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海」建築美學|這是樓梯,更是老房子的靈魂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旋轉

之美

上海自開埠以來的一個半世紀多的時間裡,中西方文化在這裡交織相映,留下了無數獨具魅力、風格各異的建築遺產,享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美譽。這些千姿百態的花園洋房、公寓大,掩映於梧桐樹之中、深藏於高牆背後、巡跡於尋常巷陌,不僅飽含著世間的萬種風情,更凝聚著近代中國的歷史風雲以及超越建築本身的歷史內涵和價值。而那些極致的建築美學,通過這些樓梯,完美地體現出來。

汾陽路79號花園住宅

該建築現為上海市工藝美術博物館。住宅面積達1500平方米,為法國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也兼具其他建築風格。一種觀點認為此建築1905年建成。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建於1921-1922年,由萬國儲蓄會投資,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現番禺路129號鄔達克紀念館有鄔達克後人提供的老照片)。並於20世紀20年代做過一段時間的總董府邸。抗日戰爭勝利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將此處作為亞太地區第一任辦公地址。上海解放初期,陳毅市長也曾在這居住過,1954年後,這裡成為中蘇友好協會機關的辦公地點。1963年5月,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遷入這裡。 1989年被評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02年10月闢為上海市工藝美術博物館。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汾陽路150號花園住宅

建於1919年前後,曾長期為荷蘭籍猶太商人司比爾門(Michel Speelman)擁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私家花園住宅。三層高的建築形體為方形和橢圓形結合,自東牆下直上二樓陽臺有一條螺旋形大理石樓梯,南立面底層由8個臺階躍上統長露天平臺,中間為寬敞的愛奧尼克柱式的大門廊。從外部看,白色立面的建築猶如一架優雅白色鋼琴,雍容典雅。抗戰勝利後,白崇禧入住這裡,因為房子以白色為主基調,主人又姓白,人們開始稱為“白公館”。1959—1974年,上海畫院在此辦公。改革開放之後,上海知名的“寶萊納”德國餐廳曾開設在此。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太原路160號花園住宅

現今的太原路160號為瑞金賓館太原別墅,是老上海最豪華的花園洋房之一。當時上海人稱為“馬歇爾公館”,因為1945年冬至1947年春,美國的馬歇爾將軍作為總統杜魯門的特使,下榻在此處調解國共兩黨和談,直至失敗回國。追根尋跡,這幢豪宅原是法國人狄百克(Comte du Pac)的私人花園別墅,稱狄百克花園,是狄百克於1928年仿照法國路易十四皇宮建築設計建造,1941年被岑德廣購下,是一幢完整的法國晚期文藝復興式花園住宅。整個別墅佔地1268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花園面積8780平方米。建築屬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宮邸式建築風格。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鉅鹿路675號花園住宅

建於1931年,是一幢宏偉莊重的仿歐洲古典希臘式的建築。原為上海著名企業家劉吉生宅邸,由滬上著名匈牙利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房主劉吉生又聘請鄔氏好友、陶馥記老闆陶桂林施工營造。兩人合作的設計與營造真是珠聯璧合,為此宅增彩。宅前有一座普緒赫雕塑(Psyche)噴泉,位於庭園的中軸線上,是整個庭園的靈魂。其中構思,與英國著名學院派畫家萊頓的名畫《普緒赫洗浴》有關。所以這座豪宅也被稱為“愛神花園”。1947年,劉吉生全家遷居香港,只留下二女兒劉蓮芝看家。1962年10月8日劉吉生在香港病逝。1952年,劉宅被房地產部門接收,後改為上海市作家協會。1999年,該建築被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石門一路315弄6號斜橋弄巨廈

1931年4月由鄔達克設計,1932年12月竣工,三層獨立住宅,外立面頗具西班牙風格。其英文名稱為Mr.P.C.Woo's Residence。位於 “張園”的東側,現今門牌是石門一路315弄6號,為公惠醫院使用。這座大宅的相關資料較少,頗具神秘色彩。2015年列入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永福路52號花園住宅

建於1932年,住宅南向,高2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園洋房。立面均是魚鱗狀水泥拉毛米色牆面,平緩的筒瓦坡頂。哈沙德洋行設計,關於其曾經的住戶除去傳教士布哈德,還有其他多種說法,待考。整幢住宅建築內部設計、裝飾與室外空間的形象特色均一脈相承。1991年被列為上海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後期,使用單位上海電影(集團)公司投資100萬元對其重新裝修,基本保持原貌。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常熟路100弄10號花園住宅

