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承担着对孩子的“摇篮教育”,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关系到孩子的“终生教育”。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 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 忽视地摆在我们面前。

“养不教,父之过”,在古代,教育子女的责任往往落在父亲的身上。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家庭,这种情况似乎来了个大翻转,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似乎母亲才是主要的角色。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母亲是唯一的教育角色!今天的中国家庭教育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角色,而且对孩子而言,往往祸不单行的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母亲!这是在可以说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也可以说是中国孩子的不幸。

一个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家庭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父亲和母亲任何一方的力量。不要再让这种悲剧上演了,中国的父母们,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都失控了,我们的未来还有什么指望呢?

下面这篇文章,希望给位家长好好看一看,认真想一想,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想要的吗?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