柱式的大门廊。从外部看,白色立面的建筑犹如一架优雅白色钢琴,雍容典雅。抗战胜利后,白崇禧入住这里,因为房子以白色为主基调,主人又姓白,人们开始称为“白公馆”。1959—1974年,上海画院在此办公。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知名的“宝莱纳”德国餐厅曾开设在此。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太原路160号花园住宅

现今的太原路160号为瑞金宾馆太原别墅,是老上海最豪华的花园洋房之一。当时上海人称为“马歇尔公馆”,因为1945年冬至1947年春,美国的马歇尔将军作为总统杜鲁门的特使,下榻在此处调解国共两党和谈,直至失败回国。追根寻迹,这幢豪宅原是法国人狄百克(Comte du Pac)的私人花园别墅,称狄百克花园,是狄百克于1928年仿照法国路易十四皇宫建筑设计建造,1941年被岑德广购下,是一幢完整的法国晚期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整个别墅占地12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花园面积8780平方米。建筑属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宫邸式建筑风格。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巨鹿路675号花园住宅

建于1931年,是一幢宏伟庄重的仿欧洲古典希腊式的建筑。原为上海著名企业家刘吉生宅邸,由沪上著名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房主刘吉生又聘请邬氏好友、陶馥记老板陶桂林施工营造。两人合作的设计与营造真是珠联璧合,为此宅增彩。宅前有一座普绪赫雕塑(Psyche)喷泉,位于庭园的中轴线上,是整个庭园的灵魂。其中构思,与英国著名学院派画家莱顿的名画《普绪赫洗浴》有关。所以这座豪宅也被称为“爱神花园”。1947年,刘吉生全家迁居香港,只留下二女儿刘莲芝看家。1962年10月8日刘吉生在香港病逝。1952年,刘宅被房地产部门接收,后改为上海市作家协会。1999年,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石门一路315弄6号斜桥弄巨厦

1931年4月由邬达克设计,1932年12月竣工,三层独立住宅,外立面颇具西班牙风格。其英文名称为Mr.P.C.Woo's Residence。位于 “张园”的东侧,现今门牌是石门一路315弄6号,为公惠医院使用。这座大宅的相关资料较少,颇具神秘色彩。2015年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永福路52号花园住宅

建于1932年,住宅南向,高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立面均是鱼鳞状水泥拉毛米色墙面,平缓的筒瓦坡顶。哈沙德洋行设计,关于其曾经的住户除去传教士布哈德,还有其他多种说法,待考。整幢住宅建筑内部设计、装饰与室外空间的形象特色均一脉相承。1991年被列为上海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使用单位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投资100万元对其重新装修,基本保持原貌。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常熟路100弄10号花园住宅

1936年建成,建筑为砖混结构,高三层,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原为老上海地产大鳄陶如增(号善钟)家族旧宅。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被日伪株式会社接管,曾经作为“伪中储银行”办公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拨给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使用。上海解放后,同济大学医学院并入上海医科大学,该楼归上海歌剧舞剧院使用。 2005年入选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阳路170号花园住宅

建于1934年,钢混结构,4层数,占地面积2545平米,建筑面积1944平米。原为时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的贝祖诒的公馆。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为其子。但据程乃珊有文记述,此宅为贝润生为其幼子贝义奎而建。贝宅为中西合璧风格花园住宅,多处设计有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如铜钱、百寿、双龙戏珠等。花园为典型的苏州园林。1994年被列为了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愚园路1136弄31号花园住宅

建筑于1930年动工,1934年建成,原是前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的私邸,现为长宁区少年宫。这座豪华的花园洋房,由协隆洋行设计,设计师柳士英。占地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高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外形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好像一座城堡,但局部立面带有西班牙式建筑风貌,如同一座仙境中的琼楼玉宇,华美非凡。现有资料都显示,王伯群原妻子早亡,中年时与上海市教育局长的侄女、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结为夫妻,故建造此宅。抗战爆发,王保二人撤至大后方,上海沦陷后,汪伪时汪精卫曾在此居住,故又称“汪公馆”。抗战胜利后,此宅一度被军统占有,1947年保志宁回沪后将此宅大部出租给英国领事馆文化宣传处,自己于1948年底出走美国。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后,这座别墅始由部队机关使用,后作为长宁区区委办公室。1960年元旦,长宁区少年宫在此成立直至今日。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长乐路570弄蒲园

长乐路570弄1~9号的12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1942年竣工。这个“蒲园”得名于长乐路的旧称“蒲石路(Rue Bourgeat)”。设计师为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有独立式、双毗连式两种,平行排列,混合结构。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新闸路1321号刘晦之旧居

新闸路1321号,近陕西北路口,建于1934年前后。俗称“小校经阁”(内有八角形藏书楼和刘晦之的旧居两部分组成)。主人叫刘晦之(1879-1962),是李鸿章大儿子李经方的内弟(内弟,指妻子的弟弟)。“小校经阁”是上海滩现存唯一的一幢近代旧式私家藏书楼,同时,也是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的旧居。2005年入选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