1936年建成,建築為磚混結構,高三層,屬新古典主義風格。原為老上海地產大鱷陶如增(號善鍾)家族舊宅。1941年太平洋戰爭後,被日偽株式會社接管,曾經作為“偽中儲銀行”辦公地。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撥給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使用。上海解放後,同濟大學醫學院併入上海醫科大學,該樓歸上海歌劇舞劇院使用。 2005年入選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陽路170號花園住宅

建於1934年,鋼混結構,4層數,佔地面積2545平米,建築面積1944平米。原為時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的貝祖詒的公館。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為其子。但據程乃珊有文記述,此宅為貝潤生為其幼子貝義奎而建。貝宅為中西合璧風格花園住宅,多處設計有中國傳統裝飾圖案,如銅錢、百壽、雙龍戲珠等。花園為典型的蘇州園林。1994年被列為了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愚園路1136弄31號花園住宅

建築於1930年動工,1934年建成,原是前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王伯群的私邸,現為長寧區少年宮。這座豪華的花園洋房,由協隆洋行設計,設計師柳士英。佔地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30平方米,高3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該建築外形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哥特式,好像一座城堡,但局部立面帶有西班牙式建築風貌,如同一座仙境中的瓊樓玉宇,華美非凡。現有資料都顯示,王伯群原妻子早亡,中年時與上海市教育局長的侄女、大夏大學校花保志寧結為夫妻,故建造此宅。抗戰爆發,王保二人撤至大後方,上海淪陷後,汪偽時汪精衛曾在此居住,故又稱“汪公館”。抗戰勝利後,此宅一度被軍統佔有,1947年保志寧回滬後將此宅大部出租給英國領事館文化宣傳處,自己於1948年底出走美國。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後,這座別墅始由部隊機關使用,後作為長寧區區委辦公室。1960年元旦,長寧區少年宮在此成立直至今日。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長樂路570弄蒲園

長樂路570弄1~9號的12幢西班牙式花園洋房,1942年竣工。這個“蒲園”得名於長樂路的舊稱“蒲石路(Rue Bourgeat)”。設計師為中國第一代女建築師張玉泉,有獨立式、雙毗連式兩種,平行排列,混合結構。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新閘路1321號劉晦之舊居

新閘路1321號,近陝西北路口,建於1934年前後。俗稱“小校經閣”(內有八角形藏書樓和劉晦之的舊居兩部分組成)。主人叫劉晦之(1879-1962),是李鴻章大兒子李經方的內弟(內弟,指妻子的弟弟)。“小校經閣”是上海灘現存唯一的一幢近代舊式私家藏書樓,同時,也是民國銀行家、收藏家劉晦之的舊居。2005年入選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武康路115號密丹公寓

密丹公寓(Midget Apartments),位於武康路湖南路口東北角。由法商賚安洋行設計, 1931年建成。其後曾長期為法比合資義品放款銀行(Credit Foncier d'Extreme-Orient)資產。公寓佔地93.33平方米,現代派建築風格,兼具裝飾藝術派風格,鋼筋混凝土結構,共五層。著名錶演藝術家孫道臨曾居住在此。1994年列入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衡山路700號衡山公寓

1934年建成。原名貝當公寓(Petain Apartments)因處在衡山路(原名貝當路)而得名。1943年隨貝當路改名衡山路而更名為衡山公寓。公寓抗戰期間一度為日商佔有,1946年由國民政府蘇浙皖區敵偽產業處理局接受。公寓佔地258平方米,高六層,為磚混結構,平頂,平面呈長方形。公寓為現代派風格,細部裝飾具裝飾藝術特徵。2005年入選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現為住宅樓。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淮海中路449-479號培文公寓

培恩公寓(Bearn Apartments),亦名為培文公寓和皮恩公寓,位於淮海中路重慶南路路口,現底層為百聯集團下屬的上海市婦女用品商店。公寓大樓建於1930年,賚安洋行設計。建成初期為旅滬法籍居民產業,後為孔祥熙所購。1994年成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公寓外觀採用裝飾藝術風格,採用清水紅磚裝飾立面。公寓共由兩幢建築組成,主體為沿街建造的長體型公寓,為6層鋼筋水泥結構,中部高9層,頂部設有旗杆。輔樓高4層,後加蓋為5層。公寓佔地5200平方米。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復興西路91-93號良友公寓

