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崔永元一样实话实话究竟有多难?

会说话两重境界,一是自己会说话,二是让别人想说话,会说话。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主持人,崔永元绝对榜上有名。敬一丹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载崔永元如何主持节目:观众一进《实话实说》演播室,就被撩拨得想说话。“自己会说话,也许不算什么,引得别人想说话,这是主持人的功夫。”她写道。1990年代,中国电视节目“一本正经”,崔永元主持《实话实说》,“歪嘴”一笑,就有连珠妙语,而他营造的真诚平等的对话氛围,也开创谈话类节目先河。那时,《实话实说》收视率高达5.4%,每年为央视带来超过6000万的广告费,多年后红遍大江南北的《甄嬛传》最高收视率为2.867%。

担任记者11年、节目主持人20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开创者,崔永元主持过的栏目超过1000期,累计“说话”时长超过50000小时。7月17日,崔永元开讲《崔永元——像他一样说话》,在清玄书院和喜马拉雅FM联合推出的大师课中,首谈30年说话心得。

小崔刚出来时,总惦记着到了星期天看他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那时火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来形容,未到播放时间,一家几代同堂就早早等候在电视机前。至今为止,网络上还流传着崔永元主持《实话实说》时的幽默段子和妙语集锦。敬一丹曾经感慨说:看小崔录像,那是一乐儿。我常常不把自己当外人地坐在观众席上看小崔如何实话实说,每当小崔说出什么妙语,我就会觉得自己挺不会说话的。自己不笑专让别人笑的葛优曾被问到:“有没有你看得上的主持人?”葛优沉思片刻:“嗯,有。有一丫姓崔的,根本不像丫主持人哪!”有一电视资深专家说:“小崔刚出来,看着好像哪儿不对,有点痞,可又总惦记着到了星期天看他,越看越想看他了。”

如果说话的目的是在双方感到舒服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且影响别人,那崔永元的说话原则只是让大家听懂,并输出一定的价值。“尽量让大家听懂,听懂之后还让大家觉得有思想。不能指望大家听不懂你说什么,而觉得你有思想。” 崔永元在一次演讲中说。


要勇敢地表达,完整地表达,次序地表达会说话难吗?如果说难,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话,如果说不难,那尬聊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对于说话,崔永元表示,“好好说话不难,难的是说出来的话让人舒服,使人信服。”要让人舒服,使人信服,崔永元认为,听想说,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首先,需要先听别人说,听懂别人说的是什么。怎么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对方已经录制了对话内容,你负责听就行。另外一种情况,对方和你正在交流,你不只是要听,还要回应。崔永元说,不管哪一种情况,在听的时候,都需要良好的心态,将自己的声音静音,认真倾听对方,这样才能决定是否继续倾听,是否听进心里,或者如何辩驳。此外,提高听人说话的审美,练尖、练顺、练正耳朵,使自己的耳朵能听出弦外之音、话中所藏的机锋以及奥妙的玄机,以后才能拿来自己使用。

其次是想,崔永元认为,想离不开逻辑。“筛选听到的话,哪些有理,哪些没理,哪些适合你,哪些是骗人的,然后把它转化成自己的营养。”崔永元说,想其实就是思考,不要将脑子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脑子里要装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是说,说是一种表达,“只要你把想听和想做的都做到了,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被任何人篡改歪曲你的思想观念,接下来就可以自由地表达了。”“你一定要勇敢的表达,要完整的表达,有次序的表达,让人家听出来你的表达是开放的,是描绘自己心声的。”崔永元总结道。


写在纸上的授课提纲摊开面积比沙发都还大会听话不难,难的是听懂之后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勇敢表达,言之有物。说话,不是自说自话,多少人只顾自己说得好不好,不管别人是否接收到。语言是把双刃剑,一句话可以出奇制胜,一句话也可以令所有前功尽弃,天大的差别,分寸之间。这个永恒的话题,可能没有人比崔永元有更深的心得。与崔永元对过话的人几乎包揽了尽你所能可以想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从怀揣着不同故事和阅历的普通人,到风口浪尖的争议人物,炙手可热的名流人士,讳莫如深的各界高层..是怎样的心态和对话方式让崔永元敢说敢讲,和谁说话都能游刃有余、卓见成效?回溯30年职业生涯,实话实说在数不清的精彩话语交锋背后,怎么说话才称得上是成功的交谈?

崔永元以认真甚至苛刻的态度来对待这次的大师课,每堂课都认真构思,并亲自手写提纲。据说,有些写在纸上的授课提纲,摊开来,面积比沙发都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