密丹公寓(Midget Apartments),位于武康路湖南路口东北角。由法商赉安洋行设计, 1931年建成。其后曾长期为法比合资义品放款银行(Credit Foncier d'Extreme-Orient)资产。公寓占地93.33平方米,现代派建筑风格,兼具装饰艺术派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五层。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曾居住在此。1994年列入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衡山路700号衡山公寓

1934年建成。原名贝当公寓(Petain Apartments)因处在衡山路(原名贝当路)而得名。1943年随贝当路改名衡山路而更名为衡山公寓。公寓抗战期间一度为日商占有,1946年由国民政府苏浙皖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接受。公寓占地258平方米,高六层,为砖混结构,平顶,平面呈长方形。公寓为现代派风格,细部装饰具装饰艺术特征。2005年入选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现为住宅楼。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淮海中路449-479号培文公寓

培恩公寓(Bearn Apartments),亦名为培文公寓和皮恩公寓,位于淮海中路重庆南路路口,现底层为百联集团下属的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公寓大楼建于1930年,赉安洋行设计。建成初期为旅沪法籍居民产业,后为孔祥熙所购。1994年成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公寓外观采用装饰艺术风格,采用清水红砖装饰立面。公寓共由两幢建筑组成,主体为沿街建造的长体型公寓,为6层钢筋水泥结构,中部高9层,顶部设有旗杆。辅楼高4层,后加盖为5层。公寓占地5200平方米。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复兴西路91-93号良友公寓

建于1936年,位于复兴西路永福路口,另一个门牌为永福路68号,六层公寓建筑,外立面简洁,部分细节带有装饰艺术风格。其他相关资料鲜见。2015年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重庆南路185号重庆公寓

重庆公寓旧称吕班公寓,位于重庆南路185号,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路口。公寓建成于1931年,因坐落于当时的吕班路(Avenue Dubail今重庆南路),而得其旧名吕班公寓。1929年至1931年,美国记者、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曾居住于此。1999年,重庆公寓入选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茂名南路110号、112、124号 爱达公寓、钟和公寓

这是两处紧挨着的老式公寓建筑,110号没有细节资料。茂名南路112、124号原为希勒公寓,法商赉安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20世纪30年代建造。外立朝东面,平面为矩形,贴有浅米色面砖,窗洞周围做仿石装饰线脚,阳台出挑较大,形式简洁,现代派风格,现称钟和公寓,占地面积925平方米,建筑面积2868平方米。2005年入选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1932年,跑马总会拆除了旧屋,花费200万两白银,由英资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重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100多米长,4层高的新楼,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外观属于古典主义造型,外墙是红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有塔什干式柱廊。前面设有看台,西北转角处有一座8层高的钟楼,高达53米。1951年8月28日,上海军管会宣布收回跑马厅。9月,上海市政府将跑马厅改建成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1954年5月31日,跑马总会所有建筑物由人民政府接管,跑马总会大楼改为上海图书馆。1997年,上海图书馆迁至淮海中路新馆。1989年该楼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美术馆进驻原跑马总会大楼,2012年迁出。2017年起,该楼成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址。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淮海中路雁荡路口永业大楼

原名杨氏公寓(Young Apartments)位于淮海中路雁荡路西北隅,1933年竣工。现门牌号为雁荡路10弄1—4号。大楼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266平方米,建筑面积10391平方米,由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建筑平面沿雁荡路为L形。底层设有19个商铺位和4个公寓出入口,另有一个汽车出入库。其标准层由4个大单元组成,各有专用电梯及垃圾道。1994年被列为了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京西路801-803号同孚大楼

同孚大楼(Yates Apartments),曾更名为吴江大楼。位于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口。在1935年由中国银行出资建设。大楼因地处同孚路(Yates Road,今石门一路)上,故得名。建筑由陆谦受、吴景奇设计,大昌建筑公司承建,于1936年竣工。大楼,巧妙借助地形,为一幢半月形的公寓,共9层,高34.45米,建筑面积2887平方米,并设有电梯。为现代主义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贴深褐式面砖,立面强调横线条处理。曾为中国银行西区分行,1994年被列为了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泰安路20号迪瑞公寓

这栋老公寓的相关资料非常少,公寓的英文名称都无法核实,也有被称为白俄罗斯公寓,建于20世纪30年代,外表简洁,兼有装饰艺术风格,但是它的楼梯却极具特色。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京东路20号和平饭店

曾名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华懋饭店(Cathay Hotel ),今为和平饭店北楼。由当时维克多·沙逊拥有的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兴建的一幢9层大楼(局部13层),建成时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委托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 1929年建成。有装饰艺术的风格。其占地4622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立面用简洁的垂直线条处理,腰线及檐部处饰有花纹雕塑,是当时在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派”的设计手法。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优秀的建筑作品可以使城市空间中的人为因素和资源环境有机的融合,在提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使人们居住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上述这二十余处历史保护建筑和其中的各种细节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END

本篇图片由 邱力立先生 拍摄 特此鸣谢

文字资料:《上海住宅建设志》《上海名建筑志》等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您默默点赞和热情转发是对我们最大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