建於1936年,位於復興西路永福路口,另一個門牌為永福路68號,六層公寓建築,外立面簡潔,部分細節帶有裝飾藝術風格。其他相關資料鮮見。2015年列入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重慶南路185號重慶公寓

重慶公寓舊稱呂班公寓,位於重慶南路185號,復興中路重慶南路路口。公寓建成於1931年,因坐落於當時的呂班路(Avenue Dubail今重慶南路),而得其舊名呂班公寓。1929年至1931年,美國記者、作家艾格尼絲·史沫特萊曾居住於此。1999年,重慶公寓入選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茂名南路110號、112、124號 愛達公寓、鍾和公寓

這是兩處緊挨著的老式公寓建築,110號沒有細節資料。茂名南路112、124號原為希勒公寓,法商賚安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層,20世紀30年代建造。外立朝東面,平面為矩形,貼有淺米色面磚,窗洞周圍做仿石裝飾線腳,陽臺出挑較大,形式簡潔,現代派風格,現稱鍾和公寓,佔地面積925平方米,建築面積2868平方米。2005年入選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1932年,跑馬總會拆除了舊屋,花費200萬兩白銀,由英資馬海洋行設計,餘洪記營造廠承建,重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100多米長,4層高的新樓,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外觀屬於古典主義造型,外牆是紅褐色面磚與石塊交砌,有塔什干式柱廊。前面設有看臺,西北轉角處有一座8層高的鐘樓,高達53米。1951年8月28日,上海軍管會宣佈收回跑馬廳。9月,上海市政府將跑馬廳改建成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1954年5月31日,跑馬總會所有建築物由人民政府接管,跑馬總會大樓改為上海圖書館。1997年,上海圖書館遷至淮海中路新館。1989年該樓列入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美術館進駐原跑馬總會大樓,2012年遷出。2017年起,該樓成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址。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淮海中路雁蕩路口永業大樓

原名楊氏公寓(Young Apartments)位於淮海中路雁蕩路西北隅,1933年竣工。現門牌號為雁蕩路10弄1—4號。大樓為6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3266平方米,建築面積10391平方米,由馬海洋行設計,餘洪記營造廠承建。建築平面沿雁蕩路為L形。底層設有19個商鋪位和4個公寓出入口,另有一個汽車出入庫。其標準層由4個大單元組成,各有專用電梯及垃圾道。1994年被列為了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京西路801-803號同孚大樓

同孚大樓(Yates Apartments),曾更名為吳江大樓。位於南京西路、石門一路口。在1935年由中國銀行出資建設。大樓因地處同孚路(Yates Road,今石門一路)上,故得名。建築由陸謙受、吳景奇設計,大昌建築公司承建,於1936年竣工。大樓,巧妙藉助地形,為一幢半月形的公寓,共9層,高34.45米,建築面積2887平方米,並設有電梯。為現代主義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貼深褐式面磚,立面強調橫線條處理。曾為中國銀行西區分行,1994年被列為了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泰安路20號迪瑞公寓

這棟老公寓的相關資料非常少,公寓的英文名稱都無法核實,也有被稱為白俄羅斯公寓,建於20世紀30年代,外表簡潔,兼有裝飾藝術風格,但是它的樓梯卻極具特色。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南京東路20號和平飯店

曾名沙遜大廈(Sassoon House)、華懋飯店(Cathay Hotel ),今為和平飯店北樓。由當時維克多·沙遜擁有的英資新沙遜洋行下屬的華懋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40萬元,興建的一幢9層大樓(局部13層),建成時是外灘最高的建築物。建築委託公和洋行設計,華商新仁記營造廠承建, 1929年建成。有裝飾藝術的風格。其佔地4622平方米,建築面積36317平方米。立面用簡潔的垂直線條處理,腰線及簷部處飾有花紋雕塑,是當時在美國流行的“芝加哥學派”的設計手法。1989年,被評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话说上海」建筑美学|这是楼梯,更是老房子的灵魂

優秀的建築作品可以使城市空間中的人為因素和資源環境有機的融合,在提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使人們居住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上述這二十餘處歷史保護建築和其中的各種細節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END

本篇圖片由 邱力立先生 拍攝 特此鳴謝

文字資料:《上海住宅建設志》《上海名建築志》等

“申知滬志”小組 誠意奉獻

您默默點贊和熱情轉發是對我們最大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