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崔永元一樣實話實話究竟有多難?

會說話兩重境界,一是自己會說話,二是讓別人想說話,會說話。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的主持人,崔永元絕對榜上有名。敬一丹曾在一篇文章中記載崔永元如何主持節目:觀眾一進《實話實說》演播室,就被撩撥得想說話。“自己會說話,也許不算什麼,引得別人想說話,這是主持人的功夫。”她寫道。1990年代,中國電視節目“一本正經”,崔永元主持《實話實說》,“歪嘴”一笑,就有連珠妙語,而他營造的真誠平等的對話氛圍,也開創談話類節目先河。那時,《實話實說》收視率高達5.4%,每年為央視帶來超過6000萬的廣告費,多年後紅遍大江南北的《甄嬛傳》最高收視率為2.867%。

擔任記者11年、節目主持人20年,中國電視談話節目開創者,崔永元主持過的欄目超過1000期,累計“說話”時長超過50000小時。7月17日,崔永元開講《崔永元——像他一樣說話》,在清玄書院和喜馬拉雅FM聯合推出的大師課中,首談30年說話心得。

小崔剛出來時,總惦記著到了星期天看他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那時火到什麼程度,可以說是萬人空巷來形容,未到播放時間,一家幾代同堂就早早等候在電視機前。至今為止,網絡上還流傳著崔永元主持《實話實說》時的幽默段子和妙語集錦。敬一丹曾經感慨說:看小崔錄像,那是一樂兒。我常常不把自己當外人地坐在觀眾席上看小崔如何實話實說,每當小崔說出什麼妙語,我就會覺得自己挺不會說話的。自己不笑專讓別人笑的葛優曾被問到:“有沒有你看得上的主持人?”葛優沉思片刻:“嗯,有。有一丫姓崔的,根本不像丫主持人哪!”有一電視資深專家說:“小崔剛出來,看著好像哪兒不對,有點痞,可又總惦記著到了星期天看他,越看越想看他了。”

如果說話的目的是在雙方感到舒服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溝通,且影響別人,那崔永元的說話原則只是讓大家聽懂,並輸出一定的價值。“儘量讓大家聽懂,聽懂之後還讓大家覺得有思想。不能指望大家聽不懂你說什麼,而覺得你有思想。” 崔永元在一次演講中說。


要勇敢地表達,完整地表達,次序地表達會說話難嗎?如果說難,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話,如果說不難,那尬聊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對於說話,崔永元表示,“好好說話不難,難的是說出來的話讓人舒服,使人信服。”要讓人舒服,使人信服,崔永元認為,聽想說,這三個步驟缺一不可。首先,需要先聽別人說,聽懂別人說的是什麼。怎麼聽?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對方已經錄製了對話內容,你負責聽就行。另外一種情況,對方和你正在交流,你不只是要聽,還要回應。崔永元說,不管哪一種情況,在聽的時候,都需要良好的心態,將自己的聲音靜音,認真傾聽對方,這樣才能決定是否繼續傾聽,是否聽進心裡,或者如何辯駁。此外,提高聽人說話的審美,練尖、練順、練正耳朵,使自己的耳朵能聽出弦外之音、話中所藏的機鋒以及奧妙的玄機,以後才能拿來自己使用。

其次是想,崔永元認為,想離不開邏輯。“篩選聽到的話,哪些有理,哪些沒理,哪些適合你,哪些是騙人的,然後把它轉化成自己的營養。”崔永元說,想其實就是思考,不要將腦子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腦子裡要裝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後是說,說是一種表達,“只要你把想聽和想做的都做到了,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被任何人篡改歪曲你的思想觀念,接下來就可以自由地表達了。”“你一定要勇敢的表達,要完整的表達,有次序的表達,讓人家聽出來你的表達是開放的,是描繪自己心聲的。”崔永元總結道。


寫在紙上的授課提綱攤開面積比沙發都還大會聽話不難,難的是聽懂之後的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勇敢表達,言之有物。說話,不是自說自話,多少人只顧自己說得好不好,不管別人是否接收到。語言是把雙刃劍,一句話可以出奇制勝,一句話也可以令所有前功盡棄,天大的差別,分寸之間。這個永恆的話題,可能沒有人比崔永元有更深的心得。與崔永元對過話的人幾乎包攬了盡你所能可以想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從懷揣著不同故事和閱歷的普通人,到風口浪尖的爭議人物,炙手可熱的名流人士,諱莫如深的各界高層..是怎樣的心態和對話方式讓崔永元敢說敢講,和誰說話都能遊刃有餘、卓見成效?回溯30年職業生涯,實話實說在數不清的精彩話語交鋒背後,怎麼說話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交談?

崔永元以認真甚至苛刻的態度來對待這次的大師課,每堂課都認真構思,並親自手寫提綱。據說,有些寫在紙上的授課提綱,攤開來,面積比沙發都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